移动式换电车厢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3919发布日期:2022-07-26 22:4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换电车厢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电作业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移动式换电车厢,操作空间较小;且遮雨棚往往采用车厢侧面翻转展开遮雨,遮雨面积较小,雨水会斜向下落到亏电车辆的电接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式换点车厢的遮雨面积小,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实现扩大遮雨面积,保障换电作业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包括第一厢体,所述第一厢体设有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铰接,所述侧板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有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遮雨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遮雨棚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遮雨棚伸出或收回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滑道和第一滚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遮雨棚连接,所述第一滑道沿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伸缩驱动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滚轮设于所述第一遮雨棚上,并与所述第一滑道滑动适配。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所述第一遮雨棚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遮雨棚,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遮雨棚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二遮雨棚伸出或收回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还包括第二厢体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厢体嵌套于所述第一厢体内,所述第三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厢体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厢体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厢体升降。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所述第二厢体的顶侧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厢体的底侧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限位适配。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还包括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厢体铰接,所述第四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铰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所述第二厢体内设有充电位和吊运机构,所述吊运机构用以将所述充电位的满电电池吊装至换电车辆,或将换电车辆的亏电电池吊运至所述充电位,所述充电位用以对亏电电池进行充电。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所述吊运机构包括转台、支撑架、吊具和夹爪,所述转台设于所述第二厢体内,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转台上,所述吊具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夹爪设于所述吊具的输出端,用以夹取满电电池或亏电电池。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还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与
所述充电位连接,用以提供充电电能。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换电车厢。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换电车厢及车辆,包括第一厢体,所述第一厢体设有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铰接,所述侧板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有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遮雨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遮雨棚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遮雨棚伸出或收回于所述第一容纳腔,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遮雨棚伸出第一容纳腔,扩大遮雨面积,保障换电作业的安全性,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换电车厢的侧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换电车厢的前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换电车厢的俯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换电车厢中非作业状态下第一厢体与第二厢体的简示图;
20.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换电车厢中作业状态下第一厢体与第二厢体的简示图;
21.附图标记:
22.100、第一厢体;110、顶板;120、侧板;121、第一驱动件;122、第一滑道;130、第一遮雨棚;131、第一滚轮;132、第二驱动件;140、第二遮雨棚;141、第二滚轮;150、第一限位件;160、第四驱动件;200、第二厢体;210、充电位;211、满电电池;220、转台;230、支撑架;240、转臂;250、吊具;260、夹爪;270、第三驱动件;280、支撑台;300、换电车辆;310、亏电电池;400、充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包括第一厢体100,第一厢体100设有顶板110和侧板120,侧板120与顶板110铰接,侧板120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有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遮雨棚130,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遮雨棚130连接,用以驱动第一遮雨棚130伸出或收回于第一容纳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箱体由顶板110、侧板120和第一围板构成,其中,侧板120位于第一箱体的前侧,其余三侧均设置第一围板。第一围板与顶板110之间均采用焊接,侧板120的上侧与顶板110之间铰接,实现侧板120
