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3093发布日期:2022-11-05 08:1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外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向着越来越环保的方向进行发展,电动产品的数量飞速地增加,各种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装置应运而生,而电动设备最重要的部件就是电池,电池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及续航里程,在生产电池的时候,都要给电池提供一个电池的外壳。
3.现有公告号cn114122577u,名为“一种电池组外部包覆的电池壳体”的专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振荡或者碰撞会不断的使得电池本体发生碰撞,极有可能导致电池本体发生破损,进而可能出现电池爆炸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电池本体,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壳体的内部下端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软垫,所述电池本体设置于软垫的上端。
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聚碳酸酯膜,且聚碳酸酯膜与壳体为粘接。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下端设置有缓震弹簧。
8.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本体的四边均设置有缓冲组件,且电池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散热硅胶垫。
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支撑块、压缩弹簧和缓冲杆,所述支撑块远离电池本体中心轴的一端设置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外部设置有缓冲杆。
10.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硅胶垫的上端设置有防冲击垫板,且防冲击垫板的上端设置有盖板。
11.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内部设置有通风孔,且盖板的左右两端外部均设置有燕尾槽。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壳体表面的加强筋增强壳体的抗压强度,由加强筋形成的凹槽,增加了壳体表面的散热面积,通过使用聚碳酸酯膜提高壳体强度,且聚碳酸酯膜具有优异的阻燃性,通过设置的缓冲垫与缓震弹簧配合,能够对支撑板进行缓冲减震,通过软垫对电池本体的底部进行撞击防护,减少电池本体的损毁,通过设置的防冲击垫板对电池本体进行保护,在电池本体出现胀气时对其限位,避免电池本体出现爆裂,通过设置的散热硅胶垫能够对电池本体进行降温,保证
电池本体放电的性能,避免工作时电池本体过热而烧毁。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加强筋、聚碳酸酯膜、缓冲垫和缓震弹簧的设置,通过壳体表面的加强筋增强壳体的抗压强度,由加强筋形成的凹槽,增加了壳体表面的散热面积,通过使用聚碳酸酯膜提高壳体强度,且聚碳酸酯膜具有优异的阻燃性,提高了壳体的阻燃性能,通过设置的缓冲垫与缓震弹簧配合,能够对支撑板进行缓冲减震,可以减少运输携带时电池本体晃动幅度,避免电池本体出现坏损。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软垫、盖板、通风孔和燕尾槽的设置,通过软垫对电池本体的底部进行撞击防护,减少电池本体的损毁,通过设置的盖板能够对壳体进行封堵,且设置的盖板与燕尾槽配合,能够使得壳体与盖板之间的紧密性增加,避免水渍进入壳体内,避免出现壳体受到腐蚀的情况,而且便于操作人员对电池本体进行安装和拆卸,密封垫可以避免盖板与壳体之间产生缝隙,通过设置的通风孔将电池本体产生的热量排出,增加电池本体的使用期限。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块、压缩弹簧、缓冲杆、散热硅胶垫和防冲击垫板的设置,受到冲击时支撑块压动在缓冲杆的内部,压缩弹簧挤压对压力进行缓冲,避免电池本体受到冲击造成损伤,通过设置的防冲击垫板对电池本体进行保护,在电池本体出现胀气时对其限位,避免电池本体出现爆裂,如果电池本体温度过高,可能会损伤内部的结构,导致电池本体受损造成使用寿命降低,通过设置的散热硅胶垫能够对电池本体进行降温,保证电池本体放电的性能,避免工作时电池本体过热而烧毁。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的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壳体;2、加强筋;3、聚碳酸酯膜;4、缓冲垫;5、支撑板;6、移动块;7、缓震弹簧;8、软垫;9、电池本体;10、缓冲组件;1001、支撑块;1002、压缩弹簧;1003、缓冲杆;11、散热硅胶垫;12、防冲击垫板;13、盖板;14、通风孔;15、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包括壳体1和电池本体9,壳体1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筋2,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聚碳酸酯膜3,且聚碳酸酯膜3与壳体1为粘接,壳体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缓冲垫4,缓冲垫4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移动块6,且移动块6的下端设置有缓震弹簧7,通过壳体1表面的加强筋2增强壳体1的抗压强度,由加强筋2形成的凹槽,增加了壳体1表面的散热面积,通过使用聚碳酸酯膜3提高壳体1强度,且聚碳酸酯膜3具有优异的阻燃性,提高了壳体1的阻燃性能,通过设置的缓冲垫4与缓震弹簧7配合,能够对支撑板5进行缓冲减震,可以减少运输携带时电池本体9晃动幅度,避免电池本体9出现坏损。
22.如图2和图4所示,支撑板5的上端设置有软垫8,电池本体9设置于软垫8的上端,电池本体9的四边均设置有缓冲组件10,缓冲组件10包括支撑块1001、压缩弹簧1002和缓冲杆
1003,支撑块1001远离电池本体9中心轴的一端设置有压缩弹簧1002,且压缩弹簧1002的外部设置有缓冲杆1003,电池本体9的上端设置有散热硅胶垫11,受到冲击时支撑块1001压动在缓冲杆1003的内部,压缩弹簧1002挤压对压力进行缓冲,避免电池本体9受到冲击造成损伤,通过设置的防冲击垫板12对电池本体9进行保护,在电池本体9出现胀气时对其限位,避免电池本体9出现爆裂,如果电池本体9温度过高,可能会损伤内部的结构,导致电池本体9受损造成使用寿命降低,通过设置的散热硅胶垫11能够对电池本体9进行降温,保证电池本体9放电的性能,避免工作时电池本体9过热而烧毁,散热硅胶垫11的上端设置有防冲击垫板12,且防冲击垫板12的上端设置有盖板13,盖板13的内部设置有通风孔14,且盖板13的左右两端外部均设置有燕尾槽15,通过软垫8对电池本体9的底部进行撞击防护,减少电池本体9的损毁,通过设置的盖板13能够对壳体1进行封堵,且设置的盖板13与燕尾槽15配合,能够使得壳体1与盖板13之间的紧密性增加,避免水渍进入壳体1内,避免出现壳体1受到腐蚀的情况,而且便于操作人员对电池本体9进行安装和拆卸,密封垫可以避免盖板13与壳体1之间产生缝隙,通过设置的通风孔14将电池本体9产生的热量排出,增加电池本体9的使用期限。
23.综上,该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使用时,首先操作人员抽出盖板13,将电池本体9放置在支撑板5上,缓冲垫4与缓震弹簧7配合对支撑板5进行缓冲减震,减少运输携带时电池本体9晃动幅度,避免电池本体9出现坏损,将散热硅胶垫11和防冲击垫板12依次放置在电池本体9上方,防冲击垫板12对电池本体9进行保护,在电池本体9出现胀气时对其限位,避免电池本体9出现爆裂,如果电池本体9温度过高,可能会损伤内部的结构,导致电池本体9受损造成使用寿命降低,散热硅胶垫11能够对电池本体9进行降温,保证电池本体9放电的性能,受到冲击时支撑块1001压动在缓冲杆1003的内部,压缩弹簧1002挤压对压力进行缓冲,接着将盖板13通过燕尾槽15对壳体1进行封堵,盖板13内部的通风孔14将电池本体9产生的热量排出,聚碳酸酯膜3具有优异的阻燃性,提高壳体1强度,壳体1表面的加强筋2增强壳体1的抗压强度,由加强筋2形成的凹槽,增加了壳体1表面的散热面积,这就是该耐冲击防膨胀的电池外壳的工作原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