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9807发布日期:2023-03-01 00:4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它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电子设备的发展,用户对显示屏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屏幕高占比和窄边框。
3.为了提高显示屏的屏幕占比,相关技术中,通常将fanout走线设置在屏幕的显示区域内,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增加上层金属层内走线的数量,这就会大大的减少金属层内的vdd走线和vdata走线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使得vdd走线(电源线)和vdata走线(数据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增加,进而导致vdd走线和vdata走线出现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能够有效地降低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6.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置的阻挡层、缓冲层、薄膜晶体管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其中所述阻挡层内设有电源线,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设有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内布置有第一金属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内设有数据线,所述第二极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7.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将电源线设置于阻挡层内,由此提高了数据线和电源线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减小了电源线和数据线之间寄生电容的产生,进而能够大大降低数据线和电源线之间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8.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线和电源线之间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数据连接线,所述数据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极电连接,所述数据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数据线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1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电连接;
12.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电连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三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线电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15.电容,所述电容包括上极板和下极板;
16.第一电容层和第二电容层,所述第一电容层和第二电容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叠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层位于所述第二电容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之间,
17.所述下极板设于所述第一电容层内,所述上极板设于所述第二电容层内;
18.第四连接线,所述第四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上极板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电连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叠置在所述阻挡层远离所述阻挡层的一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形成在同一层内。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为钼和氧化铟锡中的其中之一形成。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为氮化硅层或氧化硅层。
23.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24.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源线和数据线之间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25.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26.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源线和数据线之间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
30.100、显示面板;
31.1、阻挡层;101、电源线;2、缓冲层;3、薄膜晶体管层;301、薄膜晶体管;3011、第一极;3012、第二极;4、第一金属层;401、第一金属走线;5、第二金属层;501、数据线;6、衬底;7、第一连接线;8、第二连接线;9、第三连接线;10、第一电容层;11、第二电容层;12、电容;121、上极板;122、下极板;13、数据线;14、第四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33.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
34.如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叠置的阻挡层1、缓冲层2、薄膜晶体管层3、第一金属层4和第二金属层5。
35.阻挡层1内设有电源线101,薄膜晶体管层3设有薄膜晶体管301,薄膜晶体管301具有第一极3011和第二极3012,第一极3011与电源线101电连接,第一金属层4内布置有第一金属走线401,第二金属层5内设有数据线501,第二极3012与数据线501电连接。
36.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将电源线101设置于阻挡层1内,由此提高了数据线501和电源线101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减小了电源线101和数据线501之间寄生电容的产生,进而能够大大降低数据线501和电源线101之间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37.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线501和电源线101之间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38.下面根据图1详细描述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
39.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叠置的阻挡层1、缓冲层2、薄膜晶体管层3、第一金属层4和第二金属层5。也就是说,缓冲层2设置在阻挡层1上。薄膜晶体管层3设置在缓冲层2上。第一金属层4设置在缓冲层2上。第二金属层5设置于第一金属层4上。
40.阻挡层1内设有电源线101,电源线101可与外部供电线路相连,以对显示面板100进行供电。薄膜晶体管层3设有薄膜晶体管301,薄膜晶体管301具有第一极3011和第二极3012,第一极3011与电源线101电连接,电源线101能够通过第一极3011为薄膜晶体管供电,使得薄膜晶体管301能够正常运行。
41.可选地,电源线101布置形成底部屏蔽金属(bottom shield metal、bsm)。
42.其中电源线可可以包括但限于采用钼(mo)、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材料制作。
43.第一金属层4内布置有第一金属走线401,第一金属走线401可为单条金属线,也可以为多条金属线,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第二金属层5内设有数据线501,第二极3012与数据线501电连接。数据线501与第二极3012电连接以将信号数据传输至薄膜晶体管301,进而控制薄膜晶体管301的电流大小。