可相对顶板110掀开,本实施例中,侧板120可在竖直面和水平面之间绕铰接处转动。
25.进一步地,侧板120设有第一容纳腔,用以容纳第一遮雨棚130。第一容纳腔内还设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容纳腔的腔壁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也就是伸缩端与第一遮雨棚130连接,实现对第一遮雨棚130的伸缩驱动,将第一遮雨棚130伸出或收回于第一容纳腔。
26.具体的,车厢移动时,侧板120位于竖直方向,且第一遮雨棚130收纳于收纳腔内,保证车厢的高度满足交通要求;
27.换电作业时,侧板120由竖直方向绕铰接处旋转至水平方向,形成对换电车辆300的遮挡,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遮雨棚130水平伸出第一容纳腔,此时,遮挡面积为侧板120与第一遮雨棚130的遮挡面积总和,进而扩大了遮雨面积,保障换电作业的安全性;
28.完成换电作业后,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遮雨棚130收回于第一容纳腔内,侧板120绕交接处转动,由水平转动至竖直方向,即恢复初始状态。
2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121、第一滑道122和第一滚轮131,第一驱动件121的一端与第一容纳腔的腔壁连接,第一驱动件121的另一端与遮雨棚连接,第一滑道122沿第一驱动件121的伸缩驱动方向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滚轮131设于第一遮雨棚130上,并与第一滑道122滑动适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121、第一滑道122和第一滚轮131,第一驱动件121的安装端与第一容纳腔的腔壁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121的伸缩端与第一遮雨棚130连接,实现伸缩驱动第一遮雨棚130。
30.进一步地,第一滑道122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并沿第一驱动件121的伸缩驱动方向布置,实现对第一遮雨棚130移动导向的作用。第一遮雨棚130设有第一滚轮131,第一滚轮131可滑动的设于第一滑道122内,提高第一遮雨棚130移动的顺畅性,防止出现卡阻现象。
31.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21为伸缩油缸或伸缩气缸或电缸。
3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21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丝杠,第一遮雨棚130设有与丝杠传动适配的螺母。
3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21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齿轮,其中,旋转电机安装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遮雨棚130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或者,旋转电机安装于第一遮雨棚130上,第一容纳腔内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通过旋转电机驱动齿轮转动,实现对第一遮雨棚130的驱动。
3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道122和第一滚轮131的滑动配合,也可采用,导轨和滑块的滑动配合,也就是说,导轨安装于第一容纳腔内,滑块设置于第一遮雨棚上,并与导轨可滑动适配。
3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第一遮雨棚130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设有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遮雨棚140,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遮雨棚140连接,用以驱动第二遮雨棚140伸出或收回于第二容纳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遮雨棚130设有第二容纳腔,用以容纳第二遮雨棚140。第二容纳腔内还设有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二容纳腔的腔壁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也就是伸缩端与第二遮雨棚140连接,实现对第二遮雨棚140的伸缩驱动,将第二遮雨棚140伸出或收回于第二容纳
腔。
36.其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132、第二滑道和第二滚轮141,第二驱动件132的安装端与第二容纳腔的腔壁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132的伸缩端与第二遮雨棚140连接,实现伸缩驱动第二遮雨棚140。
37.进一步地,第二滑道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并沿第二驱动件132的伸缩驱动方向布置,实现对第二遮雨棚140移动导向的作用。第二遮雨棚140设有第二滚轮141,第二滚轮141可滑动的设于第二滑道内,提高第二遮雨棚140移动的顺畅性,防止出现卡阻现象。
38.也就是说,当第二遮雨棚140伸出第二容纳腔后,总的遮雨面积扩大为侧板120、第一遮雨棚130和第二遮雨棚140的遮雨面积总和。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遮雨棚的个数,满足实际换电作业的遮雨面积需要。
39.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32为伸缩油缸或伸缩气缸或电缸。
4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32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丝杠,第二遮雨棚140设有与丝杠传动适配的螺母。
4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32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齿轮,其中,旋转电机安装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遮雨棚140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或者,旋转电机安装于第二遮雨棚140上,第一容纳腔内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通过旋转电机驱动齿轮转动,实现对第二遮雨棚140的驱动。
4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滑道和第二滚轮141的滑动配合,也可采用,导轨和滑块的滑动配合,也就是说,导轨安装于第一容纳腔内,滑块设置于第一遮雨棚上,并与导轨可滑动适配。
4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雨棚130和第二遮雨棚140的材质可选用玻璃钢板或铝板或pvc板或ptef板或尼龙板或树脂板。
4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还包括第二厢体200和第三驱动件270,第二厢体200嵌套于第一厢体100内,第三驱动件270的一端与第二厢体200连接,第三驱动件270的另一端与第一厢体100连接,用以驱动第一厢体100升降。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厢体200的上侧嵌套于第一厢体100内,本实施例中,第二厢体200与第一厢体100共用顶板110和侧板120,第二厢体200的其余三侧分别设置第二围板,第二围板与车架焊接固定。第三驱动件270的安装端与第二厢体200固定连接,第三驱动件270的伸缩端与第一厢体100连接,进而实现第三驱动件270驱动第一厢体100相对第二厢体200上升或下降。
