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11008发布日期:2023-02-10 20:3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冷板换热器与pack包箱体的连接工艺,随着pack包箱体技术的迭代,ctc技术的到来,搅拌摩擦焊接的工艺日渐成熟以及其物理焊接强度及成本优势,逐渐替代原先的fds工艺,现有技术中,客户通常为了满足漏电短路的要求,在液冷板与电芯的贴合面上都会喷涂上一层环氧树脂粉末,来满足绝缘电阻的要求。原先的fds工艺由于是自攻连接,其连接过程不会影响到绝缘粉末的物理性能,在现有工艺中,由于搅拌摩擦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来满足其母材分子间的塑性连接,过程中,由于高温(350℃~550℃)带来的热扩散会影响至液冷板的表面的粉末涂层,从而降低粉末涂层的物性参数,导致绝缘失效的风险增加。现有的处理方式常规通过气枪风冷或在冷板上湿布降温等方式来控制,但无法有效控制温度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机组,所述水冷机组一侧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上端放置有液冷板,所述箱体一侧上端还架设有搅拌焊接头。
5.进一步优化,所述水冷机组为小型水冷机组,通过该小型水冷机组实现对箱体与液冷板焊接时产生的高温的降温作用。
6.进一步优化,所述水冷机组一侧设有与所述箱体连接的水冷管,水冷管与箱体连接,管内流动的冷媒将高温带走的同时,将低温冷媒输送至箱体内部。
7.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一端设有与所述水冷管连接的两个接头。
8.进一步优化,所述液冷板上喷涂有绝缘层。
9.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利用本身液冷板作为一个冷却载体,外部连接小型冷水机组,通过内部降温措施来控制搅拌摩擦焊焊接发热带来的失效风险,避免了后段制程中短路等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附图标记
13.1-水冷机组,2-箱体,3-液冷板,4-搅拌焊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15.如图1所示,一种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机组1,水冷机组1一侧设置有箱体2,箱体2上端放置有液冷板3,箱体2一侧上端还架设有搅拌焊接头4。
16.本实施例中,水冷机组1为小型水冷机组,通过水冷机组1实现对箱体的冷却。水冷机组1一侧设有与箱体2连接的水冷管,水冷管将冷媒输入或输出至箱体2内,在焊接时,保证液冷板3的温度,避免出现绝缘层失效的问题,箱体2一端设有与水冷管连接的两个接头,通过该接头与小型水冷机组1相连接,达到换热的目的,液冷板3上喷涂有绝缘层。
17.由于市场目前冷板的选型厚度已经处于标准划,范围2~3mm之间,通过其数据,可稳定的判断其搅拌焊接的热塑性温度区间范围,可通过采购在市场上满足其范围温控范围的小型冷水机组来达到降温的需求。
1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性的保护范围之内的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机组(1),所述水冷机组(1)一侧设置有箱体(2),所述箱体(2)上端放置有液冷板(3),所述箱体(2)一侧上端还架设有搅拌焊接头(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机组(1)为小型水冷机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机组(1)一侧设有与所述箱体(2)连接的水冷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一端设有与所述水冷管连接的两个接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3)上喷涂有绝缘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冷板与搅拌摩擦焊之间的装置,包括水冷机组,水冷机组一侧设置有箱体,箱体上端放置有液冷板,箱体一侧上端还架设有搅拌焊接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本身液冷板作为一个冷却载体,外部连接小型冷水机组,通过内部降温措施来控制搅拌摩擦焊焊接发热带来的失效风险,避免了后段制程中短路等问题的发生。程中短路等问题的发生。程中短路等问题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宾纵贯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8
技术公布日:2023/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