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0973发布日期:2022-09-17 11:3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阻。


背景技术:

2.电力行业标准规定新建机组或大修机组的汽轮机启机之前要进行阀门关闭时间的测试试验,同步发电机原动机及其调节系统参数实测与建模导则也规定要定期对水轮机、汽轮机、燃气轮机机组进行参数实测试验。而在上述试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机组阀门阀位、相关压力等模拟量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目前,对模拟量测量一般采用多通道的高速数据采集仪,该仪器只能测量电压,因此需要在电流回路中串联一个电阻,采集仪测量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过程来反应所测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
3.现有技术中在回路中串联电阻一般采用两种方法:1、测试人员手动分别将电阻两端缠绕在回路的导线上;2、采用市面上现有的带接线端子的电阻排,将两端的接线端子与回路的导线连接。
4.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第1种方法较为原始、存在安全隐患,若手动缠绕不牢固,接线断开,则会威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并且手动绕线步骤较为繁琐;第2种方法中,现有带接线端子的电阻排一般一个器件有多排电阻,体积较大,不方便使用,且电阻与接线端子焊接在一起,电阻损坏后不能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阻。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阻,包括电阻体和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电阻体两端的接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第一壁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二壁设置有导线开孔,第一压紧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将经所述导线开孔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导线压紧在第三壁的内表面上。
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弹性垫圈,所述第一弹性垫圈设置在所述第三壁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压紧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将经所述导线开孔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导线压紧在所述第一弹性垫圈上。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第四壁沿厚度方向开设有凹槽,第五壁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压紧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将进入所述凹槽的所述接线压紧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
9.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弹性垫圈,所述第二压紧螺栓进入所述凹槽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垫弹性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垫圈将进入所述凹槽的所述接线压紧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开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垫圈的厚度。
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第四壁设置有开孔,第五壁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压紧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将经所述开孔进入所述开孔内部的所述接线压紧在所述开孔的内
壁上。
12.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弹性垫圈,所述第二压紧螺栓进入所述开孔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垫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垫圈将经所述开孔进入所述开孔内部的所述接线压紧在所述开孔的内壁上。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垫圈与导线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导线限位槽。
14.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将所述接线拉紧后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粘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阻,通过在电阻体两端接线处分别设置可以快速连接导线的接线端子,当需要将电阻串联入待检测回路中时,测试人员无需采用复杂的手动绕线方式,即可将电阻接入待检测回路中,降低了串联电阻操作的难度,减小了因检测对机组运行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阻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阻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阻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弹性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阻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阻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电阻体;
ꢀꢀꢀꢀꢀꢀꢀꢀꢀꢀꢀꢀꢀꢀꢀꢀꢀꢀꢀꢀ
2、第二接线端子;
28.3、接线;
ꢀꢀꢀꢀꢀꢀꢀꢀꢀꢀꢀꢀꢀꢀꢀꢀꢀꢀꢀꢀꢀꢀ
4、壳体;
29.5、第一壁;
ꢀꢀꢀꢀꢀꢀꢀꢀꢀꢀꢀꢀꢀꢀꢀꢀꢀꢀꢀꢀ
6、第二壁;
30.7、导线开孔;
ꢀꢀꢀꢀꢀꢀꢀꢀꢀꢀꢀꢀꢀꢀꢀꢀꢀꢀ
8、第一压紧螺栓;
31.9、第三壁;
ꢀꢀꢀꢀꢀꢀꢀꢀꢀꢀꢀꢀꢀꢀꢀꢀꢀꢀꢀꢀ
10、第一弹性垫圈;
32.11、第四壁;
ꢀꢀꢀꢀꢀꢀꢀꢀꢀꢀꢀꢀꢀꢀꢀꢀꢀꢀꢀ
12、凹槽;
33.13、第五壁;
ꢀꢀꢀꢀꢀꢀꢀꢀꢀꢀꢀꢀꢀꢀꢀꢀꢀꢀꢀ
14、第二压紧螺栓;
34.15、第二弹性垫圈;
ꢀꢀꢀꢀꢀꢀꢀꢀꢀꢀꢀꢀꢀ
16、开孔;
35.17、导线限位槽;
ꢀꢀꢀꢀꢀꢀꢀꢀꢀꢀꢀꢀꢀꢀꢀ
