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7706发布日期:2022-11-22 20:5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供正反向插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中国台湾发明专利公告第i754647b号揭示了一种可供对接连接器正反插入的usb type c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外的塑胶外壳,所述塑胶外壳向前超出所述金属外壳,所述塑胶外壳前端套设有防水圈。然而,通常在塑胶外壳外套设的防水圈无法可靠固定于塑胶外壳,而若需将防水圈可靠地固定于塑胶外壳,则塑胶外壳需要设置较厚并开设较深的槽用以固持防水圈,如此导致电连接器的外框尺寸大,不符合电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3.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正反向插入的具有防水圈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外框尺寸小且便于制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前后贯穿以形成腔体的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套设于所述金属壳体外的塑胶外壳及防水圈,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部,所述金属壳体环设固持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舌部之间构成插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部的对接表面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壳体的前端缘具有周向向外翻折扩展的翻边部,所述塑胶外壳的前端面设置于所述翻边部的后方并与所述翻边部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防水圈环设于所述容纳槽并在前后方向上被所述翻边部与所述塑胶外壳的前端面夹持限位。
6.进一步地,所述翻边部为自金属壳体的前端缘一体沿周向向外翻折的连续设置的环形片状结构,所述塑胶外壳的前端面为设置于所述翻边部的后方的连续设置的环形抵靠面,所述翻边部的高度低于所述塑胶外壳的前端面的高度。
7.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圈包括环形基体及自所述环形基体向上突伸形成的环形突起,所述环形基体的前后两侧分别抵靠于翻边部与塑胶外壳的前端面,所述环形突起的高度高于所述翻边部的高度而低于所述塑胶外壳的前端面的高度。
8.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装配于侧壁被内外贯穿形成接口的机壳,所述塑胶外壳的前端面抵靠于机壳的侧壁内侧,所述金属壳体伸入所述侧壁的接口,所述环形突起抵靠于接口的内周壁。
9.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体由金属片弯折形成,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具有所述腔体的筒体、自所述筒体的横向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侧部及自所述侧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
焊脚,所述翻边部自所述筒体的前端缘向外翻折形成。
10.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自所述基座向后延伸形成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筒体及所述塑胶外壳,一对所述侧部位于所述安装部的横向两侧,所述导电端子进一步包括固持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二固持部,所述焊接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向后延伸出所述安装部。
11.进一步地,所述塑胶外壳向后延伸出所述筒体以形成灌胶腔,所述安装部于所述灌胶腔内贯穿其上下两侧形成贯穿槽,所述第二固持部具有暴露于所述贯穿槽的暴露部,所述灌胶腔内灌设有流入所述贯穿槽以包裹所述暴露部并封堵所述灌胶腔的凝固后形成防水胶板的防水材料。
12.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塑胶外壳的横向两侧壁的一对金属安装件,所述金属安装件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塑胶外壳的横向两侧壁的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后延伸出所述塑胶外壳的挡止于所述侧部的横向外侧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延伸形成扣持于所述安装部的扣持部。
13.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设有横向延伸出所述塑胶外壳的侧壁的具有安装孔的装配部,所述伸出部与所述侧部点焊固持。
14.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三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横向排布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第一导电端下方的沿横向排布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三绝缘本体一体成型于上下组装的第一、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座、第一舌部及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基座、第二舌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绝缘本体包括包覆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以构成所述基座的第三基座及包覆所述第一舌部与第二舌部以构成所述舌部的第三舌部,所述伸出部的上端向内弯折形成有扣持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上表面设有的突块的所述扣持部,所述伸出部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有抵靠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下表面的抵持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第三安装部设有上下贯通并相连通的注塑孔,所述注塑孔内灌设绝缘材料以形成将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相固持的固持块。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金属壳体的前端缘具有周向向外翻折扩展的翻边部,塑胶外壳的前端面设置于翻边部的后方并与翻边部之间形成容纳槽,防水圈环设于容纳槽并在前后方向上被翻边部与塑胶外壳的前端面夹持限位,防水圈的前端利用金属壳体的翻边部限位,使得电连接器的前端具有较小的外框尺寸,而塑胶外壳的前端面由于较高,其不仅可以限位防水圈,还能够抵靠机壳的壁面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17.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19.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去除塑胶外壳的立体分解图。