44.可选地,第一金属走线401由ti/al/ti复合金属材料或mo/al/mo复合金属材料制作。
45.可选地,第一极3011与第二极3012形成在同一层内。
46.可选地,第一极3011可以为源极,第二极3012可以为漏极。或者,第一极3011可以为漏极,第二极3012可以为源极。
47.可选地,缓冲层2可以为氧化硅层或氮化硅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48.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将电源线101布置于阻挡层1内,相对于将电源线101布置于上层金属层内的方式,提高了电源线101与数据线501在各个层的叠置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减少了电源线101与数据线501之间寄生电容的产生,由此能够有效降低电源线101和数据线501之间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49.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数据连接线13,数据连接线13的一端与第二极3012电连接,数据连接线13的另一端与数据线501连接。数据连接线13能够将外部电路的数据信号传输至薄膜晶体管301,由此控制薄膜晶体管301的电流大小。
50.可选地,可以通过打孔连接的方式将数据线501与第二极3012连接,也就是说,在数据线501所在的第二金属层5和第二极3012所在薄膜晶体管层3之间打孔,利用位于孔内的数据连接线13将数据线501和第二极3012连接,由此实现向薄膜晶体管301传输数据信号。
51.可选地,薄膜晶体管层3可为绝缘层。
52.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将数据线501和第二极3012通过打孔连接,使得数据线501能够将数据信号传输至位于薄膜晶体管层3的薄膜晶体管301,进而控制薄膜晶体管301内的电流大小。
53.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连接线7和第二连接线8,其中第一连接线7的一端与第一极3011电连接,第一连接线7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走线401电连接,第二连接线8的一端与电源线101电连接,第二连接线8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走线401电连接。
54.可选地,可以通过打孔连接的方式将第一极3011与第一金属走线401连接起来,同时可通过打孔连接的方式将第一金属走线401与电源线101连接起来。也就是说,在第一极3011所在的薄膜晶体管层3和第一金属走线401所在的第一金属层4之间打孔,利用位于孔内的第一连接线7将第一极3011与第一金属走线401连接起来;同时在第一金属走线401所在的第一金属层4和电源线101所在的阻挡层1之间打孔,利用位于孔内的第二连接线8将第一金属走线401与电源线101连接起来,由此可将电源线101与第一极3011进行电连接,达到了电源线101为薄膜晶体管301进行供电的效果。
55.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将电源线101布置于阻挡层1内,能够在不影响对薄膜晶体管301进行供电的基础上,提高了电源线101与数据线501在叠置方向上的距离,减少了电源线101与数据线501之间寄生电容的产生,由此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源线101和数据线501之间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56.本公开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电容12、第一电容层10、第二电容层11和第四连接线14。电容12包括上极板121和下极板122。第一电容层10和第二电容层11沿叠置方向设在薄膜晶体管层3和第一金属层4之间,第一电容层10位于第二电容层11与薄膜晶体管层3之间,下极板122设于第一电容层10内,上极板121设于第二电容层11内。第四连接线14的一端与上极板121电连接,第四连接线14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走线401相连,由此使得电源线101能够为上级板进行供电。
57.可选地,可以通过打孔连接的方式将上极板121与第一金属走线401连接起来。也就是说,在第一金属走线401所在的第一金属层4与上极板121所在的第二电容层11之间打孔,利用孔内的第四连接线14将第一金属走线401与上极板121连接起来,由此可将电源线101与上极板121电连接,使得电容能够通过充放电防止薄膜晶体管301受到高频脉冲的干扰。
58.可选地,第二电容层11可以为绝缘层,第一电容层10可以为电容介质层。也就是说,通过将薄膜晶体管层3设置为绝缘层,将第一电容层10设置为电容介质层,将第二电容层11设置为绝缘层。绝缘层能够避免电容收到其他器件的干扰,电容介质层能够提高电容的介电系数。
59.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通过设置电容12,能够通过充放电提高显示面板100电路的稳定性,防止薄膜晶体管301受到高频脉冲的干扰。
60.进一步地,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衬底6,衬底6叠置在阻挡层1远离阻挡层1的一侧。
61.可选地,衬底6可为pet层或pen层。可选地,衬底6可为柔性衬底6。
62.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通过设置衬底6,提高了本公开实施例1显示面板100
的稳定性。
63.本公开实施例的流程工艺如下:
64.布置衬底;
65.在衬底上布置阻挡层,且在阻挡层内布置bsm作为电源线;
66.在阻挡层上布置缓冲层;
67.在缓冲层上布置薄膜晶体管层,且在薄膜晶体管层内布置薄膜晶体管;
68.在薄膜晶体管层上布置第一电容层,且在第一电容层内布置下极板;
69.在第一电容层上布置第二电容层,且在第二电容层内布置上极板;
70.在第二电容层上打孔,并设置第一金属走线薄膜晶体管相接触;
71.在第二电容层上打孔,并设置第一金属走线与bsm(电源线)相接触;
72.在第二电容层上布置第一金属层;
73.在第一金属层上打孔,并在第一金属层上设置数据线与第一金属走线相接触。
74.下面结合附图2描述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
75.如图2所示,图2所示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图2所示实施例中,通过第三连接线9将第一极3011与电源线101连接。也就是说,第三连接线9的一端与第一极3011电连接,第三连接线9的另一端与电源线101电连接。
76.可选地,可以通过打孔连接的方式将第一极3011与电源线101连接。也就是说,在第一极3011所在的薄膜晶体管层3和电源线101所在的阻挡层1之间打孔,利用位于孔内的第三连接线9将第一极3011与电源线101连接起来。
77.电源线101与薄膜晶体管301的第一极3011的连接方式是通过在阻挡层1与薄膜晶体管层3之间打孔,并利用第三连接线9对薄膜晶体管301的第一极3011和电源线101进行连接。由此可将电源线101与第一极3011进行电连接,达到了电源线101为薄膜晶体管301进行供电的效果。
78.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将电源线101布置于阻挡层1内,能够在不影响对薄膜晶体管301进行供电的基础上,提高了电源线101与数据线501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减少了电源线101与数据线501之间寄生电容的产生,由此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源线101和数据线501之间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79.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源线101和数据线501之间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80.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学习机、个人数字助理等。
81.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源线101和数据线501之间出现串扰问题的概率。
82.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8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4.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85.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6.在本公开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8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