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端子组件及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6168发布日期:2022-09-21 05:5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充电端子组件及其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接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端子组件及其模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标准也不断完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中,为保证枪头的绝缘性,会在端子外侧配置端子外罩。
3.现有的端子外罩一般是与枪头一体注塑成型的,而后将端子插入端子外罩内进行安装。这种方式中,由于注塑成型可能存在的缩水问题,端子以及端子外罩的尺寸可能会存在误差,端子插入端子外罩的位置精度也较难控制,这可能会导致端子安装后位置精度差,影响充电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充电端子组件及其模具。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充电端子组件,包括端子以及与所述端子一体注塑成型连接的端子外罩,其中,
7.所述端子外罩包括外罩本体以及一体成型连接于所述外罩本体内侧的连接板,所述端子外罩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端子外侧一体注塑成型连接,所述连接板沿所述外罩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连接板沿所述端子外周均匀分布,相邻的所述连接板与端子的外侧壁以及端子外罩的内侧壁之间构成贯穿端子外罩内侧的散热孔。
8.可选地,所述外罩本体在外侧一体成型连接有至少一个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用于卡住密封圈。
9.可选地,所述端子包括接触片,一体注塑成型连接于所述接触片外侧的端子本体,以及与所述端子本体一体成型连接的固定部,在所述固定部凸出与所述端子外罩。
10.可选地,所述固定部的边缘为倒角。
11.可选地,所述端子外罩为绝缘材料的端子外罩。
12.一种用于制备上述充电端子组件的模具,包括:第一内模具,第二内模具以及模腔,其中,
13.所述第一内模具包括第一限位部,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后侧的第一成型部,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成型部后侧的第二成型部,以及一体成型连接于所述第二成型部后侧的支撑部;
14.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卡于端子内侧,将端子固定;
15.所述第一成型部与所述第二成型部用于端子外罩末端的成型;
16.所述第二内模具包括第二限位部以及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后侧的第三定型部;
17.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将端子卡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内侧,与端子固定;
18.所述第三定型部包括多条定形条,用于对端子外罩的连接板的成型;
19.所述模腔用于端子外罩外侧的成型。
20.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成型部以及所述第二成型部均为柱状,所述第一成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成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成型部。
21.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成型部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连接处均为圆锥台状。
2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23.本技术实施中,端子与端子外罩一体注塑成型连接,即在端子外侧通过注塑成型的得到端子外罩,使得端子与端子外罩之间的位置准确,以保证充电效果。
附图说明
24.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5.图1为现有方案中枪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现有方案中枪头在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现有方案中枪头与端子的爆炸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充电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充电端子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充电端子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端子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技术实施提供枪头与充电端子组件的爆炸图。
33.图9为本技术实施提供枪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本技术实施提供枪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爆炸图。
36.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将端子固定于模具后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3为b-b处的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图14为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39.图中:1.枪头,2.端子,3.端子外罩,4.密封圈,5.端子,6.端子外罩,7.充电端子组件,8.散热孔,9.环形限位槽,10.接触片,11.固定部,12.枪头,13.密封圈,14.固定槽,15.第一内模具,16.第二内模具,17.第一限位部,18.第一成型部,19.第二成型部,20.支撑部,21.第二限位部,22.第三定型部,23.环形内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1.图1-图3中示出了现有方案中枪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现有方案中枪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方案中枪头在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方案中枪头与端子的爆炸图。
42.如图1-3中所示,现有方案中端子外罩3是一体成型于枪头1的,端子2被插入端子外罩内。如图2中所示,为了保证端子插入端子外罩后端子内部的密封性,需要在端子的后端设置密封槽,并在密封槽内卡有密封圈4,密封圈与端子外罩的内壁接触,实现密封。
