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电池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1216发布日期:2022-12-24 05:1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内置电池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电池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子设备内置电池的安装方式通常是通过双面胶直接将内置电池粘接在电池安装腔中,若内置电池存在问题,需要拆下修理时,由于没有结构辅助拆除电池,较规范做法为滴入大量酒精稀释粘性后拆解或用热风枪加热后用吸盘拆解,但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直接用卡片或者其他撬起工具暴力拆除电池,容易导致电池外壳破损后漏液,导致内置电池无法再次投入使用,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可能带来安全问题。
3.现有技术中,有的厂家在内置电池上外包保护膜,并设计单独用于拆解的拉手,利用拉手带出电池,大大提升电池拆解时、及拆解后二次复用的电池安全可靠性。但是,此种方案拉手与保护膜采用分离式设计,物料生产需要分两种类型且电池生产时拉手与保护膜需要分两次贴合,成本略高且拉手与保护膜通常都有错位不美观,同时整机组装后由于拉手与保护膜局部存在厚度叠加影响,容易造成整机电池盖顶印等外观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电池安装结构,能够减少物料及电池生产工艺,提升电池整体外观一致性,并能达到易拆解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包括:电池安装腔,设置于电子设备的机身内部;电池本体;以及柔性保护件,具有一体成形的连接部和至少一个拉动部,连接部与电池安装腔、电池本体粘接,使得电池本体固定安装于电池安装腔,拉动部用于在拉动时将电池本体从电池安装腔取出,其中,拉动部与连接部的交界线为预制的第一刻痕线,使得拉动部与连接部可分离连接。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方式,连接部包括:背面包覆区,背面包覆区的正面与电池本体的背面粘接,背面包覆区的背面与电池安装腔粘接,使得电池本体固定安装于电池安装腔;以及至少一个侧面包覆区,分别位于背面包覆区的至少一个侧边,每个侧面包覆区包括粘接子区和无胶子区,粘接子区与电池本体的侧面以及部分正面粘接,粘接子区与背面包覆区连接,无胶子区位于粘接子区远离背面包覆区一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粘接子区与电池本体的粘接强度大于背面包覆区与电池本体的粘接强度,背面包覆区背面与电池安装腔的粘接强度大于背面包覆区正面与电池本体的背面的粘接强度。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背面包覆区与电池本体之间通过点状胶粘接,粘接子区与电池本体之间通过条纹胶粘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电池本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设置,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设置,至少一个侧面包覆区包括第一侧面包覆区、第二侧面包覆区、第三侧面包覆区,第一侧面包覆区与电
池本体的第一侧面粘接,第二侧面包覆区与电池本体的第二侧面粘接,第三侧面包覆区与电池本体的第三侧面粘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拉动部对应于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设置。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三侧面包覆区与背面包覆区的交界线为预制的第二刻痕线,使得第三侧面包覆区与背面包覆区可分离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电池本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设置,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设置,至少一个侧面包覆区包括第一侧面包覆区、第二侧面包覆区,第一侧面包覆区与电池本体的第一侧面粘接,第二侧面包覆区与电池本体的第二侧面粘接,拉动部对应于第三侧面设置。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拉动部包括:第一粘接区,与电池本体的背面粘接;第二粘接区,与电池本体的侧面以及部分正面粘接;第三粘接区,与电池本体的部分正面粘接;以及无胶区,第一粘接区、第二粘接区、第三粘接区、无胶区依次连接,第一粘接区与背面包覆区连接,无胶区位于第一粘接区远离背面包覆区一侧,第二粘接区与电池本体的粘接强度大于背面包覆区与电池本体的粘接强度,第一粘接区与电池本体的粘接强度、第三粘接区与电池本体的粘接强度大于第二粘接区与电池本体的粘接强度。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背面包覆区与电池本体之间通过点状胶粘接,第二粘接区与电池本体之间通过条纹胶粘接,第一粘接区与电池本体之间、第三粘接区与电池本体之间通过整面胶粘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包括电池安装腔、电池本体以及柔性保护件。柔性保护件具有一体成形的连接部和至少一个拉动部。连接部与电池安装腔、电池本体粘接,使得电池本体固定安装于电池安装腔,拉动部用于在拉动时将电池本体从电池安装腔取出,其中,拉动部与连接部的交界线为预制的第一刻痕线,使得拉动部与连接部可分离连接。当拉动柔性保护件的拉动部时,拉动部沿着第一刻痕线与连接部分离,连接部与电池本体脱离粘接,使得拉动部将所电池本体从电池安装腔取出。柔性保护件为一体成形,减少物料及电池生产工艺,提升外观效果。拉动部与连接部的交界线设置第一刻痕线很容易使得拉动部与连接部分离,使得电池本体更加容易拆解。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电池背面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电池正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的展开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另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
