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缠绕感应线圈的分体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47354发布日期:2022-10-19 00:1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缠绕感应线圈的分体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线圈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缠绕感应线圈的分体式模具。


背景技术:

2.感应线圈是感应加热设备中的核心部件,在感应加热电源领域应用广泛,感应线圈的规格尺寸、形状随被加热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感应加热设备的重要部件,感应线圈的制造精度和效率对于感应加热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感应线圈绕制完成后,紧贴于模具表面,拆卸困难,且在拆卸过程中容易导致感应线圈磨伤和变形,因此,研制一种用于缠绕感应线圈的分体式模具很有必要。
3.现阶段的专利公开以及文献资料显示:1)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853346u)先将所需尺寸的柔性缠绕气囊套在芯轴上,通过两端的连接法兰、端盖和锁紧螺母密封固定,芯轴两端跟缠绕机主轴卡盘连接,关闭出气阀,调节恒压阀气压值,气泵通过进气阀和芯模对柔性缠绕气囊充气到指定尺寸,然后断开进气阀,操作控制机柜,实现缠绕机的加工工序,最后通过出气阀放气,将两端连接法兰、端盖、锁紧螺母和连接卡盘松开,取出芯轴,再将柔性缠绕气囊从加工成品中取出,完成脱模,结构简单,易于完成缠绕工作,但是由于模具为气囊,在缠绕的过程中会因为挤压发生凹陷和变形,因此缠绕出的线圈的尺寸和形状精度低;2)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6562763u)在使用时,将四个呈阶梯状的模具板对应插接,组成两个模具块,然后将楔形块楔入模具块,由于楔形块与楔形槽的形状一致,但尺寸比楔形槽大,所以模具组件中间产生间隙,此时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紧固模具板和模具块,通过灌料接头向环形感应线圈内灌入熔融的松香,待松香冷却凝固后,将安装轴夹紧于旋转的夹具上,从而带动模具组件旋转缠绕环形感应线圈,环形感应线圈缠绕完成后,拆下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在自重的作用下,模具组件中间的间隙闭合,其厚度变小,从而便于卸下环形感应线圈,但是结构复杂,每次取下感应线圈时,都需要拆卸一次模具,费时费力,制造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综上,现有的缠绕模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感应线圈的制造,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研制了一种用于缠绕感应线圈的分体式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缠绕感应线圈的分体式模具,操作简便、可靠性好,便于取下感应线圈,且极大的减少了感应线圈的磨伤和变形,感应线圈在绕制和取下的过程中,模具所需执行的操作较少,从而提高了感应线圈的制造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缠绕感应线圈的分体式模具,包括多个模具柱、固定板和限位器;
6.多个所述模具柱的一侧端面设有固定板,固定板远离模具柱的端面一侧中心设有支柱,固定板的板面设有多个径向远离支柱轴线的斜槽口,斜槽口的内端适配有与模具柱
对应连接的导柱,导柱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支柱的柱身设有弹簧、调位块和紧固螺母,调位块和紧固螺母依次位于弹簧的一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调位块对应接触,支柱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支柱与调位块过渡配合,每一个模具柱对应固定板的端面处均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配合有滑块,滑块与调位块之间铰接有连杆;
7.多个所述模具柱的另一侧端面设有限位器,限位器包括限位板、顶把和限位柱,限位柱插入多个模具柱构成的中心间隙中,限位板与模具柱的端面贴合。
8.优选的,所述导向槽靠近模具柱外沿的一侧壁为上止面,导向槽靠近模具柱扇形圆心的一侧壁为下止面;当所述滑块移动到与导向槽的上止面贴合时,多个模具柱沿对应的滑块的移动方向移动并围成用于感应线圈缠绕成型的柱状结构,当滑块移动到与导向槽的下止面贴合时,多个模具柱所构成的圆台直径比感应线圈的内径小3~5mm。
9.优选的,所述滑块无论与导向槽的上止面或下止面贴合,弹簧均处于被压缩状态并对调位块作用有弹力。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模具柱的端面贴合,斜槽口与固定板一体成型,斜槽口的宽度大于导柱的直径。
