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监测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5006发布日期:2022-10-22 02:2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监测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包监测模组。


背景技术:

2.车用电池包是车辆必备的重要设备,它可以给车辆提供电能,例如启动发电机时,给起动机(将车用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启动发动机的设备)提供强大的起动电流,以及协助发电机向车内的各个用电设备供电等等。
3.现有技术中,车用电池包内一般会设有用于监测控制的fpc柔性线路板,以实时监测采样电池包电芯的工作电压及温度,从而判断电池包电芯工作是否正常。然而,现有的fpc柔性线路板在工艺制程上较为复杂程度,成本较高,不利于环境保护,且现有的fpc柔性线路板的通配性较差,难以兼容更多连接位置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监测模组,通过设置线路简单的电压监测模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一种电池包监测模组,包括绝缘壳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壳体上的一个电压监测模块及至少一个温度监测模块,所述电压监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监测线路、一个第二监测线路以及一个镍片端子,各所述第一监测线路的第一端设有可与外接线排相接的第一外接点,所述第一监测线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监测线路相接,所述第二监测线路与所述镍片端子相接,所述镍片端子可与电池包的电芯汇流排相接,仅有一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可与所述第二监测线路导通以进行电压监测;
6.各所述温度监测模块包括第三监测线路、第四监测线路以及ntc热敏电阻,所述ntc热敏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监测线路与所述第四监测线路之间,所述第三监测线路上设有可与外接线排相接的第二外接点,所述第四监测线路上设有可与外接线排相接的第三外接点,所述ntc热敏电阻用于感测所述镍片端子的温度,至少一个所述温度监测模块与所述外接线排导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接线排包括若干沿同一方向平行排列设置的导体以及包覆在若干所述导体上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分别与电压监测模块及所述温度监测模块对应的缺口,所述导体部分露出于所述缺口内,所述缺口还包括在所述各导体的边缘位置开设的插孔,所述第一外接点、第二外接点及第三外接点均部分由所述插孔穿出至对应所述导体的另一侧并弯折以对应与所述导体贴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接点、第二外接点及第三外接点与对应的所述导体的相接处覆盖有绝缘层。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监测线路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的第二端相接于一转接点,所述第二监测线路连接于所述转接点与所述镍片端子之间。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的第一外接点沿预设方向排列设置
于所述绝缘壳体上;
1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外接点之间的间距相同。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监测线路上设置有保险丝以及导电贴片,所述保险丝连接于所述第一监测线路与所述导电贴片之间,所述导电贴片与所述镍片端子相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监测线路位于所述第三监测线路靠近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一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监测模块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外接点、所述第三外接点及所述第一外接点沿预设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上;
15.所述第二外接点与所述第三外接点之间的间距和所述第三外接点与最靠近所述第三外接点的所述第一外接点之间的间距相同。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监测模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温度监测模块沿预设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上,且同一所述温度监测模块上的第二外接点及第三外接点沿预设方向排列设置;
17.在感测所述镍片端子的温度时,各所述温度监测模块均与所述外接线排导通。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二外接点与所述第三外接点之间的间距和最靠近所述第一外接点的所述第三外接点与最靠近所述第三外接点的所述第一外接点之间的间距相同。
19.上述电池包监测模组,在各所述第一监测线路的第一端设有可与外接线排相接的第一外接点,并使各所述第一监测线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监测线路相接,同时使所述第二监测线路与所述镍片端子相接,构成完整的电压监测模块。当需要对电池包电芯进行电压监测时,只需使所述镍片端子与电池包的电芯汇流排相接,即可通过所述镍片端子对电池包电芯的电压进行采集,实现对电池包电芯的电压的实时监测。此外,通过设置至少一个温度监测模块,并使至少一个温度监测模块与所述外接线排导通,以对电池包电芯的温度的实时监测。相比于现有的fpc柔性线路板,该电池包监测模组结构及线路简单,工艺制程简易,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包监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包监测模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包监测模组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包监测模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车用电池包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5中主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车用电池包线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图7中电池包监测模组与主线的连接原理示意图。