45.也就是说,行驶过程中,第三驱动件270处于收缩状态,第二厢体200的上侧嵌套于第一厢体100内;
46.换电作业时,第三驱动件270驱动第一厢体100上升,进而扩大车厢内换电作业空间;
47.完成换电作业后,第三驱动件270驱动第一厢体100下降,使得第二厢体200的上侧嵌套于第一厢体100内,保证运输不超高。
48.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270共设置四个,且分别位于第二厢体200的四个边角处,保证对第一厢体100的稳定支撑。
49.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270选用伸缩油缸或伸缩气缸或电缸。
5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第二厢体200的顶侧设有第一限位
件150,第一厢体100的底侧设有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150与第二限位件限位适配。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厢体200的顶侧设有第一限位件150,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50为第一限位板,且朝向第二厢体200的外侧设置。第一厢体100的底侧设有第二限位件,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为第二限位板,且朝向第一厢体100的内侧设置,进而第一限位件150与第二限位件限位适配。
51.具体的,第一限位件150设置于第二围板的上侧,第二限位件设置于第一围板的下侧,且第二围板的上侧设有与第二限位件升降移动适配的避让区即弯喉口,使得第二限位件在避让区内上下移动。
52.也就是说,第三驱动件270驱动第一厢体100上升时,第二限位件在避让区内上移,当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150接触时,第三驱动件270停止驱动,第一厢体100上升至最高位置;
53.第三驱动件270驱动第一厢体100下降时,第二限位件在避让区内下移,当第二限位件位于避让区的底部,且顶板110压紧第一限位件150后,第三驱动件270停止驱动,第一厢体100回落至初始位置,此时,第二围板和第一围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接合。
5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还包括第四驱动件160,第四驱动件160的一端与第二厢体200铰接,第四驱动件160的另一端与侧板120铰接。可以理解的是,第四驱动件160用以驱动侧板120绕铰接处旋转,其中,第四驱动件160的安装端与第二厢体200铰接,第四驱动件160的伸缩端与侧板120铰接,提供伸缩驱动力。
55.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件160选用伸缩油缸或伸缩气缸或电缸。
5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第二厢体200内设有充电位210和吊运机构,吊运机构用以将充电位210的满电电池211吊装至换电车辆300,或将换电车辆300的亏电电池310吊运至充电位210,充电位210用以对亏电电池310进行充电。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厢体200内设置有吊运机构和多个充电位210。吊运机构用以将充电位210的满电电池211吊装至换电车辆300,同时,将换电车辆300的亏电电池310吊运至充电位210,进而实现充电位210对亏电电池310的充电,完成换电作业,提高自动化。
5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吊运机构包括转台220、支撑架230、吊具250和夹爪260,转台220设于第二厢体200内,支撑架230设于转台220上,吊具250设于支撑架230上,夹爪260设于吊具250的输出端,用以夹取满电电池211或亏电电池310。可以理解的是,吊运机构包括转台220、支撑架230、转臂240、吊具250和夹爪260,转台220可滑动的设于第二厢体200内,第二厢体200的一侧设有支撑台280,实现转台220又第二厢体200移动至支撑台280上。支撑架230可转动的设置于转台220上,转臂240与支撑架230铰接,并可绕竖直方向摆动,进而调整转臂240的朝向。吊具250设置于转臂240的上端,吊具250的输出端设置夹爪260,实现对夹爪260的升降驱动,进而通过夹爪260对满电电池211或亏电电池310的抓取或下方。
5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还包括充电模块400,充电模块400与充电位210连接,用以提供充电电能。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充电模包括充电机,充电机与充电为连接,向充电位210输出电流,进而实现亏电电池310的充电。
5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换电车厢的换电作业过程如下:
60.将车厢移动至换电作业位置,通过第三驱动件270驱动第一厢体100上升,扩大整
个厢体的作业空间;
61.通过第四驱动件160驱动侧板120向上旋转,并支撑侧板120位于水平状态;
62.通过第一驱动件121驱动第一遮雨棚130伸出第一容纳腔,第二驱动件132驱动第二遮雨棚140伸出第二容纳腔,侧板120、第一遮雨棚130和第二遮雨棚140共同形成遮雨件,扩大遮雨面积;
63.换电车辆300行驶至车厢靠近侧板120的一侧,驱动转台220移动至支撑台280上,调整转臂240的角度,吊具250驱动夹爪260下放,并使夹爪260夹持亏电电池310,吊具250驱动夹爪260,并带动亏电电池310上升,脱离换电车辆300;
64.驱动转台220移动至第二厢体200内,转动支撑架230,使支撑架230另一侧的转臂240对应充电位210的满电电池211,同时,对应的吊具250驱动夹爪260下放,并使夹爪260夹持满电电池211,吊具250驱动夹爪260,并带动满电电池211上升,脱离充电位210;
65.转动支撑架230,使夹持有亏电电池310的夹爪260对应转臂240对应充电位210,通过吊具250驱动夹爪260下放,将亏电电池310放置于充电位210上,充电模块400为防止亏电电池310的充电位210输出电流,进行充电;
66.驱动转台220移动至支撑台280,转动支撑架230,并调整夹持有满电电池211的夹爪260对应的转臂240,通过吊具250驱动夹爪260下放,将满电电池211放置于换电车辆300上,回收夹爪260,并将转台220移动至第二厢体200内;
67.第二驱动件132驱动第二遮雨棚140收回于第二容纳腔,第一驱动件121驱动第二遮雨棚140收回于第一容纳腔,第四驱动件160驱动侧板120向下旋转,恢复竖直状态,第三驱动件270驱动第一厢体100下降,使第一厢体100与第二厢体200无缝对接,防止雨水进入箱体内,完成一次换电作业。
6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移动式换电车厢。
6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换电车厢及车辆,包括第一厢体,第一厢体设有顶板和侧板,侧板与顶板铰接,侧板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有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遮雨棚,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遮雨棚连接,用以驱动第一遮雨棚伸出或收回于第一容纳腔,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遮雨棚伸出第一容纳腔,扩大遮雨面积,保障换电作业的安全性,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7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