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7803发布日期:2022-12-31 11:2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电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离装置,尤其是应用于静电除尘设备的电离装置。


背景技术:

2.静电除尘是一种利用静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的除尘方法。气体经过高压静电场时被电离为正离子和负离子,尘粒与正离子或负离子结合带上负电后,在电场中按相应的方向移动,在相应位置被收集。静电除尘中包括电离装置,电离装置能够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离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上设有通风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并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能够形成电场;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为网状板,所述网状板具有多个网格,气流能够穿过所述多个网格和所述通风部,所述多个网格中的至少一部分由导电材料丝形成。
4.如上所述的电离装置,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正极或负极,所述第二电极接地。
5.如上所述的电离装置,所述导电材料丝为金属丝,所述导电材料丝的直径小于2毫米。
6.如上所述的电离装置,所述电离装置被配置为流体从所述第二电极流向第一电极。
7.如上所述的电离装置,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开口,以形成所述通风部,所述基板由导电材料制成。
8.如上所述的电离装置,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延伸,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多个网格中的相应一个对齐。
9.如上所述的电离装置,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每一个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多个网格中的相应一个的中心对齐。
10.如上所述的电离装置,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每一个为细长的棒状或针状。
11.如上所述的电离装置,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每一个为碳刷。
12.如上所述的电离装置,所述电离装置用于静电除尘设备,所述静电除尘设备应用于空调系统的通风系统。
13.本技术中的电离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以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其中第二电极为网状板,网状板具有多个由导电材料丝形成的网格,气流能够穿过网格。导电材料丝由较细的金属丝制成,其直径小于2毫米,从而第二电极的流通截面积较大,气流通过第二电极时阻力较小。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技术中空气净化设备的示意图;
15.图2a是本技术中电离装置的立体图;
16.图2b是图2a中电离装置的分解图;
17.图3是图2b中边框的立体图;
18.图4是图2b中第二电极的立体图;
19.图5是图2b中第一电极的立体图;
20.图6是图2a中的电离装置从第一侧看去的视图;
21.图7是图2a中的电离装置的一个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技术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等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23.图1是本技术中空气净化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设置包括进风装置101、电离装置102和集尘装置103。电离装置102具有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第一侧111与进风装置101连通,第二侧112与集尘装置103连通。气流沿着如箭头所示的方向依次通过进入进风装置101、电离装置102和集尘装置103。含有尘粒的气体在电离装置102中被电离,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尘粒与正离子和负离子结合,形成带电荷的尘粒。集尘装置103中具有电场,带电荷的尘粒在集尘装置103中沿着一定方向移动,从而尘粒能够被收集。空气净化设备能够减少空气中的尘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在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中,空气净化设备应用于空调系统的末端,进风装置101为空调设备的回风口。气流经空气净化设备净化后进入空调系统内部,并在空调系统内部进行热交换,经净化的空气能够避免气流中的尘粒影响热效换的效率。
24.图2a是本技术中电离装置的立体图,图2b是图2a中电离装置的分解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电离装置102包括边框203、第一电极201和第二电极202。第一电极201和第二电极202安装在边框203上,第一电极201和第二电极202之间具有间距。边框203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电极201和第二电极202由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电极201与正极或负极连接,第二电极202接地,第一电极201和第二电极202之间形成电场,气体能够在电场中形成带体的离子。
25.图3是图2b中边框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边框203围成矩形的空心区域305,气体能够从空心区域305通过。边框203具有第一侧311和第二侧312。第一侧311和第二侧312之间具有间距,从而边框203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一侧311和第二侧312分别具有向内弯折形成的翻边361和362,翻边361和362分别便于安装第二电极202和第一电极201。