28.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29.1-绝缘壳体;11-通孔;
30.2-电压监测模块;21-第一监测线路;211-第一外接点;22-第二监测线路;221-保险丝;222-导电贴片;23-镍片端子;231-电芯连接段;232-电压传递段;233-温度感测段;
24-转接点;
31.3-温度监测模块;31-第三监测线路;311-第二外接点;32-第四监测线路;321-第三外接点;33-ntc热敏电阻;
32.4-主线;41-导体;42-绝缘层;421-缺口;422-插孔;
33.5-电芯汇流排;
34.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a-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包监测模组,包括绝缘壳体1以及设于所述绝缘壳体1上的一个电压监测模块2及至少一个温度监测模块3,所述电压监测模块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监测线路21、一个第二监测线路22以及一个镍片端子23,各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的第一端设有可与外接线排相接的第一外接点211,各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监测线路22相接,所述第二监测线路22与所述镍片端子23相接,所述镍片端子23可与电池包的电芯汇流排5(如图5及图7所示)相接,仅有一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可与所述第二监测线路导通以进行电压监测。
40.各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包括第三监测线路31、第四监测线路32以及ntc热敏电阻33,所述ntc热敏电阻33连接于所述第三监测线路31与所述第四监测线路32之间,所述第四监测线路32位于所述第三监测线路31靠近所述电压监测模块2的一侧,所述第三监测线路31上设有可与外接线排相接的第二外接点311,所述第四监测线路32上设有可与外接线排相接的第三外接点321。
41.所述ntc热敏电阻33用于感测所述镍片端子23的温度,至少一个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与所述外接线排导通。
42.该电池包监测模组,在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的第一端设有可与外接线排相接的第一外接点211,并使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监测线路22相接,同时使所述第二监测线路22与所述镍片端子23相接,构成完整的电压监测模块2。当需要对电池包电芯进行电压监测时,只需使所述镍片端子23与电池包的电芯汇流排5相接,即可通过所述镍片端子23对电池包电芯的电压进行采集,实现对电池包电芯的电压的实时监测。此外,通过设置至少一个温度监测模块3,并使至少一个温度监测模块3与所述外接线排导通,以对电池
包电芯的温度的实时监测。当需要对电池包电芯进行温度监测时,由于所述镍片端子23与电池包的电芯汇流排5相接,所以所述镍片端子23将对电池包电芯的热量进行传递,所述镍片端子23受热升温,通过所述ntc热敏电阻33对所述镍片端子23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从而间接得到电池包电芯的温度。相比于现有的fpc柔性线路板,该电池包监测模组结构及线路简单,工艺制程简易,且成本较低。
4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设置有多个。此时,多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的第一外接点211可全部与外接线排上的不同导体分别相接,可也部分与外接线排上的不同导体分别相接。
44.当所述电压监测模块在进行电压监测时,仅有一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可与所述第二监测线路22导通,以将所述镍片端子23采集的对电池包电芯的电压信号经所述第二监测线路22及单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向外传递,保证电压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理解地,若多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同时与所述第二监测线路22导通,易导致信号干扰,同时易影响电压监测结果。
45.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及对应第一外接点211,以提高所述电压监测模块2的通用性,降低所述电池包监测模组的生产成本。此外,该结构可进行规模化生产,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4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便于规模化生产,可使多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的第二端相接于一转接点24,此时,所述第二监测线路22将连接于所述转接点24与所述镍片端子23之间,实现信号传递。
4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的第一外接点211可沿预设方向a排列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1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外接点211之间沿所述绝缘壳体1的长度方向x的间距d1相同。
4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监测线路22上设置有保险丝221以及导电贴片222,所述保险丝221连接于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与所述导电贴片222之间,所述导电贴片222与所述镍片端子23相接。所述保险丝221的设置可在电池包异常时切断所述电压监测模块2的信号传递,以减少损失,同时防止电池爆炸及起火等现象的发生。
49.进一步地,所述镍片端子23可包括电芯连接段231以及电压传递段232,所述电芯连接段231伸出于所述绝缘壳体1,所述电芯连接段231用于与电池包的电芯汇流排5相接,所述电压传递段232用于与所述导电贴片222相接,以实现电压信号的传递。
50.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镍片端子23还可包括温度感测段233,所述电压传递段232连接于所述电芯连接段231与温度感测段233之间,所述ntc热敏电阻用于感测所述温度感测段233的温度,以获取电池包电芯的温度信息。
