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波器加脊腔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4225发布日期:2022-08-06 05:0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波器加脊腔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加脊腔体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滤波器在通信系统,尤其是现代移动基站设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微波滤波器是无线通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件,滤波器结构最直接最基本的作用是抑制不需要的信号频率,并使需要的信号频率顺利传输。而传统的金属波导滤波器具有低损耗,结构坚固和大功率容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
3.但是,目前波导滤波器的的尺寸都相对较大,随着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和频谱资源越来越拥挤,对滤波器的性能指标、体积及成本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4.即,目前的波导滤波器,存在如成本高、加工难度大、某性能低等问题;而且外形尺寸相对较大,并且相对于高次模的抑制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滤波器加脊腔体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滤波器加脊腔体结构,包括谐振腔,在所述谐振腔内的波导e面横向设置有两个脊,两个所述的脊上下对称,并在所述脊上设置有凸台。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的脊相互连通。
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谐振腔内的波导e面横向设置两个连通的脊,并在脊上位置增加任意的凸台,从而实现尺寸的小型化,并改善高频带外抑制性能。
9.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本实用新型的“波导e面”,是指标准波导的宽边所在的面。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谐振腔加脊和凸台,能够实现器件尺寸大大减小,并且能够改善高频带外抑制,且易于加工和调试,利用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谐振腔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脊的一个应用实例,为6级滤波器,有6个如图1的谐振腔;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级加脊腔滤波器仿真模型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6级加脊腔滤波器仿真性能结果图;
15.图5为常规6级加载膜片滤波器结构图;
16.图6为图5的常规6级加载膜片滤波器仿真性能结果图。
17.图中:1、谐振腔;2、脊;3、凸台;a、金属;b、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实施例1:
20.参见图1-图3,一种滤波器加脊腔体结构,包括谐振腔1,在所述谐振腔内的波导e面横向设置有两个脊2,两个所述的脊2上下对称,并在所述脊2上设置有凸台3;其中,图3的模型为空气模型,此模型没有使用凸台,图3中椭圆之内区域为一个谐振腔1,
21.实现同样谐振频率的本实施例的尺寸可以相对较小,谐振腔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a部分为金属,b部分为空气,外部为区域也为金属;
22.本实施例为6级加脊腔滤波器,结构如图3所示,其仿真性能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仿真带宽为7.2-7.65ghz,目前滤波器的尺寸为31*10*66mm,于8ghz的抑制为53db左右。
23.对比例1
24.本对比例对比仿真了常规的e面膜片式波导滤波器,即不加脊和凸台,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在相同带宽的情况下,常规的e面膜片式波导滤波器的尺寸为31*10*147mm,在8ghz处抑制为48db左右;
25.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加脊的滤波器腔体可以使尺寸大大减小,并且同时改善高频带外抑制。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滤波器加脊腔体结构,包括谐振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谐振腔内的波导e面横向设置有两个脊(2),两个所述的脊上下对称,并在所述脊上设置有凸台(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加脊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脊(2)相互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波器加脊腔体结构,属于通信器件技术领域,包括谐振腔,在所述谐振腔内的波导E面横向设置有两个脊,两个所述的脊上下对称,并在所述脊上设置有凸台;通过在谐振腔加脊和凸台,能够实现器件尺寸大大减小,并且能够改善高频带外抑制,且易于加工和调试,利用批量生产。利用批量生产。利用批量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冯楠轩 燕宣余 胡艺缤 杨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3.25
技术公布日:2022/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