21.图6是图5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未装配防水圈的立体图。
23.图8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100安装于一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优选的为可供对应的插头连接器(未图示)沿正反两个方向插入的usb type c插座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壳体3、套设于所述金属壳体3外的塑胶外壳4、防水圈5及防水胶板6。
25.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部1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11的固持部21、自所述固持部21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部12的对接表面121的接触部22及自所述固持部21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的焊接部23。所述金属壳体3由金属片弯折形成,所述金属壳体3前后贯穿形成收容所述绝缘本体1的腔体301,所述金属壳体3环设固持于所述基座11并与所述舌部12之间构成插接腔302。
26.所述金属壳体3的前端缘具有周向向外翻折扩展的翻边部31,所述塑胶外壳4的前端面40设置于所述翻边部31的后方,所述塑胶外壳4的前端面40与所述翻边部31之间形成容纳槽303,所述防水圈5环设于所述容纳槽303。在前后方向上,所述防水圈5分别被所述翻边部31与所述塑胶外壳4的前端面40夹持限位,从而限制防水圈5在前后方向上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翻边部31为自所述金属壳体3的前端缘一体沿周向向外翻折的连续设置的环形片状结构,而所述塑胶外壳4的前端面40为设置于所述翻边部31的后方的连续设置的环形抵靠面,所述翻边部31的高度低于所述塑胶外壳4的前端面40的高度。所述电连接器100装配于一电子装置(未图示)的机壳(未图示),机壳(未图示)的侧壁(未图示)形成有内外贯穿的接口(未图示),塑胶外壳4的前端面40抵靠于机壳(未图示)的侧壁(未图示)内侧,所述金属壳体3伸入所述侧壁(未图示)的接口(未图示)中,而防水圈5则用以密封接口(未图示)与金属壳体3之间的缝隙。由于金属壳体3利用翻边部31对防水圈5进行限位,使得金属壳体3的外框尺寸不会过大。
27.所述防水圈5具体包括环形基体51及自所述环形基体51的大致中部向上突伸形成的环形突起52,所述环形基体51的前后两侧分别抵靠于所述翻边部31与所述塑胶外壳4的前端面40。其中,所述环形突起52的高度高于所述翻边部31而低于所述塑胶外壳4的前端面40的高度,从而,所述环形突起52抵靠于接口(未图示)的内周壁封堵金属壳体3与接口(未图示)之间的缝隙。
28.具体而言,所述金属壳体3包括具有所述腔体301的筒体32、自所述筒体32的横向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侧部33及自所述侧部33向下弯折形成的焊脚34,所述翻边部31自所述筒体32的前端缘向外翻折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基座11向后延伸形成的安装部13,所述安装部13向后延伸出所述筒体32及所述塑胶外壳4,一对所述侧部33位于所述安装部13的横向两侧,所述导电端子2进一步包括固持于所述安装部13的第二固持部24,所述焊接部23自所述第二固持部24向后延伸出所述安装部13。所述塑胶外壳4向后延伸出所述筒体32以形成灌胶腔41,所述安装部13于所述灌胶腔41内贯穿其上下两侧形成贯
穿槽131,所述第二固持部24具有暴露于所述贯穿槽131的暴露部241,所述灌胶腔41内灌设防水材料,防水材料进一步流入所述贯穿槽131以包裹所述暴露部241并封堵所述灌胶腔41,凝固后的防水材料形成所述防水胶板6。
29.所述塑胶外壳4的横向两侧壁42一体成型有一对金属安装件7,所述金属安装件7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塑胶外壳4的横向两侧壁42的主体部(未图示)、自所述主体部(未图示)向后延伸出所述塑胶外壳4的伸出部72及自所述主体部(未图示)横向延伸出所述侧壁42的装配部73。所述伸出部72挡止于所述侧部33的横向外侧并与所述侧部33之间点焊固持,进一步的,所述伸出部72的上端向内延伸形成扣持于所述安装部13的扣持部721,如此,可避免金属壳体3的焊脚34外张。所述装配部73设有安装孔731,所述装配部73利用安装孔731将电连接器100可靠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
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01、第二绝缘本体102及第三绝缘本体103,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沿横向排布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0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1下方的沿横向排布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0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1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02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02,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夹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1与第二绝缘本体102之间以分隔第一、二导电端子的中间屏蔽片8,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03一体成型于上下组装的第一、二绝缘本体及中间屏蔽片8。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1包括第一基座1011、第一舌部1012及第一安装部1013,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02包括第二基座1021、第二舌部1022及第二安装部1023,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03包括包覆所述第一基座1011与第二基座1021以构成所述基座11的第三基座1031及包覆所述第一舌部1012与所述第二舌部1022以构成所述舌部12的第三舌部1032。所述伸出部72的所述扣持部721扣持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013的上表面设有的突块10131,所述伸出部72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有抵靠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023的下表面的抵持部722,所述扣持部721与所述抵持部722用以将所述第一安装部1013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023可靠保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部1013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023设有上下贯穿并连通的注塑孔104,所述注塑孔104内灌设绝缘材料以形成将第一安装部1013与第二安装部1023更好地相固持的固持块105。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