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导电的连通关节及无烟艾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3718发布日期:2022-08-03 15:2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可导电的连通关节及无烟艾灸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艾灸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导电的连通关节及无烟艾灸仪。


背景技术:

2.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对一些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艾灸的方式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纯手动操作,另一种是借助仪器辅助操作;手动操作费时费力,缺点明显;而利用仪器辅助操作可以省时少力,操作便利,因此,现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艾灸仪。现有的艾灸仪大部分以无明火加热板加热艾饼或艾柱为主,加热板设置于艾灸筒内,艾灸筒通过支架设置于底座上,而电源设置于底座上,加热板通过导线沿着支架与电源连接。然而,在使用时,艾灸筒往往需要旋转到不同的使用角度,但是由于导线缠绕支架的问题存在,艾灸筒的旋转角度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对某些部位施灸时,现有的艾灸仪使用及操作起来可能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由旋转同时实现导电,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及气密性的可导电的连通关节。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艾灸筒自由旋转同时实现导电,提高使用的便利性的无烟艾灸仪。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导电的连通关节包括第一关节及第二关节,所述第一关节具有第一管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一端的第一关节头,所述第二关节具有第二管道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一端的第二关节头,所述第一关节头与所述第二关节头同轴呈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关节头的端面设有弹性的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关节头上设有导电环,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环呈滑动地电接触;所述第一关节头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关节头的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环。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第一关节头及第二关节头上分别设置导电端子及导电环,并使两者可导电地滑动接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关节及第二关节在相对旋转的同时仍能传输电信号,进而可以避免因旋转使导线缠绕而限制旋转的角度,保证电路的正常连通,并且,可以使得与连接关节连接的设备能在周向任意调整位置,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及便利性。另外,通过在所述第一关节头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关节头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一密封环,可以在不影响两者之间的旋转的同时,对两者的对接处进行密封,保证两者之间连通后的密封性,从而避免内部气体向周围环境泄漏,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7.较佳地,所述第一关节头的端面从外侧到内侧设有至少两与所述第一关节头同心的环形安装面,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环形安装面上,所述第二关节头的端面从外侧到内侧设有与所述环形安装面一一对应的环形安装部,所述导电环设置于所述环形安装部,所述环形安装部与所述环形安装面滑动配合。
8.较佳地,所述第一关节头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关节头同心的第一密封槽,所述
第二关节头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关节头同心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关节头与所述第二关节头对接时,所述第一密封环容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及所述第二密封槽内。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可以使所述第一密封环能定位于所述第一关节头与所述第二关节头之间,有效防止所述第一密封环因所述第一关节头与所述第二关节头相互旋转而发生移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的稳定性。
9.较佳地,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关节头轴向垂直地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关节头轴向垂直地设置且相互连通。
10.较佳地,所述第一关节头及第二关节头的内底部设有连接柱,所述第一关节头及第二关节头通过一螺丝穿设于两者的所述连接柱上。这样可以保证所述第一关节头与所述第二关节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两者因相互旋转而发生意外脱离的情况,提高组装的便利性以及使用的安全性。