电池背面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另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电池正面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另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的展开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又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电池背面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又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电池正面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又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的展开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电池本体100;第一侧面110;第二侧面120;第三侧面130;第四侧面140;
28.柔性保护件200;连接部210;背面包覆区211;至少一个侧面包覆区212;粘接子区2121;无胶子区2122;第一侧面包覆区212a;第二侧面包覆区212b;第三侧面包覆区212c;至少一个拉动部220;第一粘接区221;第二粘接区222;第三粘接区223;无胶区224;第一刻痕线s1;第二刻痕线s2。
2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阅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电池安装结构,该内置电池安装结构用于需要安装内置电池的电子设备,能够减少物料及电池生产工艺,提升内置电池安装结构的整体外观一致性,并同样能达到电池易拆解的目的。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电池背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电池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的展开示意图。如图1-3所示,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包括电池安装腔(图中未示出)、电池本体100以及柔性保护件200。电池安装腔设置于电子设备的机身内部。柔性保护件200具有一体成形的
连接部210和至少一个拉动部220,连接部210与电池安装腔、电池本体100粘接,使得电池本体100固定安装于电池安装腔,拉动部220用于在拉动时将电池本体100从电池安装腔取出,其中,拉动部220与连接部210的交界线为预制的第一刻痕线s1,使得拉动部220与连接部210可分离连接。
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当拉动柔性保护件200的拉动部220时,拉动部220沿着第一刻痕线s1;与连接部210分离,连接部210与电池本体100脱离粘接,使得拉动部220将所电池本体100从电池安装腔取出。柔性保护件200为一体成形,既可以起到对电池本体100的防护,而且节省了加工工序,一次贴附即可,节省了加工工序和人员也提高了效率,最主要是一体式整体防护减少电池本体100的窜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提升外观效果。拉动部220与连接部210的交界线设置第一刻痕线s1很容易使得拉动部220与连接部210分离,使得电池本体100更加容易拆解,保证内置电池在拆解过程中不被损坏,可二次投入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0与电池安装腔的粘接优选双面胶粘接,双面胶价格低且使用方便。
37.在本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200是指具有一定柔软性、便于弯折的包覆层,以便于包覆电池本体100,也便于拆卸电池本体100。柔性保护件200可以是柔软的薄膜类材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膜等,或是柔软的纸质材料,如标签纸等,以及其他的类似的材料制成的柔软的包覆层。本实施例优选采用pet薄膜作为软性包覆件,由pet制成的pet薄膜的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韧性较好且成本低,在多次弯折及重复使用后仍然具有较好的性能。在其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200还可以是其他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好、尺寸稳定、拉拽时不易撕裂和变形的材料制成,此处不做限制。
38.在本实施例中,拉动部220与连接部210的交界线预制第一刻痕线s1,第一刻痕线s1可以是模切虚线,且对第一刻痕线s1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一”形、“c”形、“y”形、“v”形等,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形状。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部210包括背面包覆区211和至少一个侧面包覆区212。背面包覆区211的正面与电池本体100的背面粘接,背面包覆区211的背面与电池安装腔粘接,使得电池本体100固定安装于电池安装腔。至少一个侧面包覆区212分别位于背面包覆区211的至少一个侧边,每个侧面包覆区212包括粘接子区2121和无胶子区2122,粘接子区2121与电池本体100的侧面以及部分正面粘接,粘接子区2121与背面包覆区211连接,无胶子区2122位于粘接子区2121远离背面包覆区211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0的背面包覆区211大面积额裹电池本体100的背面,侧面包覆区212从电池本体100的正面两侧反包,使得电池本体100的四周都被保护不容易被损坏,而且使得电池本体100得到有效固定不易松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侧面包覆区212设置无胶区224使得剥离与电池本体100粘接的粘接子区2121更加的容易,可以方便拆卸电池本体100。
40.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接子区2121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大于背面包覆区211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背面包覆区211背面与电池安装腔的粘接强度大于背面包覆区211正面与电池本体100的背面的粘接强度。由于粘接子区2121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大于背面包覆区211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增强了柔性保护件200侧面包覆区212贴附
