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1736发布日期:2022-11-29 23:2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


背景技术:

2.插针是电力连接件中常用的工具,主要运用在计算机主板、各种移动存储盘、程控交换机、车载系统、医疗设备及光电产品等领域中,可分为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三大类。
3.现有的直压式插针在与启动的连接器端口进行对接时,不能进行自动导向对接操作,大多都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操作的,然手动操作虽然可以快速地将直压式插针在与启动的连接器端口进行对接,但是在没有佩戴绝缘手套的前提下,工作人员手动进行直压式插针在与启动的连接器端口进行对接时,可能会造成触电的情况,即损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因此,需要提出新型的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现有的直压式插针本体与启动的连接器端口进行对接时,不能采用自动导向对接的操作,大多只能通过人工手动进行操作,然工作人员手工操作可能会造成触电的危险,损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包括插针座,所述插针座的一侧开设有漏斗型槽,所述漏斗型槽的内壁一侧活动贯穿有插针本体,所述漏斗型槽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插针本体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所述漏斗型槽的内壁一侧固定有两个限位块,所述插针座的一侧靠近边缘处开设有两个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槽的内壁均活动贯穿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的相背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且两个第二弹簧的相背一端分别与两个矩形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所述插针座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两侧均固定有矩形块,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顶部均活动贯穿有l型块,两个所述l型块的相背一侧均固定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同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且两个第三弹簧的同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凹槽的内壁固定安装。
6.优选的,所述插针本体的另一侧活动套接在第一弹簧的内部,所述插针本体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块的相对一侧之间。
7.优选的,两个所述卡块的相对一侧分别滑动嵌设在插针本体的两侧。
8.优选的,两个所述l型块的通过一侧均活动贯穿两个第一凹槽的内壁同一侧,且两个l型块的同一侧均活动贯穿两个卡块的同一侧。
9.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同一侧均螺纹贯穿有两个固定螺栓,且四个固定螺栓的同一端均活动贯穿插针座的一侧。
10.优选的,所述插针本体的正表面螺纹贯穿有两个螺栓杆,两个所述螺栓杆的同一
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正表面设置有绝缘块。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连接块、第二弹簧、卡块、第一弹簧和限位块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插针本体快速地与启动的连接器端口进行对接,即有效地避免了功能组工人员手动进行插针结构与启动的连接器端口进行对接时,发生触电的情况,在第三弹簧和矩形块的配合下,可以使l型块进行自动复位,在l型块的作用下,可以防止第二弹簧带动卡块进行移动,在卡块的作用下,可以防止第一弹簧带动插针本体从插针座的内部移出。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螺栓杆、轴承、压板和绝缘块的配合下,可以将导线稳定地固定在插针本体的针脚上,即可以有效地防止导线的连接端从插针本体的针脚因虚焊发生脱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的图3中a处放大立体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的卡块立体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的仰视角度立体图。
