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转接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5859发布日期:2022-12-07 00:0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转接插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转接插头领域,尤其是涉及复合式转接插头。


背景技术:

2.将各国不同电源插头或某国电源插头转换成另一个国家或多国电源插头,将多国或某一国家电源插头能插在另外一个国家的插座。使不同国家的插头能到全球不同国家能互通,解决了全球不同国家的电器能到另外的国家使用。
3.一些复合式转接插头设置成两段式结构,分别与两种用电设备连接,使用时将两段电线用插头和插座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移动时容易出现松动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复合式转接插头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将两段电线用插头和插座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移动时容易出现松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复合式转接插头。
5.本技术提供复合式转接插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复合式转接插头,包括插头主体和插座主体,所述插头主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套,所述插座主体的侧面开设有与环形套相对应的环形槽,所述环形套与环形槽活动插接,所述插座主体位于环形槽外侧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靠近环形槽的内壁穿设并滑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插座主体外部滑动连接有推手,所述推手的一端伸入至容纳腔内并活动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呈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定位块位于容纳腔内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容纳腔远离环形槽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端部与定位块相抵接,所述环形套的外壁开设有与定位块相对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活动插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插头主体和插座主体对接时,向一侧拨动推手,使得推手通过连接杆拉动定位块收缩至容纳腔内,定位块对第一弹簧挤压使第一弹簧压缩,将环形套插入环形槽并放开推手,第一弹簧可推动推手复位并使定位块插入至定位槽内,使得插头主体与插座主体不容易出现松动的情况,拨动推手使得定位块收缩至容纳腔后,可将插头主体与插座主体相分离。
7.可选的,所述插头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金属插片,所述金属插片容纳于环形套的内部,所述插座主体的一侧开设有与金属插片相互对应的插片槽,所述金属插片与插片槽活动插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金属插片插入插片槽后可将插头主体与插座主体进行对接。
9.可选的,所述插座主体的外壁开设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滑槽,所述推手穿设并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可对推手进行限位,使得推手能够在插座主体的外部沿着滑槽的延伸方向稳定滑动。
11.可选的,所述定位块靠近环形槽沿口的一侧表面为斜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环形套插入环形槽的过程中,环形套与定位块的斜面挤压后可推动定位块收缩至容纳腔内,进而使得插头主体和插座主体的连接更加简便。
13.可选的,所述容纳腔远离环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端部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导向筒的一端与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导向筒和导向杆的外表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筒可对导向杆和定位块进行限位,使得定位块能够沿着导向筒轴线方向进行滑动,导向筒和导向杆还可以对第一弹簧进行限位,使第一弹簧在收缩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弯曲的情况。
15.可选的,所述定位块位于容纳腔内部的一端成型有凸台。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凸台可有效防止定位块脱离容纳腔,保证了定位块的正常运作。
17.可选的,所述环形槽远离沿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环形套相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后,可阻碍环形套从环形槽内抽出,并且此时密封环与环形套相抵接,进而能够填充环形槽远离沿口的内壁与环形套之间的间隙,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的水进入到环形套内,进而达到防水的效果。
