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抗器绕线离合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0470发布日期:2022-11-29 23:0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抗器绕线离合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抗器绕线离合的机构。


背景技术:

2.线圈由导线卷绕而成,整体呈环形状,导线与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会产生电感现象,利用该电感原理,线圈可以应用于马达、电感、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领域中。
3.为提高线圈的生产效率,各厂家逐渐从人工卷绕方式转变为自动化卷绕方式,按批次有序生产。但是在目前的生产设备中,绕线生产驱动离合机构存在驱动配合不顺畅、并且不能精准配合外部plc或者伺服驱动器进行实时检测使用,还有旋转不顺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契合精准、结构紧密和能实现自动化绕线驱动的电抗器绕线离合的机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用于电抗器绕线离合的机构,包括上旋转轴机构和下驱动离合机构,所述上旋转轴机构设于下驱动离合机构顶部,且与下驱动离合机构相配合,所述上旋转轴机构包括上轴承座、旋转套和旋转轴,所述旋转套和旋转轴从上到下设于上轴承座内部,所述下驱动离合机构包括驱动轴、下轴承座、固定轴承座、离合轴和驱动皮带轮,所述驱动轴设于下轴承座顶端,所述固定轴承座设于驱动轴顶部外侧,所述离合轴设于固定轴承座顶端,所述驱动皮带轮下轴承座顶部。
7.进一步,所述上轴承座包括上轴承和上轴承连孔,所述上轴承连孔分别设于上轴承座外侧,所述上轴承设于上轴承座内部,所述上轴承还分别套设于旋转套外部,所述旋转套包括安轴孔、套弹簧和连接螺帽,所述安轴孔开于旋转套中央处,所述旋转轴设于安轴孔内,所述连接螺帽设于旋转套底部,所述套弹簧一端与连接螺帽底部相抵,另一端与旋转轴顶部相抵,所述旋转轴包括设于底部的契合轴头,所述契合轴头包括左右两端开有轴头连孔。
8.进一步,所述下轴承座包括设于内部的下轴承,所述下轴承还分别套设于驱动轴外侧底部,所述驱动轴包括插销孔和驱动轴头,所述插销孔设于驱动轴外壁,所述驱动轴头设于驱动轴顶部,所述驱动轴头包括开于内部的驱动轴头连孔。
9.进一步,所述固定轴承座包括设于内部的下固定轴承,所述下固定轴承还分别套设于驱动轴外侧顶部。
10.进一步,所述驱动皮带轮包括设于内部的驱动皮带销孔,所述驱动皮带销孔与插销孔通过销条相连接。
11.进一步,所述离合轴包括离合轴头、离合轴头连孔和离合轴孔,所述离合轴头连孔
设于离合轴内部,所述离合轴孔设于离合轴底部,且与驱动轴头相配合,所述离合轴通过离合轴头连孔与驱动轴头连孔对孔和驱动轴相连接,所述离合轴头与契合轴头相配合。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驱动皮带轮包括设于内部的驱动皮带销孔,所述驱动皮带销孔与插销孔通过销条相连接和通过所述固定轴承座包括设于内部的下固定轴承,所述下固定轴承还分别套设于驱动轴外侧顶部等,为用户提供一种契合精准、结构紧密和能实现自动化绕线驱动的电抗器绕线离合的机构。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旋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旋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下驱动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3.根据图1-图8所示
24.一种用于电抗器绕线离合的机构,包括上旋转轴机构1和下驱动离合机构2,所述上旋转轴机构1设于下驱动离合机构2顶部,且与下驱动离合机构2相配合,所述上旋转轴机构1包括上轴承座11、旋转套12和旋转轴13,所述旋转套12和旋转轴13从上到下设于上轴承座11内部,所述下驱动离合机构2包括驱动轴21、下轴承座22、固定轴承座23、离合轴24和驱动皮带轮25,所述驱动轴21设于下轴承座22顶端,所述固定轴承座23设于驱动轴21顶部外侧,所述离合轴24设于固定轴承座23顶端,所述驱动皮带轮25下轴承座22顶部。
