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8912发布日期:2023-02-10 20:08阅读:53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储能系统通常以内部维护为主,即预先在集装箱的内部设置维护过道,以便于维护人员进入维护过道,从而对集装箱内的储能设备或储能系统进行维护。
3.然而,由于维护过道布置在集装箱的内部,一方面会占用集装箱内的部分空间,从而导致集装箱的整体能量密度较低;另一方面由于集装箱内部空间有限,使维护通道的空间较为狭小,从而不便于大型维护设备的进入,进而不利于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由于储能设备或者储能系统中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进行内部维护时会对维护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性,使维护工作的安全性较低。
4.综上所述,亟需集装箱式储能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其能够使集装箱内部的使用空间较大,且有利于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能够提高维护工作的安全性。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包括:
8.集装箱,设置有多个第一仓门;
9.电池仓,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内,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多个电池簇,所述电池簇与所述第一仓门一一对应。
10.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电池簇并列设置在所述电池仓内,所述集装箱上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面并正对于每个所述电池簇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仓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11.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式储能系统还包括设备仓,所述电池仓和所述设备仓并列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内,所述集装箱上相对所述设备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仓门。
12.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上在第二方向上的侧面且正对于所述设备仓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二仓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13.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仓与所述设备仓之间设置有阻燃件。
14.进一步地,所述阻燃件的端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抵接至所述集装箱的内壁。
15.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簇包括:
16.电池支架和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竖直方向依次放置在所述电池支架上,且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依次串联形成电池支路。
17.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仓内设置有多个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支路一一对应且与相对应的所述电池支路电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支架包括底架、顶架以及多个中间架,所述底架、多个所述中
间架以及所述顶架沿竖直向上依次可拆卸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
20.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用于放置所述电池模组;
21.多个地脚,多个所述地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端,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架。
22.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架包括:
23.第二支撑架,用于放置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卡扣件,所述卡扣件用于卡接至位于下层且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架或所述第二支撑架;
24.紧固件,用于固定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或者固定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
25.进一步地,所述顶架包括:
26.第三支撑架以及盖板,所述第三支撑架用于放置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架的顶端,且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端设置有所述卡扣件,以用于卡接至下层且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
27.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仓内还设置有汇流模块、配电模块、液冷模块以及消防模块。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9.通过将电池仓设置在集装箱内,在电池仓内设置多个电池簇,并在集装箱上设置多个第一仓门,且使电池簇与第一仓门一一对应;当需要对电池簇进行维护时,直接打开与该电池簇对应设置的第一仓门,即可对该电池簇进行维护;以此方式,能够实现外部维护方式,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内部维护方式,即不需要再在集装箱的内部设置维护过道,以能够使集装箱内部的使用空间较大,从而提高集装箱的整体能量密度;并且能够便于大型维护设备进入第一仓门以进行维护,有利于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采用了外部维护的方式,即维护人员不需要再进入到集装箱的内部,以能够避免由于电池簇具有化学不稳定性而对进行内部维护的维护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性的问题,当电池簇出现问题时,维护人员能够立刻撤离集装箱逃至安全位置,从而使维护工作的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俯视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正视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支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间架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35.1-集装箱;2-电池仓;3-设备仓;4-电池簇;41-电池支架;411-底架;4111-第一支撑架;4112-地脚;412-顶架;4121-第三支撑架;4122-盖板;413-中间架;4131-第二支撑架;4132-卡扣件;414-安装孔;42-电池模组;5-第一仓门;6-第二仓门;7-汇流模块;8-配电模块;9-液冷模块;10-消防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6.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37.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己。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示同样的元件。
38.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9.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其能够使集装箱内部的使用空间较大,且有利于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能够提高维护工作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采用的是液冷的冷却方式。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使集装箱式储能系统采用风冷或者其它冷却方式,在此对于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具体冷却方式不作限定。
40.具体地,如图1所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包括集装箱1和电池仓2;其中,在集装箱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仓门5,电池仓2设置在集装箱1内,在电池仓2内设置有多个电池簇4,且一个电池簇4与一个第一仓门5一一对应设置。
