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料带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2358发布日期:2022-08-17 09:3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端子料带组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料带的端子料带组合。


背景技术:

2.随着电连接器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在一些需要传输大电流的场合也开始用到电连接器来实现电气回路的接续及开断,由此便促使了大电流电连接器的产生。type-c连接器已经成为目前最普及的主流连接器,并充分运用在各式电子产品上,例如手机、笔记本、平板等,支援更高电源充电及供电能力。
3.应大电流传输的需要,type-c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的需使用t=0.25mm料厚端子,但部分产品要求接地端子与中钢片不搭接,因此接地端子需拍薄处理,若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为同一层料带,只有接地端子进行拍薄处理,此时端子会因拍薄胀料导致料带扭曲,不具备量产性。
4.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端子料带组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量产性的端子料带组合。
6.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子料带组合,其包括两接地端子、位于该两接地端子之间的两电源端子、一第一副料带、一第二副料带及一主料带,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左右间隔排列成一排,所述接地端子采用拍薄处理,所述第一副料带与两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副料带与所述第一副料带分开设置,所述第二副料带与两所述电源端子的前端连接,所述主料带和所述接地端子及所述电源端子的后端连接。
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副料带和所述第二副料带分别设置为水平板状,位于同一水平面。
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副料带设有向后延伸的两第一尾部,所述第一尾部和所述接地端子连接。
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副料带设有向后延伸的两第二尾部,所述第二尾部和所述电源端子连接。
1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分别包括水平的接触部及连接于所述接触部后端的焊接部,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部的厚度。
1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料带设有向前延伸的四个主尾部,所述主尾部和所述接地端子及所述电源端子一一连接。
12.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副料带、所述第二副料带或所述主料带设有定位缺口或定位孔。
13.本实用新型端子料带组合的第一副料带和第二副料带分开设置,接地端子拍薄过
程中,不会干扰第二副料带,具备量产性;主料带为共料带结构,减少模具开发,降低制程工艺难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料带组合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料带组合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type-c连接器的端子料带组合100,可用于传输大电流,其包括两接地端子10、位于该两接地端子10之间的两电源端子20、一第一副料带31、一第二副料带32及一主料带40,接地端子10和电源端子20左右间隔排列成一排,第一副料带31和第二副料带32分开设置,第一副料带31与两接地端子10的前端连接,第二副料带32与两电源端子20的前端连接,主料带40为共料带结构,与所有接地端子10及电源端子20的后端连接。
17.接地端子10和电源端子20左右平行排列,分别包括水平的接触部11、21及连接于接触部11、21后端的焊接部12、22。接地端子10的接触部11经过拍薄处理,厚度小于电源端子20的接触部21的厚度,如此可以防止接地端子10的接触部11和中钢片搭接。
18.第一副料带31位于接地端子10的前方,第一副料带31左右两侧设有向后延伸的两第一尾部311,各第一尾部311与对应的接触部11前端连接,连接处的上下表面设有v形槽,便于连接处折断。第一副料带31的外侧缘设有定位缺口312,用于固定住第一副料带31。
19.第二副料带32位于位于第一副料带31的后方,第一副料带31和第二副料带32分别设置为水平板状,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二副料带32左右两侧设有向后延伸的两第二尾部321,各第二尾部321与电源端子20接触部21的前端连接,连接处的上下表面设有v形槽,便于连接处折断。第二副料带32内侧设有定位孔322,用于固定住第二副料带32。
20.主料带40位于接地端子10和电源端子20的后方,主料带40设有向前延伸并左右间隔开的四个主尾部41,主尾部41和焊接部12、22一一连接,连接处的上下表面设有v形槽,便于连接处折断。主料带40内侧也设有定位孔42,用于固定住主料带40。
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副料带设置定位孔,第二副料带和主料带设有定位缺口。
22.本实用新型端子料带组合100的第一副料带31和第二副料带32分开设置,接地端子10拍薄过程中,不会干扰第二副料带32,具备量产性;主料带40为共料带结构,减少模具开发,降低制程工艺难度。
23.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端子料带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接地端子、位于该两接地端子之间的两电源端子、一第一副料带、一第二副料带及一主料带,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左右间隔排列成一排,所述接地端子采用拍薄处理,所述第一副料带与两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副料带与所述第一副料带分开设置,所述第二副料带与两所述电源端子的前端连接,所述主料带和所述接地端子及所述电源端子的后端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料带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料带和所述第二副料带分别设置为水平板状,位于同一水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料带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料带设有向后延伸的两第一尾部,所述第一尾部和所述接地端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料带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料带设有向后延伸的两第二尾部,所述第二尾部和所述电源端子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料带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分别包括水平的接触部及连接于所述接触部后端的焊接部,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部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料带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带设有向前延伸的四个主尾部,所述主尾部和所述接地端子及所述电源端子一一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料带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料带、所述第二副料带或所述主料带设有定位缺口或定位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端子料带组合,其包括两接地端子、位于该两接地端子之间的两电源端子、一第一副料带、一第二副料带及一主料带,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左右间隔排列成一排,所述接地端子采用拍薄处理,所述第一副料带与两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副料带与所述第一副料带分开设置,所述第二副料带与两所述电源端子的前端连接,所述主料带和所述接地端子及所述电源端子的后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接地端子拍薄过程中,不会干扰第二副料带,具备量产性;主料带为共料带结构,减少模具开发,降低制程工艺难度。降低制程工艺难度。降低制程工艺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 仇金国 秦海伟 钱建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5
技术公布日:2022/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