11.一种无烟艾灸仪,包括艾灸筒、调节支架及底座,所述调节支架包括连通关节,所述艾灸筒设置于所述调节支架的一端,且与所述连通关节连通;所述调节支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的立体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的艾灸筒的立体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的艾灸筒的分解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的艾灸筒的剖面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的对接筒的立体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的对接筒的分解图。
18.图7是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的对接筒的剖面图。
19.图8是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的连通关节的立体图。
20.图9是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的连通关节的分解图。
21.图10是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的过滤装置的立体图。
22.图11是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的过滤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烟艾灸仪100包括艾灸筒1、调节支架2、过滤装置3、风机4及底座5;所述调节支架2具有排烟通道,所述艾灸筒1设置于所述调节支架2的一端且与所述排烟通道连通;所述调节支架2可对所述艾灸筒1的水平位置、竖直位置或周向位置进行调节;所述调节支架2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3上,且具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与所述过滤装置3的入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3设置于所述底座5上且所述过滤装置3的出口与所述风机4连通,所述风机4设置于所述底座5上且排气口朝向所述底座5的下方。利用所述过滤装置3,可以将烟雾过滤后再排出到周围环境中,保证艾柱200燃烧后产生的颗粒不会排到外部,符合环保要求。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支架2的数量为二,分别呈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过
滤装置3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调节支架2的端部设置一所述艾灸筒1,两所述调节支架2共用一所述过滤装置3。具体地,如下:
25.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艾灸筒1包括筒体11、上盖12、内筒13、网筒14及透热网15,所述筒体11呈中空结构且所述筒体11的中部设有隔离板111,所述隔离板111将所述筒体11分成呈上、下布置的操作室112及燃烧室113。所述隔离板111的中部设有通孔111a,所述网筒1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隔离板111上且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11a并伸入所述燃烧室113内。所述内筒13内置于所述燃烧室113内。所述网筒14、内筒13及所述燃烧室113从内到外依次设置且三者呈同轴设置。所述网筒14的上端开口以与所述操作室112连通,所述操作室112的上端开放,所述网筒14用于容置艾柱200,所述艾柱200通过所述操作室112的上端及所述网筒14的开口放置于所述网筒14内。所述内筒13的下端开放以与所述燃烧室113的下端连通,所述内筒13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燃烧室113的轴向长度。所述内筒13与所述调节支架2的排烟通道连通。所述上盖12盖合于所述操作室112上端。通过在所述内筒13内设置网筒14,并且使所述网筒14的上端开口并与所述操作室112连通,从而可以在所述筒体11的上端将艾柱200放入到所述网筒14内,达到快速更换艾柱200的目的,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并且,通过设置内筒13,使所述内筒13的下端开放并与所述燃烧室113连通,并且在所述筒体11上设置透热网15,使得在所述网筒14内燃烧的艾柱200产生的热量大部分沿所述内筒13的开放方向传递,进而通过所述透热网15向外传递,大大提高热量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艾灸的效果。
26.再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艾灸筒1还包括自动点火装置16,所述自动点火装置16设置于所述网筒14的下端,以点燃艾柱200。通过设置所述自动点火装置16,使用者可以先将艾柱200放入所述网筒14内,然后再控制所述自动点火装置16点燃艾柱200,这样可以避免了在放入艾柱200前在外部先点燃艾柱200的步骤,有效防止烟雾在开始时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实现了真正的无烟艾灸,提高艾灸过程中的舒适性。而且,在艾灸的过程中,无需取出艾柱反复点火,可直接使用所述自动点火装置16多次点火,使艾柱充分燃烧,提高使用的便利性,且有效提高艾灸的效果。
27.再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艾灸筒1还包括内盖17,所述内盖17位于所述操作室112并且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网筒14的开口。这样既可以将所述艾柱200封闭于所述网筒14内,又可以防止烟雾从所述网筒14的开口泄漏,保证烟雾不会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28.再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艾灸筒1还包括弹性件18,所述弹性件18内置于所述网筒14内,以将艾柱200顶推到所述网筒14靠近所述透热网15的一端。所述弹性件18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顶所述内盖17,另一端抵顶所述艾柱200。利用所述弹性件18,不但可以使所述艾柱200定位于所述网筒14内,还可以随着所述艾柱200燃烧缩短后能自动将所述艾柱200顶推到更靠近所述透热网15的一端,保证热量持续地从所述透热网15向外辐射,从而保证艾灸的效果。