25.因为所述上轴承座11包括上轴承111和上轴承连孔112,所述上轴承连孔112分别设于上轴承座11外侧,所述上轴承111设于上轴承座11内部,所述上轴承111还分别套设于旋转套12外部,所述旋转套12包括安轴孔121、套弹簧122和连接螺帽123,所述安轴孔121开于旋转套12中央处,所述旋转轴13设于安轴孔121内,所述连接螺帽123设于旋转套12底部,所述套弹簧122一端与连接螺帽123底部相抵,另一端与旋转轴13顶部相抵,所述旋转轴13包括设于底部的契合轴头131,所述契合轴头131包括左右两端开有轴头连孔1311,所以当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下驱动离合机构2往上顶推上旋转轴机构1与其连接时,顶动的力对使得旋转轴13向下移动,所以通过弹簧的相抵,能使得顶动的力不会造成上旋转轴机构1受力过大造成损坏,并且的通过连接螺帽123的使用,能使得上轴承座11稳固设于旋转
轴13外侧,不会出现位置抖动和跑偏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旋转轴13驱动的顺畅。
26.因为所述下轴承座22包括设于内部的下轴承221,所述下轴承221还分别套设于驱动轴21外侧底部,所述驱动轴21包括插销孔211和驱动轴头212,所述插销孔211设于驱动轴21外壁,所述驱动轴头212设于驱动轴21顶部,所述驱动轴头212包括开于内部的驱动轴头连孔2121,所以当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销条的使用,能使得驱动轴21和驱动皮带轮25紧密连接在一起,然后在驱动皮带轮25受外部驱动后,能使得驱动轴21也旋转驱动起来。
27.因为所述固定轴承座23包括设于内部的下固定轴承231,所述下固定轴承231还分别套设于驱动轴21外侧顶部,所以当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轴承的使用,在所述驱动轴21驱动旋转时,能避免其与轴承座间发生磨损,并且保证驱动轴21旋转的顺畅。
28.所述驱动皮带轮25包括设于内部的驱动皮带销孔251,所述驱动皮带销孔251与插销孔211通过销条相连接。
29.因为所述离合轴24包括离合轴头241、离合轴头连孔242和离合轴孔243,所述离合轴头连孔242设于离合轴24内部,所述离合轴孔243设于离合轴24底部,且与驱动轴头212相配合,所述离合轴24通过离合轴头连孔242与驱动轴头连孔2121对孔和驱动轴21相连接,所述离合轴头241与契合轴头131相配合,所以当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相连接,使得驱动轴21端头能与离合轴24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在起对连孔内贯穿设置连杆用于后续驱动时电眼的感应使用,还有通过相配合,在所述下驱动离合机构2往上顶推上旋转轴机构1与其连接时,能保证两者连接的紧密性,在下驱动离合机构2的驱动下能带动上旋转轴机构1稳定高速旋转。
30.根据图8所示:
31.用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于上轴承座11的上轴承连孔112内连接有感应铁皮,在上旋转轴机构1受下驱动离合机构2驱动旋转运动时,外部检测元件能通过感应感应铁皮从而实时检测出上旋转轴机构1的转动次数,从而配合外部控制部件,得出上旋转轴机构1的旋转次数是否达标,从而得出绕线次数是否达标,还有在所述轴头连孔1311内连接有感应铁柱和离合轴头连孔242与驱动轴头连孔2121对孔贯穿连杆的使用,配合外部电眼的使用,能实时检测下驱动离合机构2的离合轴24是否有受到气缸驱动向上运动,并且是否有对上旋转轴机构1的契合轴头131进行契合连接,还有是否有对其向上顶动,使得两者的连接紧密起来,只有在外部电眼检测到契合轴头131连孔内的感应铁柱向上移动给对应的电眼感应到时,才会实时反馈信号给外部控制元件,从而控制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旋转。
32.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