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方便温控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4587发布日期:2023-05-17 18:0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方便温控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方便温控器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突跳式温控器一般是在壳体上设置有安装片,并在安装片上设置有安装螺孔,安装时通过安装螺孔与机架连接形成安装,这种结构在安装时候需要打两颗螺钉,安装显得麻烦,缺少安装快速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装方便温控器结构,旨在提供快速安装的突跳式温控器结构。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装方便温控器结构,包括壳体以及顶盖,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腔,在所述安装腔上设置有定触点、动触点、双金属片以及联动杆,所述定触点固定设置,所述动触点安装在一可导电的弹性件上并与所述定触点位置对应,所述联动杆安装在弹性件和双金属片之间,所述双金属片驱动所述联动杆向下运动以使得弹性件带动动触点离开所述定触点,所述弹性件驱动定触点和联动杆复位,所述顶盖盖设在安装腔上,所述顶盖形成导热金属,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背离安装腔延伸的螺杆以与基板连接。

3、通过在顶盖上设置有连接杆以便于温控器与基板快速连接一起,使得温控器减少了两个连接片,也无需在连接片上冲孔,同时减少了螺杆的数量,减少了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4、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定触点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5、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二电极连接。

6、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形成绝缘的圆柱体。

7、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上设置有感温腔,所述感温腔位于顶盖下方,所述双金属设置在感温腔内。

8、当导热板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所述双金属片变形并驱动联动杆向下运动,联动杆向下运动带动弹性片运动进而使得动触点离开定触点,当导热板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所述双金属片回弹,弹性片带动动触点和联动杆向上运动,使得动触点与定触点碰触。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顶盖上设置有连接杆以便于温控器与基板快速连接一起,使得温控器减少了两个连接片,也无需在连接片上冲孔,同时减少了螺杆的数量,减少了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安装方便温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顶盖,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腔,在所述安装腔上设置有定触点、动触点、双金属片以及联动杆,所述定触点固定设置,所述动触点安装在一可导电的弹性件上并与所述定触点位置对应,所述联动杆安装在弹性件和双金属片之间,所述双金属片驱动所述联动杆向下运动以使得弹性件带动动触点离开所述定触点,所述弹性件驱动定触点和联动杆复位,所述顶盖盖设在安装腔上,所述顶盖形成导热金属,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背离安装腔延伸的螺杆以与基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方便温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定触点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方便温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二电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方便温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绝缘的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方便温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上设置有感温腔,所述感温腔位于顶盖下方,所述双金属设置在感温腔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安装方便温控器结构,包括壳体以及顶盖,壳体上设置有安装腔,在安装腔上设置有定触点、动触点、双金属片以及联动杆,定触点固定设置,所述动触点安装在一可导电的弹性件上并与所述定触点位置对应,联动杆安装在弹性件和双金属片之间,双金属片驱动所述联动杆向下运动以使得弹性件带动动触点离开所述定触点,所述弹性件驱动定触点和联动杆复位,所述顶盖盖设在安装腔上,所述顶盖形成导热金属,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背离安装腔延伸的螺杆以与基板连接,通过在顶盖上设置有连接杆以便于温控器与基板快速连接一起,使得温控器减少了两个连接片,也无需在连接片上冲孔,同时减少了螺杆的数量,减少了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廖建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中宝温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