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产品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4226发布日期:2022-12-17 09:3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产品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产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子产品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手表、智能手机、电话和电视机等产品,现如今的智能手机电池与机体集成为一体,当智能手机的电池电量需要进行补充时,通常将充电插头插入电流插座内,使用数据线将智能手机与充电插头进行连接对电流进行输送。
3.然而传统的数据线在使用过程中,主要通过线体两端的端头分别与智能手机和充电插头上设置的插孔连接进行电流输送,但传统的数据线长度一般在0.5~1.5m,当智能手机与充电插头距离较近通过数据线连接时,数据线长度过长、多余的线长部位弯折易发生缠绕,从而导致了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子产品连接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体验好、方便调节长度、便于收纳携带的电子产品连接结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壳;转动柱,所述转动柱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壳的内腔中;两个螺旋槽,两个所述螺旋槽对称周向开设在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中部;数据线本体,所述数据线本体的中部贯穿设置在所述安装块的外表面右侧,且所述数据线本体与所述螺旋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数据线本体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安装壳的内腔外;环形块,所述环形块活动套设在所述安装壳的外表面中部,且所述环形块的内腔左侧与所述安装块传动连接;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螺纹安装在所述环形块的左侧壁上部,且所述定位螺栓的右端延伸至所述环形块的内圈中,所述定位螺栓的右端端面与所述安装壳的外表面左侧活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安装壳的上下两端端面均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侧面对称焊接有两个塑胶杆,所述塑胶杆的内侧壁与安装壳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塑胶杆的内侧壁焊接有凸块,所述安装壳的左右两侧壁对称开设有四个滑动槽,所述凸块的外表面与对应的滑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凸块的形状与对应的凹槽的形状适配。
8.优选的,所述安装壳的上下两表面左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放置槽,所述数据线本体的外表面与放置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盖板的内侧面左侧开设有对接槽,所述放置槽与对应的对接槽适配,所述数据线本体的两端接头分别与对应的放置槽和对接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安装壳的内腔左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腔中通过轴承活
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对称开设有两端螺纹,且两端螺纹旋向相反,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对称螺接有两个滑块。
10.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限位通道,所述数据线本体的外表面与限位通道的内壁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丝杆的外表面中部固定套设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的外表面左侧延伸至环形块的内圈中,所述直齿轮的外表面右侧延伸至安装壳的内腔中,所述环形块的内圈中部固定焊接有主环形齿条,所述主环形齿条的齿面与直齿轮的齿面啮合,所述安装块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从环形齿条,所述从环形齿条的齿面与直齿轮的齿面啮合。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产品连接结构,通过设置所述环形块,转动所述安装壳在所述直齿轮与所述主环形齿条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从环形齿条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柱和所述数据线本体转动,同时所述直齿轮带动所述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块垂直运动,最终使所述转动柱对所述数据线本体能够进行精准缠绕,使所述数据线本体精准嵌入所述螺旋槽中,方便根据需要调节所述数据线本体的外露使用长度,通过设置所述凸块与对应的所述凹槽结合,能够使所述盖板的内侧壁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壳的端面接触,能够对所述数据线本体两端的连接端头进行防护,避免了在携带过程中所述数据线本体的两端连接端头受到挤压发生变形损坏、方便收纳携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连接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所示的直齿轮、主环形齿条、从环形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17.