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29700发布日期:2022-08-31 06:40阅读:61来源:国知局
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成本,信号采集线束组件多采用柔性线路板(ffc,flexible flat cable)。相关技术中,ffc的采集端需要连接至导电排等结构,但是,由于柔性线路板较为柔软,其采集端难以实现精确的连接定位,例如,常规ffc采集端的镍片与汇流排焊接相连,由于ffc整体比较柔软,采集端的镍片与导电排之间定位困难,导致焊接操作的效率和良率较低,进而影响电池装置的整体装配效率和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装置,用来解决柔性线路板装配困难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包括柔性线路板和导电排,所述柔性线路板的采集端设有采集部件;所述导电排的大面设置有连接孔,所述采集部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孔中。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装置中,柔性线路板采集端的采集部件垂直于柔性线路板的本体设置,并插入导电排的连接孔中,以实现柔性线路板与导电排的连接。相对于常规技术方案中采用镍片与导电排焊接的连接方式,本技术的连接方案中,采集部件与连接孔之间容易定位,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提高柔性线路板的装配效率。并且,本技术中的采集部件以及导电排的连接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有些相关的部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
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装置的导电排的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装置的柔性线路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与导电排的连接截面结构示意图;
1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与导电排的连接截面结构示意图;
1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采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与导电排的连接截面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
15.1-支撑板柔性线路板;11-线缆支路;2-采集部件;
16.21-弹片;22-凸起部;220-第一倒角;23-压接孔;24-胶圈;
17.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3-导电排;30-连接孔;
18.31-凹槽;32-大面;33-底壁;34-凸起结构;
19.35-第一凸起;36-第二倒角;4-第一限位结构;5-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2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装置,该电池装置包括柔性线路板1和导电排3,柔性线路板1的采集端设有采集部件2;导电排3的大面32设置有连接孔30,采集部件2至少部分设置在连接孔30中。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装置中,柔性线路板1采集端的采集部件2插入导电排3的连接孔30中,以实现柔性线路板1与导电排3的连接。相对于常规技术方案中采用镍片与导电排3焊接的连接方式,本技术的连接方案中,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之间容易定位,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提高柔性线路板1的装配效率。并且,本技术中的采集部件2以及导电排3的连接孔30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23.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导电排3为扁平片状结构,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积较大的表面,即称之为大面32,其中,一侧大面32面向电池5并与电池5相连,连接孔30设置在背离电池5的另一侧大面上。柔性线路板1可以包括常规的柔性电路板(fpc)和扁平电缆器件(ffc),由于柔性线路板1结构柔软,其采集端与导电排3采用焊接时很难实现精确的焊接定位,焊接操作效率和良率都较低,而将柔性线路板1的采集端通过采集部件2与导电排3插接相连,相比于焊接操作更加简单,效率更高,良率更好。
24.示例性的,采集部件2垂直于导电排3的大面设置,即采集部件2垂直导电排3的大面插入连接孔30内。这样,可以便于加工装配;并且,柔性线路板1的本体和导电排3的大面平行,当柔性线路板1的本体与导电排3发生相对位置偏移时,采集部件2垂直插入连接孔30内,有利于采集部件2在连接孔30内旋转,从而可以缓解和适应柔性线路板1与导电排3之间的相对位置偏移,避免因柔性线路板1与导电排3发生偏移而导致连接失效。
25.一些实施例中,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固定连接。示例性的,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之间采用导电胶粘接固定;或者,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采用锁紧件锁紧固定。
26.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采集部件2为沿连接孔30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
27.示例性的,采集部件2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孔30中。这样,无论柔性线路板1的采集端位于导电排3的哪一方位,采集部件2都可以适应性地插入连接孔30中,并且,由于采集部件2相对于连接孔30可转动,因此,即使柔性线路板1与导电排3两者之间产生相对扭转导致一定的偏移也不会影响采集部件2与导电排3的连接,有利于提高连接可靠性。
28.优选的,采集部件2呈圆柱状,连接孔30为圆形孔。这样,有利于采集部件2与连接
孔30之间的缓冲,不易损坏,可以提高使用寿命;并且,由于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之间卡合相连,不是焊接固定在一起的,采集部件2可以在圆形孔中转动,可以提高插接适配性,便于连接操作,且允许柔性线路板1与导电排3之间产生一定的扭转偏移,有利于提高连接可靠性。
29.示例性的,采集部件2的一端设有压接孔23,柔性线路板1的采集线缆支路11插入压接孔23内,并通过压接与采集部件2相连。
30.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采集部件2插接在导电排3的连接孔30中,采集部件2和/或导电排3上设置有使得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相互限位的第一限位结构4。
31.具体的,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之间通过第一限位结构4相互限位,可以避免采集部件2从连接孔30中脱出,进一步保证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的连接可靠性。
32.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限位结构4包括设置在连接孔30侧壁上的凹槽31以及设置在采集部件2上的弹性限位件,弹性限位件用于与凹槽31卡合。