18、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3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阻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阻,包括:电阻体1和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电阻体1两端的接线3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包括壳体4,壳体4的第一壁5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二壁6设置有导线开孔7,第一压紧螺栓8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将经导线开孔7进入壳体4内的导线压紧在第三壁9的内表面上。
39.具体的,电阻体1两端的接线3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的壳体4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焊接等方式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与壳体4连接。
40.壳体4使用导体材料,从而使电阻体1的两个接线3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的壳体4固定连接并串联入电流回路中后,接线端子可以导通电流,从而保证电流回路处于通路状态。
41.壳体4的第二壁6开设有导线开孔7,当电流回路中的导线通过导线开孔8进入壳体4内部。
42.壳体4的第一壁5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螺纹尺寸与第一压紧螺栓8的尺寸相配合。
43.第一压紧螺栓8穿过第一壁5上开设的所述第一螺纹孔进入壳体4内部,将通过导线开孔7进入壳体4内部的导线压紧在第三壁9的内表面上,由于壳体4为导体材料制成,此时进入壳体4的导线中的电流通过壳体4传递至电阻体1的接线端3,从而使电阻串联接入电路。
44.在进行参数实测试验,需要将电阻串联入回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电压时,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阻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壳体4的第一螺纹孔中的第一压紧螺栓8,使其相对于壳体4的第三壁9的内表面抬升一定的高度,将待测回路的导线一端经导线开孔7进入壳体4内部后,反向转动第一压紧螺栓8,使其向第三壁9的内表面运动,从而将待测回路的导线压紧在第三壁9的内表面上,从而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阻串联接入待测回路中。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阻,通过在电阻体两端接线处分别设置可以快速连接导线的接线端子,当需要将电阻串联入待检测回路中时,测试人员无需采用复杂的手动绕线方式,即可将电阻接入待检测回路中,降低了串联电阻操作的难度。
4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阻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1所示,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还包括第一弹性垫圈10,第一弹性垫圈10设置在第三壁9(在图1中示出)的内表面上,第一压紧螺栓8穿过第一螺纹孔将经导线开孔7进入壳体4内的导线压紧在第一弹性垫圈10上。
4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
弹性垫圈10为圆弧形金属板材与矩形金属板材围成的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截面管材,由于所述圆弧形金属板材与所述矩形金属板材为薄壁板材,其围成的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截面管材在侧壁受到来自第一压紧螺栓8的压力时会产生轻微形变,并相应的沿第一压紧螺栓8轴向方向产生反作用力,使第一压紧螺栓8不易松动,第一弹性垫圈10的尺寸根据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实际尺寸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48.具体的,第一弹性垫圈10设置在壳体4的第三壁9的内表面上,第一弹性垫圈10可以固定在第三壁9的内表面上,例如通过粘接的方式。也可以不加以固定的置于第三壁9的内表面上。
49.导线通过导线通孔进入壳体4内部并置于第一弹性垫圈10上,此时第一压紧螺栓8穿过第一螺纹孔将所述导线压紧在第一弹性垫圈10上。
50.当第一压紧螺栓8向下压紧导线的同时,压力也传递至第一弹性垫圈10上,第一弹性垫圈10受力产生形变,并沿第一压紧螺栓8轴向方向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使第一压紧螺栓8不易松动,从而防止导线接入接线端子后出现松动的情况,提升测量实验时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5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阻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壳体4的第四壁11沿厚度方向开设有凹槽12,第五壁13设置有第二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压紧螺栓14穿过第二螺纹孔将进入凹槽12的接线3压紧在凹槽12的内壁上。
52.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2的壳体4的第五侧壁13的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对称的,相应的两个接线端子的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二压紧螺栓14的位置也是相同或者对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两个接线端子为对称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两个接线端子采用相同结构或对称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53.具体的,电阻体1一端的接线3进入凹槽12的槽内,转动第二压紧螺栓14经第五壁13上设置的与其尺寸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将凹槽12槽内的接线3压紧在凹槽12的内壁上。
54.当电阻体1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反向转动第二压紧螺栓14松开对电阻体1的两个接线3的固定,将损坏的电阻体1从两端的接线端子中取出,从而更换接线端子之间的电阻体1。
55.继续如图4所示,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接线端子2还包括第二弹性垫圈15,第二压紧螺栓14进入凹槽12内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垫圈15固定连接,第二弹性垫圈15将进入凹槽12的接线3压紧在凹槽12的内壁上。