的牢固性,使得电池本体100很好的被固定于柔性保护件200而不会出现窜动,提高了电池本体100的稳定性。当要取出电池时,先从无胶区224揭开粘接子区2121,然后拉动柔性保护件200的拉动部220,由于背面包覆区211背面与电池安装腔的粘接强度大于背面包覆区211正面与电池本体100的背面的粘接强度,使得电池本体100在较小的拉力下就可与柔性保护件200的背面包覆区211分离,电池本体100很容易被拆解出来。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背面包覆区211与电池本体100之间通过点状胶粘接,粘接子区2121与电池本体100之间通过条纹胶粘接。在本实施例中,背面包覆区211与电池本体100、粘接子区2121与电池本体100之间的粘接均不使用全部刷胶,避免了整体带胶的粘性较强,减少了拆解电池本体100过程中对电池本体100造成的破坏和形变。点状胶和条状胶在保证将电池本体100包裹牢固的同时也方便拆除。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电池本体100包括第一侧面110、第二侧面120、第三侧面130以及第四侧面140。第一侧面110与第二侧面120相对设置,第三侧面130与第四侧面140相对设置。至少一个侧面包覆区212包括第一侧面包覆区212a、第二侧面包覆区212b、第三侧面包覆区212c。第一侧面包覆区212a与电池本体100的第一侧面110粘接,第二侧面包覆区212b与电池本体100的第二侧面120粘接,第三侧面包覆区212c与电池本体100的第三侧面130粘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00除了对应设置有电池保护板的侧面不被侧面包覆区212包覆,其他侧面均被包覆,使得电池本体100被包裹的很牢固,整体防护减少电池本体100窜动,提高了电池本体100的稳定性。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拉动部220对应于第一侧面110和/或第二侧面120设置。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另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电池背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另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电池正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另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的展开示意图。如图4-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10和第二侧面120均设置拉动部220。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三侧面包覆区212c与背面包覆区211的交界线为预制的第二刻痕线s2,使得第三侧面包覆区212c与背面包覆区211可分离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拉动部220设置在第一侧面110和/或第二侧面120时,对应的第三侧面包覆区212c与背面包覆区211的交界线为预制的第二刻痕线s2,使得电池本体100拆卸过程中侧面包覆区212与背面包覆区211的分离更容易。
45.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又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电池背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又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粘接的电池正面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安装结构又一实施例中柔性保护件的展开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9电池本体100包括第一侧面110、第二侧面120、第三侧面130以及第四侧面140,第一侧面110与第二侧面120相对设置,第三侧面130与第四侧面140相对设置,至少一个侧面包覆区212包括第一侧面包覆区212a、第二侧面包覆区212b,第一侧面包覆区212a与电池本体100的第一侧面110粘接,第二侧面包覆区212b与电池本体100的第二侧面120粘接,拉动部220对应于第三侧面130设置。在本实施中,第四侧面140对应安装有电池保护板,与第第四侧面140相对的第三侧面130设置有拉动部220。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拉动部220包括第一粘接区221、第二粘接区222、第三粘接区223和无胶区224。第一粘接区221与电池本体100的背面粘接,第二粘接区222与电
池本体100的侧面以及部分正面粘接,第三粘接区223与电池本体100的部分正面粘接。第一粘接区221、第二粘接区222、第三粘接区223、无胶区224依次连接,第一粘接区221与背面包覆区211连接,无胶区224位于第一粘接区221远离背面包覆区211一侧。第二粘接区222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大于背面包覆区211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第一粘接区221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第三粘接区223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大于第二粘接区222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区221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第三粘接区223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大于第二粘接区222与电池本体100的粘接强度,使得第一粘区、第三粘接区223与电池本体100获得最大的粘结力。无胶区224使得剥离与电池本体100粘接的粘接子区2121更加的容易,可以方便拆卸电池本体100。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背面包覆区211与电池本体100之间通过点状胶粘接,第二粘接区222与电池本体100之间通过条纹胶粘接,第一粘接区221与电池本体100之间、第三粘接区223与电池本体100之间通过整面胶粘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区221与电池本体100之间、第三粘接区223与电池本体100之间通过整面胶粘接,以获保证拉动部220在拉动电池本体100时具有足够大的粘贴力。第二粘接区222与电池本体100之间只需要相对第一粘接区221和第三粘接区223弱粘接就可满足对电池本体100的包裹,所以通过条纹胶粘接,使得电池本体100的侧面能够被更好的粘接,不会脱离,而且节省了成本,且方便拆解。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