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级活动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3863发布日期:2022-07-26 22:4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级活动踏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公共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级活动踏板。


背景技术:

2.公共交通,泛指所有向大众开放、并提供运输服务的交通方式,城市中最常用的公共交通的工具就是公交车,现代公交车通常会在上车口设置可翻转的板以方便给乘轮椅出行的人上车。
3.但是大部分公交车为一级踏步公交车,只需在上车位置设置一块翻板就可以实现轮椅进入车厢,但是对于二级踏步公交车来说,可能还需要借助电动机等动力举升机构来实现,这样就增加了公交车的生产成本,安装制造的难度,以及对应机构的检修难度。
4.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公交车翻板一般扣在车厢上下车的位置,但是该位置的人员长期上下踩踏,可能会对翻板造成损伤,影响其支撑强度,使用时存在一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二级活动踏板。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二级活动踏板,包括设置在公交车上的一级踏步和二级踏步,一级踏步的下方设置踏步横梁,踏步横梁的侧面设置有踏步竖梁,还包括:
8.滑动支撑架,所述滑动支撑架活动连接在踏步竖梁上;
9.活动踏板,所述活动踏板上设置有卡合件;
10.使用时,滑动支撑架伸出,活动踏板的一端支撑在地面上,活动踏板的另一端与二级踏步连接且通过卡合件与滑动支撑架连接进行固定。
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滑动支撑架穿过踏步竖梁设置且沿垂直于踏步竖梁的方向滑动。
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滑动支撑架的前端上部设置有竖向凸起,滑动支撑架的后端下部设置有滑槽。
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滑槽内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设置在踏步竖梁的上部。
14.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活动踏板包括转动连接的上板和下板,使用时上板和下板分别设置在二级踏步与一级踏步之间、一级踏步与地面之间,上板和下板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连接件并通过连接件卡设在踏步横梁上。
15.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与上板和下板连接,第一连接件与踏步横梁贴合设置,第二连接件设置在踏步横梁的端部侧面。
1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活动踏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部,活动踏板上端的加强部与二级踏步平滑相接。
1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卡合件的上端与活动踏板的端部连接,卡合件的下端卡设在竖向凸起与踏步竖梁之间。
1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滑动支撑架的前端设置有拉带。
1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活动踏板上设置有扣手。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级活动踏板,通过在公交车原有的踏步竖梁上设置滑动支撑架、以及在活动踏板上设置卡合件,使用时将活动踏板通过卡合件固定在滑动支撑架上,活动踏板一端支撑在地面上、另一端伸入二级踏步,实现残障人士的无障碍上车;同时在不用时可以将活动踏板和滑动支撑架收起,不影响一级踏步和二级踏步的正常使用。
22.(2)、滑动支撑架前端的竖向凸起可以将卡合件卡住,防止卡合件移动,保证活动踏板的支撑稳定;滑动支撑架的后段设置有限位块,可以对滑动支撑架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脱出,同时限定滑动支撑架伸出的距离,方便与卡合件卡紧固定。
23.(3)、活动踏板包括转动连接的上板和下板,方便收纳;同时上板和下板上的连接件可以卡在踏步横梁上,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踏步横梁贴合设置,可以保证稳定的支撑效果;第二连接件设置在踏步横梁的端部侧面,上板固定在一级踏步与二级踏步之间,而下板可以转动一定角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路面,使用方便。
24.(4)、加强部的设置能够提高活动踏板的整体强度,降低端部的磨损;同时上端的加强部与二级踏步平滑相接,方便轮椅平稳进入车厢,使用体验好;滑动支撑架的前端设置的拉带可以方便拉出滑动支撑架;活动踏板上设置的扣手,方便活动踏板的张开与收纳。
2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中标号为:100、一级踏步;200、二级踏步;300、踏步横梁;400、踏步竖梁;500、滑动支撑架;510、竖向凸起;520、滑槽;530、拉带;600、活动踏板;610、上板;620、下板;630、加强部;700、卡合件;800、限位块;900、连接件;910、第一连接件;920、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一种二级活动踏板,包括设置在公交车上的一级踏步100和二级踏步200,一级踏步100的下方设置踏步横梁300,踏步横梁300的侧面设置有踏步竖梁400,还包括:
33.滑动支撑架500,所述滑动支撑架500活动连接在踏步竖梁400上;
34.活动踏板600,所述活动踏板600上设置有卡合件700;
35.使用时,滑动支撑架500伸出,活动踏板600的一端支撑在地面上,活动踏板600的另一端与二级踏步200连接且通过卡合件700与滑动支撑架500连接进行固定。
3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级活动踏板,通过在公交车原有的踏步竖梁400上设置滑动支撑架500、以及在活动踏板600上设置卡合件700,使用时将活动踏板600通过卡合件700固定在滑动支撑架500上,活动踏板600一端位于地面、另一端伸入二级踏步200,实现残障人士的无障碍上车;同时在不用时可以将滑动支撑架500和活动踏板600收回,不影响一级踏步100和二级踏步200的正常使用。
3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活动踏板600可以折叠后收纳在踏步横梁300的下部,也可以折叠收纳在车厢内的其他合适位置。
38.优选地,所述滑动支撑架500穿过踏步竖梁400设置且沿垂直于踏步竖梁400的方向滑动。
3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动支撑架500的前端上部设置有竖向凸起510,滑动支撑架500的后端下部设置有滑槽520。
4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槽520内设置有限位块800,限位块800设置在踏步竖梁400的上部。
41.本实施例中的滑动支撑架500前端设置的竖向凸起510可以将卡合件700卡住,防止卡合件700移动,保证活动踏板600上端的支撑稳定;滑动支撑架500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块800,可以对滑动支撑架500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脱出,同时限定滑动支撑架500伸出的距离,方便与卡合件700卡紧固定。
42.优选地,所述活动踏板600包括转动连接的上板610和下板620,使用时上板610和下板620分别设置在二级踏步200与一级踏步100之间、一级踏步100与地面之间,上板610和下板62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连接件900并通过连接件900卡设在踏步横梁300上。
4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900包括第一连接件910和第二连接件920,第一连接件910和第二连接件920分别与上板610和下板620连接,第一连接件910与踏步横梁300贴合设置,第二连接件920设置在踏步横梁300的端部侧面。
44.本实施例中的活动踏板600包括转动连接的上板610和下板620,方便收纳;同时上板610和下板620上的连接件900可以卡在踏步横梁上,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连接件900包括第一连接件910和第二连接件920,第一连接件910与踏步横梁300贴合设置,可以保证稳定的支撑效果;第二连接件920设置在踏步横梁300的端部侧面,上板610固定在一级踏步100与二级踏步200之间,而下板620可以转动一定角度,适应不同高度的路面,使用方便。
45.优选地,所述活动踏板600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部630,活动踏板600上端的加强部630与二级踏步200平滑相接。
4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卡合件700的上端与活动踏板600的端部连接,卡合件700的下端卡设在竖向凸起510与踏步竖梁400之间。
47.优选地,所述滑动支撑架500的前端设置有拉带530。
48.优选地,所述活动踏板600上设置有扣手。
49.本实施例中,加强部630的设置能够提高活动踏板600的整体强度,降低端部的磨损;同时上端的加强部630与二级踏步200平滑相接,方便轮椅平稳进入车厢,使用体验好;
滑动支撑架500的前端设置的拉带530可以方便拉出滑动支撑架500;活动踏板600上设置的扣手,方便活动踏板600的张开与收纳。
50.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1.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3.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