26.图4是图2b中第二电极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第二电极202是由金属丝415制成的网状板。第二电极202的四周边缘与边框203的翻边361连接。金属丝可以是铁丝、钢丝、钨丝等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丝,金属丝按照行和列有规律的编制,从而形成多个网格408,气体
能够穿过网格4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网格408的形状为矩形。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网格的形状为菱形或多边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金属丝的直径不超过2mm。在本技术中,使用较细的金属丝制成第二电极202,使得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二电极202中网格408所围成的空心区域所占的比例较大,也就是说能够允许气流通过的截面积较大,利于减小气流穿过第二电极202的阻力。
2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网格408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28.在本技术中,网格408的设置密封的密度可以根据第一电极201设置。当网格的密度较大时,电离效率较高。
29.图5是图2b中第一电极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201包括基板512以及多个凸部540。多个凸部540从基板512的一侧延伸而出。基板512连接至边框203的翻边362上,多个凸部540朝向第二电极202布置,并与第二电极202之间具有间距。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板512由多个并列布置的金属条570形成。金属条57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边框203连接,相邻的金属条570之间具有间距,从而形成开口519。开口519形成通风部505,气流能够穿过通风部505。基板512和凸部540由导电材料制成,基板512用于支撑凸部540,并将凸部540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
30.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金属条570通过边框203连接,从而形成基板512。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金属条570之间互相连接形成基板512。也就是说,基板512可以由多个金属条570构成,或者由具有开口的金属板构成。
31.凸部540的近端与基板512连接,从而能够通过基板512与电源电连接。凸部540朝向第二电极202延伸,凸部540与第二电极202之间形成电场,能够将气体进行电离。在距凸部540的远端的越近区域中,电离效果越强。而距凸部540的远端越远的区域,电离效果减弱。在本技术中,凸部540的排布较为紧密,有利于提高电离效率。
3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凸部540由金属制成,为细长的棒状或针状。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凸部540为碳刷,使用碳刷作为凸部540,能够性避免凸部540的远端过细而刺伤用户或操作人员。
33.图6是图2a中的电离装置从第一侧看去的视图。如图6所示,第一电极201中的每个凸部540与第二电极202中的每一个网格408对齐。并且,凸部540的中心与相应的网格408的中心对齐。当凸部540的中心与相应的网格408的中心对齐时,能够得到较好的电离效果。其中凸部540和网格408的密度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调整,当凸部540和网格408密度较大时,电离装置的电离能力增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金属丝的直径范围为1mm~2mm,网格408为正方形,其边长范围为10mm~40mm。
34.图7是图2a中的电离装置的一个剖示图。如图7所示,第二电极202安装在边框203的第一侧311,第一电极201的基板512安装在边框203的第二侧312。第二电极202和基板512之间具有间距。凸部540从基板512朝向第二电极202延伸,并且与第二电极202的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间距,也就是说凸部540未达到第二电极202所在平面。气流多第二电极202的网格408进入电离装置102,并在凸部540附近进行电离,经电离后的气流穿过通风部505,进入集尘装置103。
35.在本技术中,第二电极202由金属丝制成,使得第二电极202的流通面积较大,气流流经第二电极202时阻力较小,气流平稳。较小的气流流通阻力能够减小动力装置的能耗,
同时使得进入电离装置102的气流流速较慢,提高气流的电离效率。
36.在本技术中,第二电极202接地,在电离装置中气流仅进行电离,不能对带电尘粒进行集尘,经电离后的气流在集尘装置103进行集尘。将电离装置与集尘装置103分开布置有利于提高空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
37.尽管已经结合以上概述的实施例的实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对于本领域中至少具有普通技术的人员而言,各种替代方案、修改、变化、改进和/或基本等同方案,无论是已知的或是现在或可以不久预见的,都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效果和/或技术问题是示例性而不是限制性的;所以本说明书中的披露可能用于解决其他技术问题和具有其他技术效果和/或可以解决其他技术问题。因此,如上陈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实例旨在是说明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因此,本公开旨在包括所有已知或较早开发的替代方案、修改、变化、改进和/或基本等同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