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箔材包覆收尾的扣式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8076发布日期:2023-02-10 19:5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箔材包覆收尾的扣式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绕式钢壳扣式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箔材包覆收尾的扣式电池。


背景技术:

2.目前,卷绕式钢壳扣式电池,通常采用隔膜负极双膜卷绕方式,制成卷芯后装配入壳。由于采用隔膜包覆负极双膜方式,使得卷芯最外层多出2层隔膜和1层负极活性物质,这样容易占用电池内部的空间体积,不利于能量密度的提高。而且采用正负极片焊接单条极耳的方式,由于极耳焊接部和壳盖的焊点接触面积有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接近极耳区域附近极片反应活性高、远离极耳区域附近极片反应活性低,导致电池极化效应大,不利于大倍率放电、快速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箔材包覆收尾的扣式电池,其本技术方案可以降低电池直流阻抗dcr、降低电池交流阻抗acr,从而可以提高电池快充性能、提高电池倍率放电性能还能提升内部空间利用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箔材包覆收尾的扣式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绕卷形成的电芯本体,所述隔离膜将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隔开,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箔材和涂覆在正极箔材上的正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箔材和涂覆在负极箔材上的负极活性物质,以及设置有容纳槽的电池外壳,正极箔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无料区,负极箔材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无料区,第一无料区和第二无料区上均没有涂覆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第一无料区或第二无料区包覆在电芯本体的最外层,第一无料区或第二无料区的最外层贴合在容纳槽内,所述电池外壳为与第一无料区或第二无料区极性相匹配的正极外壳或负极外壳。
5.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正极箔材相连接的正极单膜及与负极箔材相连接的负极单膜,正极单膜或负极单膜包覆在电芯本体的最外层。
6.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从正极箔材上引出的正极极耳和从负极箔材上引出的负极极耳。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无料区上设置有与正极极耳焊接的焊接点,所述第二无料区上设置有与负极极耳焊接的焊接点。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与外界的连接方式为激光焊接或电阻焊接或超声焊接。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极箔材为铜箔。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箔材为铝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本技术方案采用正极箔材或负极箔材或正极单膜或负极单膜的收尾方式,而且
正极箔材上设置有第一无料区,负极箔材上设置有第二无料区,第一无料区或第二无料区主要用于包覆在电芯本体的最外层,将电芯本体装配入电池外壳的容纳槽内时,电芯本体的最外层箔材和同极性电池壳体的容纳槽内壁能紧密接触,增加同极性极片和同极性壳体金属接触面积,本技术方案可以减低电池直流阻抗dcr、降低电池交流阻抗acr,从而可以提高电池快充性能、提高电池倍率放电性能、减少电池充放电极化效应。
13.2、由于本技术方案的电芯本体的最外层可以贴合在电池外壳容纳槽的内壁上,从而可以显著提升内部空间利用率,从而可以将电池的体积做得更小。
14.3、不管包覆在电芯本体最外层的是正极箔材或负极箔材,可以通过更换电池外壳的极性来进行组装,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箔材包覆收尾的扣式电池采用正极箔材收尾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箔材包覆收尾的扣式电池采用负极箔材收尾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箔材包覆收尾的扣式电池采用正极单膜收尾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箔材包覆收尾的扣式电池采用负极单膜收尾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箔材包覆收尾的扣式电池的装配示意图。
22.附图的标记为:10、电芯本体;20、电池外壳;1、正极片;11、第一无料区;2、负极片;21、第二无料区;4、正极极耳;5、负极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箔材包覆收尾的扣式电池,其包括电芯本体10和设置有容纳槽的电池外壳20。
28.请参阅图5,电芯本体10由正极片1、负极片2和隔离膜绕卷形成。隔离膜用于将正极片1和负极片2隔开,正极片1包括正极箔材及涂覆在正极箔材上的正极活性物质,相应的负极片2包括负极箔材及涂覆在负极箔材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作为优选的,负极箔材为铜箔,正极箔材为铝箔。另外,正极箔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无料区11,负极箔材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无料区21,第一无料区11和第二无料区21上均没有涂覆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第一无料区11或第二无料区21包覆在电芯本体10的最外层,第一无料区11或第二无料区21的最外层贴合在容纳槽内,电池外壳20为与第一无料区11或第二无料区21极性相匹配的正极外壳或负极外壳。请参阅图4-图5,本实施例还优选包括与正极箔材相连接的正极单膜及与负极箔材相连接的负极单膜,正极单膜或负极单膜包覆在电芯本体的最外层。
29.具体而言,在正极箔材或负极箔材上涂布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时,预留尾部的第一无料区11和第二无料区21或尾部正极单膜或负极单膜的区域,涂料完成后得到正极片1和负极片2,接着将正极片1或负极片2裁切后,在第一无料区11和第二无料区21相应点焊正极极耳4和负极极耳5,如图1和图2所示。接着,将正极片1、负极片2和隔离膜卷绕成型后,得到电芯本体10,此时电芯本体10的最外层为负极箔材上的第二无料区21或正极箔材上的第一无料区11。然后将电芯本体10装配入电池外壳20的容纳槽内,相应的,如果电芯本体10为负极箔材收尾方式则装配入负极壳体,如果电芯本体10为正极箔材收尾方式则装配入正极壳体。本实施例的电芯本体10采用正极箔材或负极箔材或正极单膜或负极单膜的收尾方式,而且正极箔材上设置有第一无料区11,负极箔材上设置有第二无料区21,不管包覆在电芯本体10最外层的是第一无料区11或第二无料区21,请参阅图6,当将电芯本体10装配入电池外壳20的容纳槽内时,电芯本体10的最外层箔材和同极性电池壳体10的容纳槽内壁能紧密接触,增加同极性极片和同极性壳体金属接触面积,减低电池阻抗,提高化成sei膜成膜质量,提高电池快充性能、提高电池倍率放电性能、减少电池充放电极化效应、提升内部空间利用率,提升能量密度,提高电池循环等电性能。
30.本实施例还优选包括从正极箔材上引出的正极极耳4和从负极箔材上引出的负极极耳5。其中,所述第一无料区11上设置有与正极极耳4焊接的焊接点,所述第二无料区21上设置有与负极极耳5焊接的焊接点,便于在正极箔材或负极箔材上引出正极极耳4或负极极耳5。另外,正极极耳4或负极极耳5与外界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激光焊接或电阻焊接或超声焊
接。
31.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