51.在一实施例中,若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仅设置有一个,如图1及图2所示,图1示出了所述电压监测模块2仅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的情况,图2示出了所述电压监测模块2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的情况。如图所示,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仅设置有一个时,所述第二外接点311、所述第三外接点321及各所述第一外接点211沿预设方向a排列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1上。
52.进一步地,当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仅设置有一个时,所述第二外接点311与所述第三外接点321之间沿所述绝缘壳体1的长度方向x的间距d2和所述第三外接点321与最靠近
所述第三外接点321的所述第一外接点211之间沿所述绝缘壳体1的长度方向x的间距d3相同(如图1所示),以便于模块化设计,同时便于所述电池包监测模组与外接线排进行连接。
53.再进一步地,在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仅设置有一个的前提下,若所述电压监测模块2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则所述第二外接点311与所述第三外接点321之间沿所述绝缘壳体1的长度方向x的间距d2也将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外界点211之间沿所述绝缘壳体1的长度方向x的间距d1相同(如图3所示)。
54.在一实施例中,若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设置有多个,如图3及图4所示,图3示出了所述电压监测模块2仅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的情况,图4示出了所述电压监测模块2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的情况。如图所示,多个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将沿预设方向a排列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1上,且同一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上的第二外接点311及第三外接点321将沿所述预设方向a排列设置。此时,相邻两个第二外接点311及第三外接点321将沿所述预设方向a排列设置,且最靠近所述电压监测模块2的第三外接点321与各所述第一外接点211也将沿所述预设方向a排列设置。
55.进一步地,为减小所述电池包监测模组的体积,可使多个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的ntc热敏电阻33设于沿所述绝缘壳体1的宽度方向y延伸的同一直线上。
56.当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设置有多个时,若需感测所述镍片端子23的温度时,可使至少一个所述温度监测模块2与所述外接线排导通。
57.具体地,以图3及图4所示实施例为例,在若图3及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均设置有两个,若需感测所述镍片端子23的温度,既可使两个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中的一个与所述外接线排导通,也可使两个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同时与所述外接线排导通。
58.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时,仅需使一个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与所述外接线排导通即可实现温度监测。然而,即使使多个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与所述外接线排同时导通,也不会影响温度监测结果,并且通过多个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同时检测温度可以相互验证,以达到更好的监测效果。
59.进一步地,当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设置有多个时,相邻的所述第二外接点311与所述第三外接点321之间沿所述绝缘壳体1的长度方向x的间距d2和最靠近所述第一外接点211的所述第三外接点321与最靠近所述第三外接点321的所述第一外接点211之间沿所述绝缘壳体1的长度方向x的间距d3相同(如图3所示),以便于模块化设计,同时便于所述电池包监测模组与外接线排进行连接。
60.再进一步地,在所述温度监测模块3设置有多个的前提下,若所述电压监测模块2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监测线路21,则相邻的所述第二外接点311与所述第三外接点321之间沿所述绝缘壳体1的长度方向x的间距d2也将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外界点211之间沿所述绝缘壳体1的长度方向x的间距d1相同(如图4所示)。
61.实施例二
62.如图5至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车用电池包线束,包括主线4以及电池包监测模组。其中,所述电池包监测模组为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包监测模组。
63.在本实施例二中,如图6所示,所述外接线排可以是主线4,所述主线4包括若干沿同一方向平行排列设置的导体41以及包覆在若干所述导体41上的绝缘层42,所述绝缘层42可使相邻两个所述导体41之间相互绝缘,所述绝缘层42通过去皮处理形成可使至少一个所
述导体41部分露出的缺口421,所述电池包监测模组可与露出于所述缺口421的所述导体41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池包监测模组可对应采集车用电池包的电芯的电压、或电压及温度的信息。
6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监测模组的绝缘壳体1上对应各外接点(包括第一外接点211、第二外接点311、第三外接点321)的位置可开设通孔11,如图6所示。所述通孔11于竖直方向上与对应所述主线4的导体41重叠,需要进行对应焊接的外接点与导体41之间藉由通孔11进行焊接连接。然而不需要连通的外接点与导体41之间可以藉由通孔11注入绝缘材料以防止两者的导通。
65.在一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不在所述电池包监测模组的绝缘壳体1上设置通孔的方式,如图7及图8所示,此时,为实现各外接点(图示以第一外接点211为例)与导体41之间的导通,可在所述绝缘层42上对应露出于所述缺口421的所述导体41的边缘位置开设插孔422,将各外接点从所述主线4的一侧插入所述插孔422,并使外接点部分由所述插孔422穿出至所述主线4的另一侧,外接点穿出至所述主线4的另一侧的部分可进行弯折以与所述主线4的导体41贴紧,之后,再将弯折部分与对应的所述导体41焊接,实现导通。最后,经由在弯折部分与对应的所述导体41焊接处使用绝缘材料包覆以达到与外界绝缘的目的。
66.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