29.再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燃烧室113内部从靠近所述操作室112的一端到另一端呈逐渐扩大的结构。这样可以提高艾灸的面积,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30.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所述调节支架2包括对接筒21、连通关节22、转动筒23及若干管道24;本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关节22的数量为二。具体是,所述艾灸筒1通过所述管道24与所述对接筒21的一端连通,所述对接筒21可围绕自身的中心轴转动。所述对接筒21的另
一端通过所述管道24与所述连通关节22的一端连通,所述连通关节22可在竖直平面上围绕自身的中心轴转动。所述连通关节2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管道24与另一所述连通关节22连通,另一所述连通关节22通过所述管道24与所述转动筒23的一端连通,所述转动筒23可在水平面上围绕自身的中心轴转动。所述转动筒23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3上且与排烟口连通。所述转动筒23的结构与所述对接筒21的结构相同。通过使所述对接筒21可围绕自身的中心轴转动,从而可以使得所述艾灸筒1能360度旋转,进而达到调节筒口的方向的目的,实现在不同方向艾灸,提高所述艾灸筒1的灵活性。通过使所述连通关节22在竖直平面上围绕自身的中心轴转动,可以使得所述艾灸筒1的高度位置可调。又通过使所述转动筒23在水平面上转动,可以使得所述艾灸筒1的水平位置可调,从而实现在三维空间内自由调节位置,提高使用的便利性。所述管道24的侧壁设有导线引槽,所述对接筒21、连通关节22及转动筒23呈旋转可导电连接,所述自动点火装置16的导线通过所述导线引槽、对接筒21、连通关节22及转动筒23连接到位于所述底座5的控制系统。
31.请参阅图1、图5至图7,所述对接筒21包括第一对接管211及第二对接管212,所述第二对接管212具有第二管体2121及同轴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2121一端的第二旋转头2122,第二旋转头2122具有轴向贯通过的孔,所述第二管体2121与所述第二旋转头2122连通。所述第二管体2121通过所述管道24与所述艾灸筒1连通。所述第一对接管211具有第一管体2111及同轴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2111一端的第一旋转头2112,第一旋转头2112具有轴向贯通过的孔,所述第一管体2111与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连通。所述第一管体2111通过所述管道24与所述连通关节22连通。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与所述第二旋转头2122同轴且可转动地连接。通过利用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与所述第二旋转头2122对接,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对接管211及第二对接管212相对呈周向转动,从而达到调节所述艾灸筒1的方向的目的,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32.再请参阅图5至图7,具体地,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的端面设有至少一组弹性的导电端子211a,每组所述导电端子211a的数量为二,所述第二旋转头2122的端面设有至少一组导电环212a,每组所述导电环212a的数量为二。所述导电端子211a与所述导电环212a一一对应且呈滑动地电接触;所述艾灸筒1引出的导线与所述导电端子211a电连接。所述导电环212a与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2121内的导线电连接。本实施例设置有两组所述导电端子211a,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的相对两侧,且两组的导电端子211a中的相同电极的导电端子211a与同一导电环212a滑动地电接触,这样可以确保导电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所述导电端子211a及导电环212a,并使两者可导电地滑动接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对接管211及第二对接管212在相对旋转的同时仍能传输电信号,从而可以避免因旋转使导线缠绕而影响艾灸筒1调节位置的现象发生,保证艾灸筒1内的电器元件能正常工作;并且可以使得所述艾灸筒1能在周向任意调整位置,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及便利性。
33.再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的端面沿径向方向从外侧到内侧设有至少两与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同心的环形凹槽211b,本实用新型所述环形凹槽211b的数量为二。所述第二旋转头2122的端面沿径向方向从外侧到内侧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211b一一对应的环形容置部212b,所述环形容置部212b滑动地置于所述环形凹槽211b内。所述导电端子211a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环形凹槽211b内,所述导电环212a设置所述环形容置部212b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211b的数量为二。通过使所述环形凹槽211b与所述环形容置
部212b配合,既可以使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及第二旋转头2122能快速地对接,又可以在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及第二旋转头2122相对转动时对所述导电端子211a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11a与所述导电环212a能平稳、准确地滑动连接,有效提高组装连接的便利性以及导电的稳定性。
