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系统阻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08732发布日期:2023-02-01 01:4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系统阻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系统阻调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配电系统阻调装置一般采用电位器,还实现对电阻值进行调节,根据专利号cn201920243540.0公开了电位器,包括电刷、电路板、外壳、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外壳一端设置有第一穿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穿孔,电刷穿设固定在第一穿孔上,电路板固定在第二穿孔内,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第一穿孔的内壁上,第一密封件配合电刷密封第一穿孔,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电路板远离第一穿孔的一侧的第二穿孔上,且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在第二穿孔的侧壁上。
3.上述方案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由于电阻体是用碳黑、石墨、石英粉、有机粘合剂等配制的混合物,涂抹在胶木板或玻璃纤维板上制作的,其优点时分辨率搞、阻值范围款,缺点则耐热性和耐湿性较差,而上述方案中为采用了两个密封件,将外壳的内部整体密封起来,这严重影响了电位器的散热,导致内部零部件长时间运行后,外壳内部温度升高,而温度过高可能会影响内部电阻变大,从而影响到电位器对电阻值的调节精度,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配电系统阻调装置,以此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系统阻调装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保证调阻精度。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配电系统阻调装置,包括电位器、叶片和制冷片,所述电位器的内部顶端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底部设导热板,所述导热板通过四周设有的密封胶条与电位器的外壳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导热板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通过导热硅脂固定安装于导热板的底部,所述电位器的内部底端设有散热空腔,所述制冷片的吸热端与导热板连接,所述制冷片的放热端延伸至散热空腔的内部。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通过设有的导热板,来吸收电位器内部电路板运行产生的热量,然后通过导热硅脂将其传递至制冷片的吸热端,并通过制冷片的放热端将热量扩散到散热空腔的内部,由于导热板的四周通过密封胶条与电位器的壳体内壁密封连接,因此在保证电位器内部密封性的同时提高其散热效率。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位器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散热凸起,所述散热凸起的底部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散热凸起的内侧中心位置设有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的输出轴端设有叶片,所述叶片与微型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凸起的顶部与散热空腔。
10.通过设有的微型马达,带动叶片的转动,使其从外界抽取空气,注入到散热空腔的
内部,以便于驱散制冷片释放到散热空腔内部的热量,提高散热的效果,同时来保证制冷片的两侧具有一定温度差距,从而保证其稳定运行。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位器的外周底端设有气流孔,所述气流孔穿透电位器的壳体并与散热空腔的内部连通。
12.通过设有的气流孔,在微型马达和叶片的配合下,将散热空腔内部的温度较高的气体通过气流孔排放出气,从而来提高散热效率,防止热量聚集。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凸起与气流孔的外周均设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外侧通过胶合的方式分别与散热凸起或气流孔的外周密封连接。
14.通过设有的防尘网,来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散热空腔的内部并在其内部堆积,影响到散热空腔的通透性。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微型马达的外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通过安装螺丝与微型马达固定连接,所述支架远离微型马达的一端与散热凸起的内壁固定连接。
16.通过设有的支架,来实现对微型马达的固定安装,使其能够稳定驱动叶片转动,从而达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通过采用导热板和制冷片的配合,在实现密封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热量的传递,使的电位器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板和制冷片扩散到散热空腔的内部,以便于电位器进行散热降温,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到内部零部件的运行;
19.2、通过设有的微型马达配合叶片,来实现对散热空腔的内部热量进行驱散,使其从气流孔排出,从而达到提高散热效率的目的,而且还能够通过通风散热的方式,来起到一定的除湿作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电位器;2、气流孔;3、散热凸起;4、防尘网;5、微型马达;6、叶片;7、支架;8、电路板;9、导热板;10、制冷片;11、散热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26.实施例1:
27.如图1-图3所示,一种配电系统阻调装置,包括电位器1、叶片6和制冷片10,电位器1的内部顶端设有电路板8,电路板8的底部设导热板9,导热板9通过四周设有的密封胶条与电位器1的外壳内壁密封连接,导热板9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制冷片10,制冷片10通过导热硅脂固定安装于导热板9的底部,电位器1的内部底端设有散热空腔11,制冷片10的吸热端与导热板9连接,制冷片10的放热端延伸至散热空腔11的内部。
2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电位器1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散热凸起3,散热凸起3的底
部表面开设有通孔,散热凸起3的内侧中心位置设有微型马达5,微型马达5的输出轴端设有叶片6,叶片6与微型马达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散热凸起3的顶部与散热空腔11,电位器1的外周底端设有气流孔2,气流孔2穿透电位器1的壳体并与散热空腔11的内部连通,散热凸起3与气流孔2的外周均设有防尘网4,防尘网4的外侧通过胶合的方式分别与散热凸起3或气流孔2的外周密封连接,微型马达5的外周设有支架7,支架7通过安装螺丝与微型马达5固定连接,支架7远离微型马达5的一端与散热凸起3的内壁固定连接。
2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30.通过导热板9吸收电路板8运行产生的热量,并由导热硅脂传递至制冷片10的吸热端,然后通过制冷片10的放热端将其扩散到散热空腔11的内部,由于导热板9的四周通过密封胶条与电位器1的壳体内壁密封连接,因此在保证电位器1内部密封性的同时提高其散热效率,通过设有的微型马达5,带动叶片6的转动,使其从外界抽取空气,注入到散热空腔11的内部,以便于驱散制冷片10释放到散热空腔11内部的热量,提高散热的效果,同时来保证制冷片10的两侧具有一定温度差距,从而保证其稳定运行,通过设有的气流孔2,在微型马达5和叶片6的配合下,将散热空腔11内部的温度较高的气体通过气流孔2排放出气,从而来提高散热效率,防止热量聚集,通过设有的防尘网4,来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散热空腔11的内部并在其内部堆积,影响到散热空腔11的通透性,通过设有的支架7,来实现对微型马达5的固定安装,使其能够稳定驱动叶片6转动,从而达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3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