20.图例说明:1、插针座;2、漏斗型槽;3、插针本体;4、第一弹簧;5、限位块;6、矩形槽;7、卡块;8、第二弹簧;9、第一凹槽;10、矩形块;11、l型块;12、连接块;13、固定螺栓;14、螺栓杆;15、压板;16、绝缘块;17、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导向直压式插针结构,包括插针座1,插针座1的一侧开设有漏斗型槽2,漏斗型槽2的内壁一侧活动贯穿有插针本体3,漏斗型槽2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4,且第一弹簧4的一端与插针本体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插针本体3的另一侧活动套接在第一弹簧4的内部,漏斗型槽2的内壁一侧固定有两个限位块5,插针本体3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块5的相对一侧之间,插针座1的一侧靠近边缘处开设有两个矩形槽6,两个矩形槽6的内壁均活动贯穿有卡块7,两个卡块7的相对一侧分别滑动嵌设在插针本体3的两侧,两个卡块7的相背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8,且两个第二弹簧8的相背一端分别与两个矩形槽6的内壁固定安装,插针座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9,两个第一凹槽9的内壁两侧均固定有矩形块10,两个第一凹槽9的内壁顶部均活动贯穿有l型块11,两个l型块11的通过一侧均活动贯穿两个第一凹槽9的内壁同一侧,且两个l型块
11的同一侧均活动贯穿两个卡块7的同一侧,两个l型块11的相背一侧均固定有连接块12,两个连接块12的同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17,且两个第三弹簧17的同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凹槽9的内壁固定安装,两个连接块12的同一侧均螺纹贯穿有两个固定螺栓13,且四个固定螺栓13的同一端均活动贯穿插针座1的一侧。
24.其整个实施例1所达到的效果为,当需要将插针本体3与连接器的端口进行自动导向对接时,首先将插针座1的移动到启动的连接器端口处并调整好位置,接着慢慢的同时扭动两个固定螺栓13,扭动的两个固定螺栓13将会分别慢慢的带动两个连接块12发生移动,这时移动的两个连接块12将会分别带动两个l型块11在矩形块10的配合下,分别在两个第一凹槽9的内部进行水平或垂直移动,同时移动的两个l型块11将会分别使得两个第三弹簧17被压缩,当所有的固定螺栓13均螺纹连接在启动的连接器端口周围时,两个l型块11的同一端刚好分别从两个卡块7上发生脱离,此时在两个第二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弹簧8会同时带动两个卡块7发生移动,当两个卡块7均从插针本体3上脱离时,此时在第一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弹簧4会在两个限位块5的配合下,直接带动插针本体3在漏斗型槽2的内部进行移动,当第一弹簧4带动插针本体3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插针本体3刚好与启动的连接器端口进行对接,即实现了插针本体3的自动导向对接,且避免了工作人员手动将插针本体3与启动的连接器端口进行对接时,发生触电的情况,即有效地保护了工作人员。
25.实施例2,如图1-4所示,插针本体3的正表面螺纹贯穿有两个螺栓杆14,两个螺栓杆14的同一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板15,压板15的正表面设置有绝缘块16。
26.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当需要将导线的连接端与插针本体3的针脚进行连接时,此时直接将导线的线头穿过插针本体3的针脚口处,接着同时慢慢地拧紧螺栓杆14,此时在两个螺栓杆14和轴承的配合下,压板15慢慢地发生移动,而移动的压板15会慢慢地带动绝缘块16发生移动,当压板15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绝缘块16将会把导线连接端紧紧地固定在插针本体3的针脚上,不会发生脱落,即有效的保证了插针本体3能够一直正常使用。
27.工作原理:当需要将插针本体3与连接器的端口进行自动导向对接时,首先将插针座1的移动到启动的连接器端口处并调整好位置,接着慢慢的同时扭动两个固定螺栓13,扭动的两个固定螺栓13将会分别慢慢的带动两个连接块12发生移动,这时移动的两个连接块12将会分别带动两个l型块11在矩形块10的配合下,分别在两个第一凹槽9的内部进行水平或垂直移动,同时移动的两个l型块11将会分别使得两个第三弹簧17被压缩,当所有的固定螺栓13均螺纹连接在启动的连接器端口周围时,两个l型块11的同一端刚好分别从两个卡块7上发生脱离,此时在两个第二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弹簧8会同时带动两个卡块7发生移动,当两个卡块7均从插针本体3上脱离时,此时在第一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弹簧4会在两个限位块5的配合下,直接带动插针本体3在漏斗型槽2的内部进行移动,当第一弹簧4带动插针本体3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插针本体3刚好与启动的连接器端口进行对接,即实现了插针本体3的自动导向对接,且避免了工作人员手动将插针本体3与启动的连接器端口进行对接时,发生触电的情况,即有效地保护了工作人员,当需要将导线的连接端与插针本体3的针脚进行连接时,此时直接将导线的线头穿过插针本体3的针脚口处,接着同时慢慢地拧紧螺栓杆14,此时在两个螺栓杆14和轴承的配合下,压板15慢慢地发生移动,而移动的压板15会慢慢地带动绝缘块16发生移动,当压板15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绝缘块16将会把
导线连接端紧紧地固定在插针本体3的针脚上,不会发生脱落,即有效的保证了插针本体3能够一直正常使用。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