34.再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同心的第一磁环211c,所述第一磁环211c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的内孔与处于内侧的环形凹槽211b之间。所述第二旋转头2122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旋转头2122同心的第二磁环212c,所述第二磁环212c位于所述第二旋转头2122的内孔与处于内侧的环形容置部212b之间。所述第一磁环211c与所述第二磁环212c相互吸引使所述第一旋转头2112与所述第二旋转头2122对接。通过利用所述第一磁环211c与所述第二磁环212c相互吸引,既可以使所述第一对接管211与所述第二对接管212能快速准确地组装,提高组装的便利性,又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对接管211与所述第二对接管212能保持相互结合并连通,防止在使用地过程意外地掉落,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35.请参阅图1、图8及图9,所述连通关节22包括第一关节221及第二关节222,所述第二关节222具有第二管道2221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2221一端的第二关节头2222,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具有轴向贯通过的孔,所述第二管道2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22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24与所述第一管体211连通。所述第一关节221具有第一管道2211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2211一端的第一关节头2212,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具有轴向贯通过的孔,所述第一管道22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连通。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与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同轴对接,且通过一螺丝穿设于两者的中心轴而呈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21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24与另一所述连通关节22的第二管道2221连接;另一所述连通关节22的第一管道2211通过管道24与过滤装置3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一管道2211与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轴向相交或垂直地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221与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轴向相交或垂直地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及第二关节头2222的内底部设有连接柱221a、222a,所述螺丝可同时连接于所述连接柱221a、222a上,以使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与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呈可转动地对接。这样可以保证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与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两者因相互旋转而发生意外脱离的情况,提高组装的便利性以及使用的安全性。
36.再请参阅图8及图9,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的端面从外侧到内侧设有至少两与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同心的环形安装面221b,本实用新型所述环形安装面221b的数量为二。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的端面从外侧到内侧设有与所述环形安装面221b一一对应的环形安装部222b,所述环形安装部222b与所述环形安装面221b滑动配合。具体地,所述环形安装面221b内设有至少一组弹性的导电端子221c,所述环形安装部222b上设有至少一组导电环222c,所述导电端子221c与所述导电环222c呈滑动地电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21c分为两组,且呈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的相对两侧,每组导电端子221c的数量为二,相同电极的导电端子221c设置于同一环形安装面221b上且与同一所述导电环222c滑动电接触。通过设置所述导电端子221c及导电环222c,并使两者可导电地滑动接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及第二关节头2222在相对旋转的同时仍能传输电信号,从而可以避免因旋转使导线缠绕进而影响艾灸筒1位置调节的现象发生,保证艾灸筒1内的电器
元件能正常工作;并且可以使得所述艾灸筒1能在竖直平面上任意调整位置,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及便利性。
37.再如图8及图9所示,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的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环223。由于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的端面之间会相对旋转,两者之间会存在微小的空隙,存在泄漏的可能,因此,设置所述第一密封环223,可以在不影响两者之间的旋转的同时,对两者的对接处进行密封,保证两者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从而避免烟雾向周围环境泄漏,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具体地,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同心的第一密封槽221d,所述第一密封槽221d位于两所述环形安装面221b之间,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同心的第二密封槽222d,所述第二密封槽222d位于两所述环形安装部222b之间。