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1038发布日期:2022-09-23 23:1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接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接线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接件。


背景技术:

2.转接件是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抽屉单元的电能分配器,它通过与抽屉配合,实现功能单元的操作、控制、测量、保护及电能的转接。现有的转接件的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不能集成模块化装配,装配较为繁琐,且该转接件还存在性能不可靠、连接不可靠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连接可靠的转接件。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转接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线导电组件、设置在壳体上的出线导电组件、设置在壳体上的二次进接线座、二次出接线座,所述的进线导电组件包括进线触头座、多组分别设置在接线触头座内进线触头组件、分别与多组进线触头组件电连接的多个进母线,所述的进线触头组件包括设置在进线触头座内的横担、对称设置在横担上的两个进线触头、分别设置在两个进线触头与横担之间的两个弹片、设置在横担与两个进线触头之间的插销,所述的两个进线触头的一端具有延伸在壳体外的弧面接触部,所述的两个进线触头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夹持腔,所述的进母线上设置有导电柱,所述的导电柱卡合在夹持腔内,且构成导电柱与两个进线触头的卡接配合。
5.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进线导电组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从而便于进线导电组件与壳体的装配,装配更便捷。且两个进线触头夹持在进母线的导电柱上,从而可保证两个进线触头与进母线的连接更可靠,且两个进线触头上分别设置有弹片,从而可保证两个进线触头与导电柱的接触更可靠。从而该转接件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连接可靠的优点。
6.特别地,所述的出线导电组件包括出线触头座、多组分别设置在出线触头座内的出线触头组件、分别与多组出线触头组件相连接的多个出母线,所述的出线触头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出线触头座内的两个出线触头、卡簧,所述的卡簧卡合在两个出线触头的一端上,两个出线触头的一端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所述的出母线上对应夹持空间处设置有导电轴,所述的导电轴卡合夹持空间内,且构成导电轴与两个出线触头的卡接配合。出线导电组件集成模块化装配在壳体内,从而便于该出线导电组件与壳体的装配,装配效率更高,两个出线触头夹持在出母线的导电轴上,从而便于出线触头与出母线的装配,且可保证出线触头与出母线的连接更可靠。
7.特别地,所述的进线触头座上对应多个进母线处分别设置有卡接槽,所述的多个进母线分别卡合在多个卡接槽内,且构成进母线与进线触头座的卡接配合。进母线与进线触头座采用卡接配合方式连接,从而便于进母线与进线触头座的装配,装配更便捷,有利于
提高该转接件的装配效率。
8.特别地,所述的壳体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柱。导向柱可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便于该转接件的安装,安装更便捷。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结构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线导电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一种转接件,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上的进线导电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上的出线导电组件30、设置在壳体10上的二次进接线座11、二次出接线座12,所述的进线导电组件20包括进线触头座21、多组分别设置在接线触头座21内进线触头组件22、分别与多组进线触头组件22电连接的多个进母线23,所述的进线触头组件22包括设置在进线触头座21内的横担221、对称设置在横担221上的两个进线触头222、分别设置在两个进线触头222与横担221之间的两个弹片223、设置在横担221与两个进线触头222之间的插销224,所述的两个进线触头222的一端具有延伸在壳体10外的弧面接触部2221,所述的两个进线触头222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夹持腔2220,所述的进母线23上设置有导电柱231,所述的导电柱231卡合在夹持腔2220内,且构成导电柱231与两个进线触头222的卡接配合。所述的出线导电组件30包括出线触头座31、多组分别设置在出线触头座31内的出线触头组件32、分别与多组出线触头组件32相连接的多个出母线33,所述的出线触头组件32包括对称设置在出线触头座31内的两个出线触头321、卡簧322,所述的卡簧322卡合在两个出线触头321的一端上,两个出线触头321的一端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320,所述的出母线33上对应夹持空间320处设置有导电轴331,所述的导电轴331卡合夹持空间320内,且构成导电轴331与两个出线触头321的卡接配合。出线导电组件集成模块化装配在壳体内,从而便于该出线导电组件与壳体的装配,装配效率更高,两个出线触头夹持在出母线的导电轴上,从而便于出线触头与出母线的装配,且可保证出线触头与出母线的连接更可靠。所述的进线触头座21上对应多个进母线23处分别设置有卡接槽211,所述的多个进母线23分别卡合在多个卡接槽211内,且构成进母线23与进线触头座21的卡接配合。进母线与进线触头座采用卡接配合方式连接,从而便于进母线与进线触头座的装配,装配更便捷,有利于提高该转接件的装配效率。所述的壳体1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柱101。导向柱可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便于该转接件的安装,安装更便捷。
14.进线导电组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从而便于进线导电组件与壳体的装配,装配更便捷。且两个进线触头夹持在进母线的导电柱上,从而可保证两个进线触头与进母线的连接更可靠,且两个进线触头上分别设置有弹片,从而可保证两个进线触头与导电柱的接触更可靠。从而该转接件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连接可靠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转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线导电组件、设置在壳体上的出线导电组件、设置在壳体上的二次进接线座、二次出接线座,所述的进线导电组件包括进线触头座、多组分别设置在接线触头座内进线触头组件、分别与多组进线触头组件电连接的多个进母线,所述的进线触头组件包括设置在进线触头座内的横担、对称设置在横担上的两个进线触头、分别设置在两个进线触头与横担之间的两个弹片、设置在横担与两个进线触头之间的插销,所述的两个进线触头的一端具有延伸在壳体外的弧面接触部,所述的两个进线触头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夹持腔,所述的进母线上设置有导电柱,所述的导电柱卡合在夹持腔内,且构成导电柱与两个进线触头的卡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导电组件包括出线触头座、多组分别设置在出线触头座内的出线触头组件、分别与多组出线触头组件相连接的多个出母线,所述的出线触头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出线触头座内的两个出线触头、卡簧,所述的卡簧卡合在两个出线触头的一端上,两个出线触头的一端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所述的出母线上对应夹持空间处设置有导电轴,所述的导电轴卡合夹持空间内,且构成导电轴与两个出线触头的卡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线触头座上对应多个进母线处分别设置有卡接槽,所述的多个进母线分别卡合在多个卡接槽内,且构成进母线与进线触头座的卡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柱。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接件,包括壳体、进线导电组件、出线导电组件、二次进接线座、二次出接线座,进线导电组件包括进线触头座、多组进线触头组件、多个进母线,所述的进线触头组件包括设置在进线触头座内的横担、对称设置在横担上的两个进线触头、分别设置在两个进线触头与横担之间的两个弹片、设置在横担与两个进线触头之间的插销,所述的两个进线触头的一端具有延伸在壳体外的弧面接触部,所述的两个进线触头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夹持腔,所述的进母线上设置有导电柱,所述的导电柱卡合在夹持腔内,且构成导电柱与两个进线触头的卡接配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连接可靠的优点。连接可靠的优点。连接可靠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林成海 陈春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中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0
技术公布日:2022/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