41.通过将电池仓2设置在集装箱1内,在电池仓2内设置多个电池簇4,并在集装箱1上设置多个第一仓门5,且使电池簇4与第一仓门5一一对应;当需要对电池簇4进行维护时,直接打开与该电池簇4对应设置的第一仓门5,即可对该电池簇4进行维护;以此方式,能够实现外部维护方式,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内部维护方式,即不需要再在集装箱1的内部设置维护过道,以能够使集装箱1内部的使用空间较大,从而提高集装箱1的整体能量密度;并且能够便于大型维护设备进入第一仓门5以进行维护,有利于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采用了外部维护的方式,即维护人员不需要再进入到集装箱1的内部,以能够避免由于电池簇4具有化学不稳定性而对进行内部维护的维护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性的问题,当电池簇4出现问题时,维护人员能够立刻撤离集装箱1逃至安全位置,从而使维护工作的安全性较高。
42.具体而言,多个电池簇4并列设置在电池仓2内,集装箱1上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面并正对于每个电池簇4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第一仓门5,从而能够从集装箱1的一侧或者两侧打开第一仓门5,以使第一仓门5的打开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其中,第一方向与集装箱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方向具体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
43.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还包括设备仓3;其中,电池仓2和设备仓3并列设置在集装箱1内,集装箱1上相对于设备仓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仓门6。其中,集装箱1上在第二方向上的侧面且正对于设备仓3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仓门6,第二方向与集装箱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二方向具体如图1中的箭头b所示。
44.通过在集装箱1上位于第二方向上的一侧面且正对于设备仓3的位置处设置一个第二仓门6;当需要对设备仓3内的零件进行维护时,直接打开第二仓门6,不需要维护人员进入集装箱1的内部,即可对设备仓3内的零件进行维护;以此方式,能够实现外部维护方式,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内部维护方式,即不需要再在集装箱1的内部设置维护过道,以能够进一步使集装箱1内部的使用空间较大,从而更好地提高集装箱1的整体能量密度;并且,由于第二仓门6能够提供较大的维护空间,进而能够便于大型维护设备进入第二仓门6
以进行维护,有利于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45.具体地,第一仓门5和第二仓门6均为外开门,以在从外部打开第一仓门5和第二仓门6时,使第一仓门5和第二仓门6不会占用集装箱1的内部空间,更好地使集装箱1内部的使用空间较大。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仓门5和/或第二仓门6为内开门。
46.进一步地,在电池仓2与设备仓3之间设置有阻燃件,阻燃件的端部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抵接至集装箱1的内壁,从而能够将电池仓2与设备仓3之间完全隔离开。本实施例中的阻燃件具体可以为阻燃塑料。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使阻燃件为其它阻燃材料,在此对阻燃件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只要保证阻燃件能够满足阻燃要求即可。
47.通过设置阻燃件,以将电池仓2与设备仓3之间完全隔离开,从而能够使电池仓2与设备仓3两个仓之间相互不影响;一方面能够使电池仓2与设备仓3内的各个零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会相互影响,以使电池仓2与设备仓3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较好;另一方面能够在对其中一个仓进行维护时,不会对另外一个仓产生影响,进而能够更好地保护维护人员的安全,以使维护工作的安全性更高。
48.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簇4包括电池支架41和多个电池模组42,多个电池模组42沿竖直方向依次放置在电池支架41上,且多个电池模组42依次串联形成电池支路,电池支路工作,以能够实现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储能功能。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42具体为锂离子电池模组。
49.具体而言,在设备仓3内设置有多个电池管理模块,电池管理模块与电池支路一一对应,且电池管理模块与相对应的电池支路通过线缆信号连接,从而能够对电池支路进行管理。其中,如图1所示,在设备仓3内还设置有汇流模块7、配电模块8、液冷模块9以及消防模块10,以实现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其它功能。本实施例中的电池管理模块、汇流模块7、配电模块8、液冷模块9以及消防模块10,均为现有技术中储能系统中的常见模块,在此,不再对各个模块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赘述。
50.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电池支架41包括底架411、顶架412以及多个中间架413,底架411、多个中间架413以及顶架412沿竖直向上依次连接以形成完整的电池支架41,且底架411、多个中间架413以及顶架412相互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以便于能够对电池支架41进行拆卸和重装,从而能够根据待放置的电池模组42的具体数量安装与之相对应的中间架413的数量。其中,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上下方向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
51.具体地,如图3所示,底架411包括第一支撑架4111以及多个地脚4112;其中,第一支撑架4111用于放置电池模组42;多个地脚4112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111的底端,以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架4111。本实施例中,地脚4112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地脚4112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111的四个角处。
52.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中间架413包括第二支撑架4131以及紧固件;其中,第二支撑架4131用于放置电池模组42,在第二支撑架4131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卡扣件4132,卡扣件4132用于卡接至位于下层且相邻的第一支撑架4111或第二支撑架4131,以对相邻的第二支撑架4131和第一支撑架4111或者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架4131进行定位;紧固件用于固定相邻的第二支撑架4131与第一支撑架4111,或者固定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架4131,以将相邻的底架411与中间架413或者相邻两个中间架413进行固定,从而使电池模组42位于由相邻第一支撑架4111与第二支撑架4131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内,或者使电池模组42位于由相邻
两个第二支撑架4131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内。
53.其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支撑架4111的顶端、第二支撑架4131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安装孔414,紧固件穿过安装孔414,以将相邻的第二支撑架4131与第一支撑架4111,或者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架4131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紧固件具体为螺钉。
5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顶架412包括第三支撑架4121以及盖板4122,第三支撑架4121用于放置电池模组42,盖板4122设置在第三支撑架4121的顶端,以使电池模组42位于由第三支撑架4121与盖板4122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内;且在第三支撑架4121的底端设置有上述的卡扣件4132,以用于卡接至下层且相邻的第二支撑架4131,以对第三支撑架4121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架4131进行定位;并且第三支撑架4121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架4131通过上述的紧固件固定。
55.其中,如图3所示,在第三支撑架4121的底端设置有上述的安装孔414,紧固件穿过安装孔414,以将第三支撑架4121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架4131进行固定,从而使电池模组42位于由第三支撑架4121与第二支撑架4131形成的间隙空间内。
56.具体地,第一支撑架4111、第二支撑架4131和第三支撑架4121的结构相同。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一支撑架4111、第二支撑架4131以及第三支撑架4121为相互不相同的结构。
57.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