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与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对接时,所述第一密封环223容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221d及所述第二密封槽222d内。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密封槽221d及第二密封槽222d,可以使所述第一密封环223能定位于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与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之间,有效防止所述第一密封环223因所述第一关节头2212与所述第二关节头2222相互旋转而发生移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的稳定性。
38.请参阅图1、图10及图11,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第一过滤器31、发热器32、三元催化器33、散热器34及第二过滤器35,所述第一过滤器31的进口与所述排烟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31、发热器32、三元催化器33、散热器34及第二过滤器35依次连通;所述风机4的排气口朝向下。通过利用所述第一过滤器31首先对烟雾的大颗粒进行过滤,然后再利用所述发热器32对烟雾中含有的未完全燃烧的物质或气体进行高温燃烧,并且利用三元催化器33将这些物质或气体进行催化反应,从而可以使烟雾中会影响周围环境的物质完全进行氧化反应,极大地降低了排出的烟雾对外部的影响。并且通过利用散热器34对燃烧后的烟雾进行降温散热,降免排出的气体对地板或人体造成烫伤,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又通过在最后设置第二过滤器35,可以进一步过滤掉烟雾中存在的小颗粒,从而保证最后排出的气体更加干净清洁,完全符合环保的要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器31及第二过滤器35可以是一个沉淀盒,利用沉淀的方式过滤大颗料及小颗料,从而可以减少使用过滤芯,降低生产成本。
39.再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述过滤装置3还包括箱体36,所述第一过滤器31、发热器32及三元催化器33位于所述箱体36的其中一侧且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所述散热器34及第二过滤器35位于所述箱体36的另一侧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三元催化器33与所述散热器34之间设有转接通道37,所述转接通道37位于所述箱体36的内部上侧。所述转接通道37呈扁平状,以利用加速散热。利用所述转接通道37可以使得所述过滤装置3的内部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有效缩小体积,提高使用的便携性。
40.再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3还包括散热风扇38,以将所述箱体36内部的热量向外排出。所述散热风扇38的数量为二。由于所述发热器32及所述三元催化器33会不断产生热量,所述过滤装置3内部的温度会持续升高,因此,通过设置所述散热风扇38,可以对所述过滤装置3的内部的热量及时疏散,避免因过热而着火,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所述散热风扇38位于所述箱体36的上端。由于热气会上升,所述箱体36内部上端的温度会比下端更高,因此,这样设置可以加快所述箱体36内部的散热速度,进一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41.再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3还包括冷却风扇39,所述冷却风扇39设置于
所述箱体36的侧壁且正对所述散热器34,以对所述散热器34散热。所述散热器34的数量为二。由于所述散热器34在与所述烟雾进行热交换后会获得大量热量,这会使得其自身的温度会持续升高,因此,通过设置所述散热风扇38,可以对所述散热器34及时散热,从而保证所述散热器34的散热性能,提高散热速度,并且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42.综合上述并结合上述附图,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无烟艾灸仪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43.使用前,首先,打开所述上盖12,并且取出所述内盖17及所述弹性件18,将艾柱200放入所述网筒14内,之后盖上所述内盖17,使所述弹性件18将所述艾柱200抵顶到所述网筒14的底部。最后盖上所述上盖12。之后,可以通过所述调节支架2调整所述艾灸筒1的水平位置、高度位置以及方向。这时,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自动点火装置16,所述自动点火装置16产生明火点燃所述艾柱200,使得所述艾柱200持续燃烧。所述艾柱200产生热量并通过所述内筒13及所述透热网15向外传递对人体进行艾灸。与此同时,所述风机4启动,通过所述调节支架2的排烟通道对所述内筒13产生负压,所述艾柱200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则可通过所述调节支架2的排烟通道进入所述过滤装置3内。在所述过滤装置3内部,烟雾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过滤器31、发热器32、三元催化器33、转接通道37、散热器34、第三过滤器及风机4后,最后,过滤干净且冷却后的气体从所述风机4的排气口朝向下排出。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支架2,使所述艾灸筒1设置于所述调节支架2的一端,所述调节支架2可对所述艾灸筒1的水平位置、竖直位置或周向位置进行调节,因此,所述艾灸筒1可在三维空间自由调节位置,调节快速方便,有效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并且,所述调节支架2可通过自身的排烟通道对艾灸筒1连通,从而使得从艾灸筒1内产生的烟气通过所述排烟通道排出,避免烟雾直接排出影响周围环境,有效提高艾灸过程的舒适性。
4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