33.弹性限位件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在插入连接孔30的过程中能够受力压缩,在到达凹槽31所在位置时由于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又会恢复形状,进而与凹槽31卡合,这样,即可以实现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的相互限位,避免采集部件2从连接孔30中脱出,保证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的连接可靠性。
34.示例性的,采集部件2为沿连接孔30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采集部件2的一端与柔性线路板1的本体相连,弹性限位件设置在采集部件2远离与柔性线路板1的本体相连的一端。
35.示例性的,采集部件2为沿连接孔30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弹性限位件垂直于柱状结构的侧面设置且可沿垂直于柱状结构的侧面方向弹性伸缩,这样,弹性限位件的尺寸可以设置的较小,且弹性卡合效果较好;例如,如图6所示,弹性限位件可以为套在采集部件2侧面上的胶圈24,当然,不限于胶圈24,也可以是其他弹性材料或者结构。
36.示例性的,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弹性限位件为弹片21。弹片21的弹性性能好,便于进行压缩,且恢复形变快,有利于弹性卡合。
37.示例性的,弹片21为导电件。这样,弹片21与导电排3卡合的同时,可以实现电连接,从而增加采集部件2与导电排3之间的过流面积。
38.示例性的,弹片21靠近采集部件2的底端,具体设置在采集部件2的侧壁上,以便于与位于连接孔30侧壁上的凹槽31卡合。
39.示例性的,弹片21与采集部件2的侧壁之间具有夹角θ,夹角θ的开口朝向采集部件2与柔性线路板1的本体相连的一端,即夹角θ朝向连接孔30的插入口,这样,有利于提高弹片21与凹槽31的限位效果,避免弹片21从凹槽31中脱出,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的连接可靠性。
40.示例性的,第一限位结构4包括至少两对卡合匹配的凹槽31和弹片21。例如,采集部件2为沿连接孔30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沿采集部件2的周向均匀设置有2-3个弹片21,相应地,沿连接孔30侧壁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2-3个凹槽31;当上述2-3个弹片21对应卡合至2-3个凹槽31内时,即实现了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的连接到位。
41.示例性的,采集部件2为金属材料,例如可以采用金属镍材质。弹片21可以采用金
属材料;弹片21优选为与采集部件2相同的材料,例如采用弹性镍片,这样,采集部件2与弹片21可以一体成型;或者,弹片21也可以为非金属材料,此时,采集部件2的主体部分与弹片21可以分别制备然后焊接或者粘接在一起,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2.当然,第一限位结构4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第一限位结构4可以根据采集部件2与连接孔30的具体形式以及实际工艺要求而定。
43.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采集部件2为沿连接孔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与柔性线路板的本体相连,例如可以利用压接孔23与柔性线路板的采集端压接。具体的,连接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35,采集部件2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起25和第三凸起26,第二凸起25和第三凸起26从采集部件2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排列,第三凸起26为弹性结构,以便于采集部件2能够从第二端插入连接孔内,第一凸起35卡合在第二凸起25与第三凸起26之间,通过第二凸起25和第三凸起26对第一凸起35进行限位,既可以避免采集部件2从连接孔中脱出,又可以避免采集部件2插接过深,有利于对采集部件2进行插接定位。
44.示例性的,第二凸起25和/或第三凸起26为导电结构。这样,可以增加采集部件2与导电排3之间的过流面积。
45.示例性的,第二凸起25和第三凸起26均插入连接孔内,第二凸起25和/或第三凸起26背离连接孔30的插入口一侧设置有倒角,以便于顺利导入连接孔内。
46.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孔30为盲孔,即连接孔30不贯穿导电排3,其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具有底壁33,底壁33可以对采集部件2进行限位,便于掌握插接深度,有利于插接到位,可以提高插接效率和良率。
47.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孔30也可以为通孔;具体的,此时,可以在通孔远离采集部件2的插入口的一端设置第二限位结构,通过第二限位结构对采集部件2的端部进行限位。示例性的,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为连接孔30内壁上的凸起结构34,或者,也可以是将通孔底部开口封住的胶层,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8.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采集部件2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与连接孔30过盈接触的凸起部22。具体的,该凸起部22的作用类似连接触点,为采集部件2本体上直接凸出来的结构,通过设置凸起部22可以提高采集部件2与导电排3的接触良率和接触面积,进而改善采集部件2与导电排3的电连接效果。
49.示例性的,采集部件2为沿连接孔30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采集部件2围绕其侧壁周向设置有一圈或者多圈环状凸起部22,该环状凸起部22与连接孔30过盈接触。优选的,采集部件2包括至少两圈环状凸起部22。
50.示例性的,凸起部22的背离连接孔30的插入口一侧设置有第一倒角220。该第一倒角220的设置有利于引导凸起部22插入连接孔30内,便于采集部件2的插接操作。
51.当然,凸起部22并不限于上述形状;具体的,在实际设计时,可以根据采集部件2与导电排3之间的过流面积要求,来设计凸起部22的形状以及数量。另外,本技术中采集部件2和连接孔30的尺寸,也可以根据采集部件2与导电排3之间的过流面积需求来设计,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52.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连接孔的插入口边缘设置有第二倒角36。这样,有利于引导采集部件2插入连接孔30内,便于采集部件2的插接操作。
53.具体的,本技术中的所述的倒角,既可以是由斜面形成的,也可以是由圆弧面形成的,只要能够起到便于插接导入的作用即可。
54.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池装置可以为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具体的,电池装置中还包括电池组,电池组中包括多个电池5,导电排3与电池5的极柱相连,采集部件2通过导电排3采集电池5的信息。
55.具体的,由于柔性线路板1一般设有多个采集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采集端与导电排3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简化每一个采集端的定位连接操作,可以大大简化柔性线路板1整体的连接装配流程,进而有效提高电池装置的装配效率。
5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