11.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模具柱的端面贴合,当滑块与导向槽的上止面贴合时,多个模具柱扇形圆心处构成的空隙的宽度与限位柱的直径相等。
12.优选的,所述模具柱设有4个,且模具柱的端面形状为扇形,4个模具柱的扇形圆心交汇时构成一个圆柱。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模具柱的一端插入限位器,另一端通过固定板和导柱连接,通过拧紧紧固螺母,调位块、连杆和滑块联动使滑块在导向槽内移动至与导向槽的上止面贴合,此时四个模具柱构成圆柱结构来绕制感应线圈,绕制完成后,拧松紧固螺母使滑块移动到与导向槽的下止面贴合,此时四个模具柱之间的间隙闭合,构成一个圆台,模具柱的外壁与感应线圈之间存在间隙,可以轻易地取下感应线圈;操作简便、可靠性好,便于取下感应线圈,且极大的减少了感应线圈的磨伤和变形,感应线圈在绕制和取下的过程中,模具所需执行的操作较少,从而提高了感应线圈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感应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模具柱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为模具柱、2为导向槽、3为滑块、4为固定板、5为斜槽口、6为导柱、7为支柱、8为弹簧、9为调位块、10为紧固螺母、11为连杆、12为限位板、13为顶把、14为限位柱、15为感应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缠绕感应线圈的分体式模具,包括多个模具柱1、固定板4和限位器;
25.多个模具柱1的一侧端面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4远离模具柱1的端面一侧中心设有支柱7,固定板4的板面设有多个径向远离支柱7轴线的斜槽口5,斜槽口5的内端适配有与模具柱1对应连接的导柱6,导柱6可以在斜槽口5内移动,即限制多个模具柱1的移动方向,导柱6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避免导柱6从斜槽口5内脱出,支柱7的柱身设有弹簧8、调位块9和紧固螺母10,调位块9和紧固螺母10依次位于弹簧8的一侧,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4、调位块9对应接触,支柱7与紧固螺母10螺纹连接,支柱7与调位块9过渡配合,每一个模具柱1对应固定板4的端面处均设有导向槽2,导向槽2内滑动配合有滑块3,滑块3与调位块9之间铰接有连杆11;通过拧动紧固螺母10,紧固螺母10推动调位块9在支柱7上移动,此时调位块9可以通过连杆11推动滑块3在导向槽2内移动;
26.多个模具柱1的另一侧端面设有限位器,限位器包括限位板12、顶把13和限位柱14,限位柱14插入多个模具柱1构成的中心间隙中,限位板12与模具柱1的端面贴合,用于定位固定多个模具柱1的另一端,避免缠绕感应线圈时该端缩小,影响缠绕质量;
27.进一步的,导向槽2靠近模具柱1外沿的一侧壁为上止面,导向槽2靠近模具柱1扇形圆心的一侧壁为下止面;当滑块3移动到与导向槽2的上止面贴合时,即拧紧紧固螺母10,滑块3移动到与导向槽2的上止面贴合过程中,导柱6在斜槽口5内移动,多个模具柱1径向远离支柱7的轴线,此时多个模具柱1沿对应的滑块3的移动方向移动并围成用于感应线圈15缠绕成型的柱状结构,多个模具柱1的另一端插入限位器进行固定,当滑块3移动到与导向槽2的下止面贴合时,即拧松紧固螺母10,滑块3移动到与导向槽2的下止面贴合过程中,导柱6在斜槽口5内移动,多个模具柱1径向靠近支柱7的轴线,此时多个模具柱1所构成的圆台直径比感应线圈15的内径小3~5mm,模具柱1的外壁与感应线圈15之间存在间隙,可以轻易地取下感应线圈15,极大的减少了感应线圈15的磨伤和变形,感应线圈15在绕制和取下的过程中,模具所需执行的操作较少,从而提高了感应线圈15的制造效率;
28.进一步的,滑块3无论与导向槽2的上止面或下止面贴合,弹簧8均处于被压缩状态并对调位块9作用有弹力,始终顶紧调位块9,并使调位块9通过连杆11作用于滑块3;
29.进一步的,固定板4与模具柱1的端面贴合,斜槽口5与固定板4一体成型,固定板4的板面四角均设有斜槽口5,斜槽口5的宽度大于导柱6的直径,便于导柱6沿斜槽口5移动;
30.进一步的,限位板12与模具柱1的端面贴合,当滑块3与导向槽2的上止面贴合时,多个模具柱1扇形圆心处构成的空隙的宽度与限位柱14的直径相等,用于插入限位柱14支撑多个模具柱1;
31.进一步的,模具柱1设有4个,且模具柱1的端面形状为扇形,4个模具柱1的扇形圆心交汇时构成一个圆柱。
32.工作原理:拧紧紧固螺母10,紧固螺母10推动调位块9在支柱7上移动,此时调位块
9可以通过连杆11推动滑块3在导向槽2内移动,多个模具柱1的一端插入限位器,另一端通过调位块9、连杆11和滑块3联动使滑块3在导向槽2内移动至与导向槽2的上止面贴合,紧固螺母10固定其位置,多个模具柱1构成一个圆柱来绕制感应线圈15,绕制完成后,拧松紧固螺母10使滑块3移动到与导向槽2的下止面贴合,此时四个模具柱1之间的间隙闭合,构成一个圆台,即与固定板4连接的多个模具柱1的端部向中心聚拢,而多个模具柱1的另一端不变化,从而形成圆台结构,模具柱1的外壁与感应线圈15之间存在间隙,可以轻易地取下感应线圈15。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