图4为图1所示的塑胶杆、凸块、凹槽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安装壳;2、转动柱;3、螺旋槽;4、安装块;5、数据线本体;6、环形块;7、定位螺栓;8、盖板;9、塑胶杆;10、凸块;11、滑动槽;12、凹槽;13、丝杆;14、滑块;15、直齿轮;16、主环形齿条;17、从环形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连接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直齿轮、主环形齿条、从环形齿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塑胶杆、凸块、凹槽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电子产品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壳1;转动柱2,所述转动柱2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壳1的内腔中;两个螺旋槽3,两个所述螺旋槽3对称周向开设在所述转动柱2的外表面;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柱2的外表面中部;数据线本体5,所述数据线本体5的中部贯穿设置在所述安装块4的外表面右侧,且所述数据线本体5与所述螺旋槽3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数据线本体5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安装壳1的内腔外;环形块6,所述环形块6活动套设在所述安装壳1的外表面中部,且所述环形块6的内腔左侧与所述安装块4传动连接;定位螺栓7,所述定位螺栓7螺纹安装在所述环形块6的左侧壁上部,且所述定位
螺栓7的右端延伸至所述环形块6的内圈中,所述定位螺栓7的右端端面与所述安装壳1的外表面左侧活动连接。
21.所述安装壳1的上下两端端面均设置有盖板8,所述盖板8的内侧面对称焊接有两个塑胶杆9,所述塑胶杆9的内侧壁与安装壳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塑胶杆9的内侧壁焊接有凸块10,所述安装壳1的左右两侧壁对称开设有四个滑动槽11,所述凸块10的外表面与对应的滑动槽1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槽11的内壁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凸块10的形状与对应的凹槽12的形状适配,通过所述凸块10与对应的凹槽12结合或分离,能够时所述盖板8与安装壳1的端面贴合或分离。
22.所述安装壳1的上下两表面左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放置槽,所述数据线本体5的外表面与放置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盖板8的内侧面左侧开设有对接槽,所述放置槽与对应的对接槽适配,所述数据线本体5的两端接头分别与对应的放置槽和对接槽的内壁活动连接,通过将所述数据线本体5的两端端头移动至放置槽和对接槽的内腔中,能够对数据线本体5的两个端头进行保护。
23.所述安装壳1的内腔左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腔中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的外表面对称开设有两端螺纹,且两端螺纹旋向相反,所述丝杆13的外表面对称螺接有两个滑块14,通过所述丝杆13方便带动滑块14进行运动。
24.所述滑块14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限位通道,所述数据线本体5的外表面与限位通道的内壁滑动连接,当所述转动柱2转动对数据线本体5进行收放的同时滑块14进行垂直运动,且滑块14带动数据线本体5的限位作用下,使数据线本体5精准嵌入螺旋槽3内,提升放卷时的稳定性。
25.所述丝杆13的外表面中部固定套设有直齿轮15,所述直齿轮15的外表面左侧延伸至环形块6的内圈中,所述直齿轮15的外表面右侧延伸至安装壳1的内腔中,所述环形块6的内圈中部固定焊接有主环形齿条16,所述主环形齿条16的齿面与直齿轮15的齿面啮合,所述安装块4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从环形齿条17,所述从环形齿条17的齿面与直齿轮15的齿面啮合,通过转动所述环形块6能够带动转动柱2转动,从而对数据线本体5进行放卷。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连接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27.使用时,操作人员手持环形块6通过旋转安装壳1转动,在直齿轮15与主环形齿条16的作用下带动从环形齿条17转动,从环形齿条17带动安装块4转动,安装块4带动转动柱2和数据线本体5转动,同时直齿轮15带动丝杆13转动,丝杆13带动滑块14垂直运动,滑块14能够对数据线本体5进行限位,使转动柱2对数据线本体5能够进行精准缠绕,使数据线本体5精准嵌入螺旋槽3中,方便根据需要调节数据线本体5的外露使用长度,通过转动定位螺栓7使其右端端面与安装壳1的外表面接触挤压,能够产生压力从而对安装壳1进行限位,避免其与环形块6发生转动,通过凸块10与凹槽12结合,使盖板8的内侧壁与对应的安装壳1的端面接触,能够对数据线本体5两端的连接端头进行防护,避免了在携带过程中数据线本体5的两端连接端头受到挤压发生变形损坏、方便收纳携带。
2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产品连接结构,通过设置所述环形块6,转动所述安装壳1在所述直齿轮15与所述主环形齿条16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从环形齿条17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柱2和所述数据线本体5转动,同时所述直齿轮15带动所述丝杆13转动,进而带动所
述滑块14垂直运动,最终使所述转动柱2对所述数据线本体5能够进行精准缠绕,使所述数据线本体5精准嵌入所述螺旋槽3中,方便根据需要调节所述数据线本体5的外露使用长度,通过设置所述凸块10与对应的所述凹槽12结合,能够使所述盖板8的内侧壁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壳1的端面接触,能够对所述数据线本体5两端的连接端头进行防护,避免了在携带过程中所述数据线本体5的两端连接端头受到挤压发生变形损坏、方便收纳携带。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