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消游离装置的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1978发布日期:2022-11-29 23:2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消游离装置的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尤其涉及一种带消游离装置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2.如业界所知,断路器在分断过程中,分断时由于电弧的能量巨大,因此会产生大量带有金属粒子的高温气体,高温金属粒子经灭弧室排气口排至断路器外部;如不经过处理,直接到达外侧母排附近,就会降低母排周边气体的绝缘强度,存在很大风险带来母排之间击穿的隐患,从而在回路中发生电气故障.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现有的方案会在排气口位置设置消游离装置,来对喷出的高温气体进行吸附和冷却,将其中的高温金属粒子排除后在到达外界,这样就确保母排周边的绝缘安全。
3.现有设计工作时,在分断时极大的气压下,壳体排气口位置连接处易泄漏,高温气体会直接漏出到外界,很大程度下降低了消游离装置的作用,因此需要设计优化的结构来消除这些微小缝隙带来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消游离装置的断路器,提升壳体排气口位置连接处的密封性以使气体全进入消游离装置,提升消游离装置的作用。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消游离装置的断路器,包括有断路器壳体和消游离装置,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内部设置有静触头、动触头以及用于将静触头与动触头分离时产生的电弧熄灭的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一侧在断路器壳体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消游离装置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外侧并一端连通排气口;所述消游离装置连通排气口的端部探入排气口内,或者排气口探入消游离装置连通排气口的端部内;且在消游离装置连通排气口的端部与排气口之间具有一圈缝隙,在该缝隙内设置有密封圈。
6.上述方案中,所述消游离装置连通排气口的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绕周向的第一凹槽,所述的密封圈的内缘卡接在该第一凹槽内。
7.进一步,所述排气口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密封圈的外缘卡接在该第二凹槽内。
8.上述方案中,探入排气口内的所述消游离装置连通排气口的端部呈喇叭状开口。
9.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10.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密封圈。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消游离装置的端部探入排气口内或者排气口探入消游离装置的端部内,并在两者间设密封圈,在断路器分断的过程中,分断所产生的气体作用在密封圈上,密封圈被挤压变形填充满缝隙,从而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使灭弧室壳体与消游离装置密封对接,在断路器分断过程中不会漏出高温气体。
附图说明
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全剖示意图;
14.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口与消游离装置的连接处的纵切面示意图;
15.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排气口与消游离装置的连接处的示意图;
16.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排气口与消游离装置的连接处的示意图。
17.以上附图中:1、断路器壳体;11、动触头;12、静触头;13、灭弧室;14、排气口;141、第二凹槽;2、消游离装置;21、喇叭状开口;22、第一凹槽;3、缝隙;4、密封圈;5、母排。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9.一种带消游离装置的断路器,如图1所示,包括有断路器壳体1和消游离装置2,所述的断路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动触头11、静触头12、灭弧室13,所述的动触头11和静触头12分离时产生电弧,通过灭弧室13实现熄灭,所述断路器还包括有对外连接母排5,所述的对外连接母排5的一端与静触头12相连,另一端与外部电路相连。所述灭弧室13的一侧通过设置在断路器壳体1上排气口14与外部相接通。为了将通过灭弧室13出来的高温金属粒子进行冷却和吸附,防止金属粒子到断路器壳体1外部后降低对外连接母排5的绝缘强度,造成击穿,在所述的断路器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消游离装置2,消游离装置2的一端与排气口14相连通,即灭弧室出来的带有高温粒子的气体经过排气口14进入消游离装置2后排出到外部。