5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弹性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二弹性垫圈15为矩形金属板材围成的矩形截面管材,由于矩形金属板材为薄壁板材,其围成的矩形截面管材在侧壁受到来自第二紧螺栓14的压力时会产生轻微形变,并相应的沿第二压紧螺栓14轴向方向产生反作用力,使第二压紧螺栓14不易松动,第二弹性垫圈15的尺寸根据凹槽12的实际尺寸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57.具体的,第二弹性垫圈15设置在凹槽12两侧的内壁之间,并与第二压紧螺栓14进入壳体4内的一端固定连接,从而随第二压紧螺栓14运动,当接线3进入凹槽12后,转动第二压紧螺栓14,使其带动第二弹性垫圈15运动,直至将接线3压紧在凹槽12的内壁上。
58.由于第二弹性垫圈15具有弹性,当第二压紧螺栓14压紧接线3的同时,压力也传递至第二弹性垫圈15上,第二弹性垫圈15受力产生形变,并沿第二压紧螺栓14轴向方向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使第二压紧螺栓14不易松动,从而防止接线3接入接线端子后出现松动的情况,提升测量实验时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59.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凹槽12的开槽宽度大于第二弹性垫圈15的厚度。
60.具体的,凹槽12的开槽宽度大于第二弹性垫圈15的厚度,在生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时,先将第二弹性垫圈15置于凹槽12内,由于凹槽12的开槽宽度大于第二弹性垫圈15的厚度,第二弹性垫圈15在凹槽12内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第二压紧螺栓14穿过第二螺纹孔后,将第二弹性垫圈15移动到其进入凹槽12内的一端的对应位置处,将第二弹性垫圈15与第二压紧螺栓14固定连接。
61.例如,将第二弹性垫圈15焊接在第二压紧螺栓14入凹槽12内的一端上。
6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阻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壳体4的第四壁11设置有开孔16,第五壁13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压紧螺栓14穿过第二螺纹孔将经开孔16进入开孔16内部的接线3压紧在开孔16的内壁上。
63.具体的,电阻体1一端的接线3进入开孔16内,转动第二压紧螺栓14经第五壁13上设置的与其尺寸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将开孔16内的接线3压紧在开孔16的内壁上。
64.当电阻体1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反向转动第二压紧螺栓14松开对电阻体1的两个接线3的固定,将损坏的电阻体1从两端的接线端子2中取出,从而更换两个接线端子之间的电阻体1。
65.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还包括第二弹性垫圈15,第二压紧螺栓14进入开孔16内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垫圈15固定连接,第二弹性垫圈15将经开孔16进入开孔16内部的接线3压紧在开孔16的内壁上。
66.具体的,第二弹性垫圈15设置在开孔16内,并与第二压紧螺栓14进入开孔16内的一端固定连接,从而随第二压紧螺栓14运动,当接线3进入开孔16后,转动第二压紧螺栓14,使其带动第二弹性垫圈15运动,直至将接线3压紧在开孔16的内壁上。
67.由于第二弹性垫圈15具有弹性,当第二压紧螺栓14压紧接线3的同时,压力也传递至第二弹性垫圈15上,第二弹性垫圈15受力产生形变,并沿第二压紧螺栓14轴向方向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使第二压紧螺栓14不易松动,从而防止接线3接入接线端子后出现松动的情况,提升测量实验时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68.其中,在生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时,需要将第二弹性垫圈15预先放置于开孔16内,然后旋转第二压紧螺栓14,使第二压紧螺栓14在开孔16内的一端将第二弹性垫圈15压紧在开孔16的内壁上后将第二压紧螺栓14在开孔16内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垫圈15固定连接,例如将第二压紧螺栓14在开孔16内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垫圈15焊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固定连接。此时转动第二压紧螺栓14时,第二弹性垫圈15可以随着第二压紧螺栓14运动。
6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弹性垫圈10与导线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导线限位槽17。
70.具体的,导线限位槽17是在第一弹性垫圈10与导线接触的表面上,根据可能接入的导线尺寸,开设的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通槽,导线接入接线端子后,被第一压紧螺栓8压紧在第一弹性垫圈10的导线限位槽17中,此时导线被导线限位槽17限位,从而防止导线位置发生偏移从而脱离与第一压紧螺栓8的接触,进而导致电流回路出现断路。
71.导线限位槽17的宽度和深度根据接入导线的实际尺寸及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72.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阻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阻在电阻体1,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的基础上,还包括支撑板18,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将接线3拉紧后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8上。
73.具体的,支撑板18为绝缘材料。
74.拉紧电阻体1两端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将电阻体1两端的接线3绷紧,然后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固定于支撑板18上,支撑板18用于承受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2和接线3之间因绷紧而产生的拉力,使电阻处于绷紧的状态,从而保护电阻不受外力的影响而产生偏移或错位。
75.支撑板18的长度根据电阻体1的接线3的长度及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76.具体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与支撑板18之间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2粘在支撑板18上。
77.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7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具体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例如”、“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