19.可选的,所述插头主体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插座主体的侧面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槽远离沿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固定柱活动插接在复位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与固定柱相抵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头主体与插座主体对接后,固定柱插入复位槽内并对第二弹簧进行挤压,拨动推手使得定位块收缩至容纳腔,第二弹簧可通过挤压块推动固定柱从复位槽内抽出,使得插头主体与插座主体的分离更加方便。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2.本技术采用了环形套、环形槽、定位块、推手、连接杆和第一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将插头主体与插座主体对接时,第一弹簧可推动定位块插入至定位槽内,进而对环形套进行固定,有效解决了将复合式转接插头的两段电线用插头和插座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移动时容易出现松动的问题,并且向一侧拨动推手使得定位块收缩至容纳腔内,第二弹簧可通过挤压块推动固定柱从复位槽内抽出,便于将插头主体与插座主体的分离,设置的密封环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的水进入到环形套内,进而达到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的环形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
26.图4是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插头主体;11、金属插片;2、插座主体;21、插片槽;22、环形槽;23、容纳腔;24、滑槽;25、复位槽;3、环形套;31、定位槽;4、定位块;41、导向筒;42、导向杆;5、第一弹簧;6、推
手;61、连接杆;7、密封环;8、第二弹簧;81、挤压块;9、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请参照图1,本技术公开复合式转接插头,包括插头主体1和插座主体2,插头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金属插片11,插座主体2的一侧开设有与金属插片11相互对应的插片槽21,金属插片11与插片槽21活动插接。将金属插片11插入插片槽21后可将插头主体1与插座主体2进行对接。
31.请参照图2-3,插头主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对金属插片11进行防护的环形套3,金属插片11容纳于环形套3的内部,可有效阻碍金属插片11暴露在外,使用更加安全。插座主体2的侧面开设有与环形套3相对应的环形槽22,环形套3与环形槽22活动插接。插座主体2位于环形槽22外侧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23,容纳腔23靠近环形槽22的内壁穿设并滑动连接有定位块4,环形套3的外壁开设有与定位块4相对应的定位槽31,定位块4与定位槽31活动插接,定位块4插入定位槽31后可对环形套3进行固定。
32.请参照图2-3,插座主体2外部滑动连接有推手6,插座主体2的外壁开设有与容纳腔23相连通的滑槽24,推手6穿设并滑动连接在滑槽24内。滑槽24可对推手6进行限位,使得推手6能够在插座主体2的外部沿着滑槽24的延伸方向稳定滑动。推手6的一端伸入至容纳腔23内并活动铰接有连接杆61,连接杆61呈倾斜设置,连接杆61的另一端与定位块4位于容纳腔23内的一端活动铰接。容纳腔23远离环形槽22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的端部与定位块4相抵接。
33.另外,需要将插头主体1和插座主体2对接时,向一侧拨动推手6,使得推手6通过连接杆61拉动定位块4收缩至容纳腔23内,定位块4对第一弹簧5挤压使第一弹簧5压缩,将环形套3插入环形槽22并放开推手6,第一弹簧5可推动推手6复位并使定位块4插入至定位槽31内,使得插头主体1与插座主体2不容易出现松动的情况,拨动推手6使得定位块4收缩至容纳腔23后,可将插头主体1与插座主体2相分离。
34.请参照图2-3,定位块4靠近环形槽22沿口的一侧表面为斜面。在环形套3插入环形槽22的过程中,环形套3与定位块4的斜面挤压后可推动定位块4收缩至容纳腔23内,进而使得插头主体1和插座主体2的连接更加简便。定位块4位于容纳腔23内部的一端成型有凸台,凸台的直径大于容纳腔23与环形槽22之间滑动有定位块4的孔径,可有效防止定位块4脱离容纳腔23,保证了定位块4的正常运作。
35.请参照图2-3,容纳腔23远离环形槽2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垂直与环形套3所在轴线的导向筒41,导向筒41靠近环形套3的端部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杆42,导向杆42远离导向筒41的一端与定位块4固定连接。导向筒41可对导向杆42和定位块4进行限位,使得定位块4能够沿着导向筒41轴线方向进行滑动。第一弹簧5套设在导向筒41和导向杆42的外表面导向筒41和导向杆42还可以对第一弹簧5进行限位,使第一弹簧5在收缩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弯曲的情况。
36.请参照图2-3,环形槽22远离沿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环7,密封环7与环形套3相抵接。定位块4插入定位槽31后,可阻碍环形套3从环形槽22内抽出,并且此时密封环7与环形套3相抵接,进而能够填充环形槽22远离沿口的内壁与环形套3之间的间隙,能够有效
防止外部的水进入到环形套3内,进而达到防水的效果。
37.请参照图4,插头主体1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插座主体2的侧面开设有复位槽25,复位槽25远离沿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固定柱9活动插接在复位槽25的内部,第二弹簧8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块81,挤压块81与固定柱9相抵接。当插头主体1与插座主体2对接时,固定柱9插入复位槽25内并通过挤压块81对第二弹簧8进行挤压,拨动推手6使得定位块4收缩至容纳腔23,第二弹簧8可通过挤压块81推动固定柱9从复位槽25内抽出,使得插头主体1与插座主体2的分离更加方便。
38.本技术的复合式转接插头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将插头主体1与插座主体2进行对接时,将金属插片11插入插片槽21,固定柱9可插入对应的复位槽25,环形套3可插入对应的环形槽22。固定柱9插入复位槽25内并通过挤压块81对第二弹簧8进行挤压,拨动推手6使得定位块4收缩至容纳腔23,在环形套3插入环形槽22的过程中,环形套3与定位块4的斜面挤压后可推动定位块4收缩至容纳腔23内,定位槽31运动至定位块4处时,第一弹簧5可推动推手6复位并使定位块4插入至定位槽31内,进而对环形套3进行固定,使得插头主体1与插座主体2不容易出现松动的情况。需要将插头主体1与插座主体2相分离时,向一侧拨动推手6使得定位块4收缩至容纳腔23内,第二弹簧8可通过挤压块81推动固定柱9从复位槽25内抽出,可将插头主体1与插座主体2相分离。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