20.其中,所述消游离装置2连通排气口14的端部探入排气口14内,或者排气口14探入消游离装置2连通排气口14的端部内均是可以的。下面的几个实施例以所述消游离装置2连通排气口14的端部探入排气口14内为例。
21.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图3所示:
22.具体,所述消游离装置2连通排气口14的端部探入排气口14内,且在该端部与排气口14内壁间具有一圈缝隙3,如图1,在该缝隙3内设置有密封圈4。在断路器分断过程中,所述密封圈4在分断时所产生的气体的作用下实现形变填充所述缝隙3,以增加密封性。
23.如图2所示,所述排气口14处与消游离装置2相连接,密封圈4设置在这一位置,其纵切面请参照图2,通过密封圈4在气压作用下的挤压变形,填充缝隙3的空间,从而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使灭弧室壳体1与消游离装置2之间的缝隙3构成的通道在断路器分断过程中不会漏出高温气体。
24.如图3所示,为了达到较好的填充效果,所述消游离装置2朝向排气口14的端部(即与排气口14连通的端部)呈喇叭状开口21。在分断过程中,气体由灭弧室壳体1向消游离室2方向喷出,喇叭状开口21在快速喷出的气体的作用下,向外侧扩张,此时将会压紧密封圈4,使其发生弹性变形后紧密接触在排气口14内壁与消游离装置2朝向排气口14的端部之间,将这一空间内的缝隙3完全填充,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从而使高温气体全部沿排气口14、喇叭状开口21进入消游离室2内部进行吸附和冷却。
25.实施例二:参见附图1-图2以及图4所示:
26.一种带消游离装置的断路器,如图1所示,包括有断路器壳体1和消游离装置2,所述的断路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动触头11、静触头12、灭弧室13,所述的动触头11和静触头
12分离时产生电弧,通过灭弧室13实现熄灭,所述断路器还包括有对外连接母排5,所述的对外连接母排5的一端与静触头12相连,另一端与外部电路相连。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27.所述消游离装置2朝向排气口14的端部(即与排气口14连通的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一凹槽22,所述密封圈4的内圈卡接在该第一凹槽22内。在分断过程中,气体由断路器壳体1通过排气口14向消游离装置2方向喷出,在快速喷出的气体作用下,密封圈4在第一凹槽22内受到挤压,压紧后的密封圈4进一步弹性变形紧密接触在排气口14与消游离装置2的端部之间,将这一空间内的缝隙3完全填充,就能起到密封作用,从而使高温气体全部沿排气口14进入消游离室2内部进行吸附和冷却。
28.更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14内壁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141,所述密封圈4的外圈卡接在该第二凹槽141内。在分断过程中,气体由断路器壳体1通过排气口14向消游离装置2方向喷出,在快速喷出的气体作用下,密封圈4在第二凹槽141内受到挤压,压紧后的密封圈4进一步弹性变形紧密接触在排气口14与消游离装置2的端部之间,将这一空间内的缝隙3完全填充,就能起到密封作用,从而使高温气体全部沿排气口14进入消游离室2内部进行吸附和冷却。
29.更为优选的,即同时设置有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141,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凹槽22设置在消游离装置2的端部外周上,所述第二凹槽141设置在排气口14内壁,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141位置相互对应。
30.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密封圈4为橡胶密封圈,还可以采用硅胶密封圈或者其他能够充分填充缝隙的结构均可。
31.还有其他的实施例,例如,排气口探入消游离装置连通排气口的端部内,且在该端部的内壁与排气口间具有一圈缝隙,在该缝隙内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可以在排气口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一凹槽,对应的,在所述的消游离装置连通排气口的端部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置相互对应。在分断过程中,气体由断路器壳体通过排气口向消游离装置方向喷出,在快速喷出的气体作用下,密封圈在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内受到挤压,压紧后的密封圈进一步弹性变形紧密接触在排气口与消游离装置的端部之间,将这一空间内的缝隙完全填充,就能起到密封作用,从而使高温气体全部沿排气口进入消游离室内部进行吸附和冷却。另外的实施例,又或者排气口探入消游离装置连通排气口的端部的内径逐渐减小,在分断过程中,气体由灭弧室壳体向消游离室方向喷出,排气口在快速喷出的气体的作用下,向外侧扩张,此时将会压紧密封圈,使其发生弹性变形后紧密接触在排气口与消游离装置朝向排气口的端部内壁之间,将这一空间内的缝隙完全填充,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
3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