43.图4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提供的充电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提供的充电端子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提供的充电端子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4.如图中所示,充电端子组件7包括端子5以及与所述端子一体注塑成型连接的端子外罩6。
45.本技术实施中,端子与端子外罩一体注塑成型连接,即在端子外侧通过注塑成型的得到端子外罩,使得端子与端子外罩之间的位置准确,以保证充电效果。
4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端子外罩与端子固定连接为充电端子组件,而后可以将充电端子组件安装至枪头12中。
47.图7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提供的端子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48.所述端子外罩包括外罩本体以及一体成型连接于所述外罩本体内侧的连接板7,所述端子外罩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端子外侧一体注塑成型连接,所述连接板沿所述外罩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连接板沿所述端子外周均匀分布,相邻的所述连接板与端子的外侧壁以及端子外罩的内侧壁之间构成贯穿端子外罩内侧的散热孔8。
49.通过在端子外罩的内侧设置散热孔结构,使得端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有效散出,避免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
50.图8为本技术实施提供枪头与充电端子组件的爆炸图。
51.图9为本技术实施提供枪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52.图10为本技术实施提供枪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3.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外罩本体在外侧一体成型连接有至少一个环形限位槽9,所述环形限位槽用于卡住密封圈13。
54.由于需要在端子外侧进行注塑成型,因此,不再将环形限位槽设置与端子外侧,而是设置于端子外罩的外侧,密封圈卡于环形限位槽内,并与灯头的注塑结构接触,实现对端子的密封。
55.可选地,所述端子包括接触片10,一体注塑成型连接于所述接触片外侧的端子本体,以及与所述端子本体一体成型连接的固定部11,在所述固定部凸出与所述端子外罩。
56.固定部可以为柱状,用于将充电端子组件安装于枪头,作为一个示例,枪头可以在对应位置设置固定槽14,固定部可以插入固定槽内,从而实现对充电端子组件的安装。
57.可选地,所述固定部的边缘为倒角,以便于固定部插入固定槽内。
58.可选地,所述端子外罩为绝缘材料的端子外罩,保证充电端子组件的绝缘性。
5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充电端子组件的模具。图11-1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备充电端子组件的模具示意图。
60.该模具包括:第一内模具15,第二内模具16以及模腔(图中未示出),其中,
61.图11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爆炸图。
62.图12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将端子固定于模具后的结构示意图。
63.图13中示出了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64.图14中示出了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65.所述第一内模具包括第一限位部17,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后侧的第一成型部18,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成型部后侧的第二成型部19,以及一体成型连接于所述第二成型部后侧的支撑部20;
66.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卡于端子内侧,将端子固定;
67.所述第一成型部与所述第二成型部用于端子外罩末端的成型;
68.所述第二内模具包括第二限位部21以及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后侧的第三定型部22;
69.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将端子卡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内侧,与端子固定;
70.所述第三定型部包括多条定形条,用于对端子外罩的连接板的成型;
71.所述模腔用于端子外罩外侧的成型。
72.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成型部以及所述第二成型部均为柱状,所述第一成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成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成型部。
73.具体而言,第一限位部伸入端子的孔内,将端子固定。第一成型部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部,使得第一限位部能够伸入至端子内的适当位置,而后端子被第一成型部挡住。第一成型部的直径小于端子直径,使得端子外罩在端子的后端形成环形内凸台23,环形内凸台对端子末端形成包围与阻挡,保证端子能够稳定固定。第二成型部通过其靠近第一成型处的侧面为端子外罩的末端成型。
74.第二内模具通过第二限位部卡住端子的固定部,将第二成型部固定于端子,所述第三定型部同于也卡于端子的外侧,第三定型部的多条定形条,用于对端子外罩的连接板的成型,使得端子外罩内侧能够从形成散热孔。
75.模腔的内侧腔体形状用于端子外罩外侧的成型,模腔内侧包括用于限位卡槽成型的卡槽成型部(图中未示出)。
76.通过第一内模具的第一限位部将端子固定后,第二内模具可以套于端子的外侧,而后闭合模腔,向模腔内对端子外罩进行注塑,能够得到充电端子组件。
77.第一内模具的支撑部可以与脱模机构连接,用于带动充电端子组件从模腔内移出并脱模。
78.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成型部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连接处均为圆锥台状。
79.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连接处可以为一个较小的圆周锥台,其形状能够与端子末端的形状相吻合,保证端子的稳固固定。
80.所述第一成型部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连接处可以为一个较大的圆周锥台,用于在端子外罩的末端形成一个扩口,即端子外罩在靠近孔口的位置的孔径朝向末端方向逐渐增大,便于插头的插入。
8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