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0023发布日期:2023-01-04 05:1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2.为保持良好接触,电池盒中的电池安装得比较紧,不易取出。
3.常规的扣式电池结构包括由第一极壳、第二极壳和密封圈组成的电池外壳,所述第一极壳和所述第二极壳均为仅一端敞开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极壳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极壳的外径,所述第一极壳与所述第二极壳相对扣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极壳与所述第二极壳之间将二者隔离分开。现有的电池的电池盒均具有一圆柱形的电池容置槽。有些电池的电池盒在其侧壁上开设缺口,以便于通过所述缺口处将手指按压在所述电池的外周壁上并向上拔出所述电池,但是,由于电池的外周壁就是第一极壳的外周壁,且第一极壳为钢壳,其外侧壁为光滑弧面,手指与所述电池的外周壁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小,依然存在电池难以取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不仅易于从电池盒取出,并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池盒。
5.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包括仅一端敞开的、筒状的第一极壳,所述第一极壳的端口处安装有第二极壳和密封圈,所述第一极壳与所述第二极壳之间形成有环形缝隙,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缝隙内并将所述第一极壳与所述第二极壳分隔开来,所述密封圈上外接设置有柔性易拉物,所述柔性易拉物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密封圈固定连接、另一端外露悬空设置。
6.所述柔性易拉物应由可弯曲变形的材料制成。如此设计,在打开电池盒的盒盖时,用手拉住柔性易拉物的外露悬空的端部,电池即可被拉出电池盒,十分方便。并且,所述柔性易拉物与所述密封圈固定连接,不占用第一极壳和第二极壳表面的任何区域,电池装入电池盒更随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池盒。此外,所述柔性易拉物与密封圈均属于可弯曲变形的材质,二者更易实现牢固连接,拉出电池时连接处不易断裂。
7.优选的,所述柔性易拉物的所述其中一端插入所述密封圈内并与所述密封圈一起注塑成型,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易拉物的所述其中一端向所述密封圈内部延伸并与与所述密封圈相贴合的一段所述第二极壳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极壳为一端敞开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极壳位于所述第一极壳内并与所述第一极壳对扣设置,所述第二极壳的边沿部向外弯折形成一环形的外翻边,所述外翻边完全包覆于所述密封圈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翻边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柔性易拉物的所述其中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绑紧固定在所述外翻边上,所述通孔和所述柔性易拉物均与电池内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影响电池性能。
8.优选的,所述柔性易拉物的外露悬空一端的端部设有绳结,对所述柔性易拉物的
端部进行限位,也便于抓取所述柔性易拉物的端部。
9.优选的,所述电池为扣式电池,或碱性干电池。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侧视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电池外壳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点划线为所述电池的中心轴线;
12.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较佳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14.以扣式电池为例,结合图1~图3,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包括仅一端敞开的、筒状的第一极壳10,所述第一极壳10的端口处安装有第二极壳20和密封圈30,所述第一极壳10与所述第二极壳20之间形成有环形缝隙,所述密封圈30位于所述环形缝隙内并将所述第一极壳10与所述第二极壳20分隔开来,所述电池外壳上外接设置有柔性易拉物40,所述柔性易拉物40的其中一端41与所述密封圈30固定连接、另一端42外露悬空设置。
15.所述柔性易拉物40应由可弯曲变形的材料制成。如此设计,在打开电池盒的盒盖时,用手拉住柔性易拉物40的外露悬空的端部,电池即可被拉出电池盒,十分方便。并且,所述柔性易拉物40与所述密封圈30固定连接,不占用第一极壳10和第二极壳20表面的任何区域,不影响电池正负极通电,电池装入电池盒更随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池盒。此外,所述柔性易拉物40与密封圈30均属于可弯曲变形的材质,二者更易实现牢固连接,拉出电池时连接处不易断裂。
16.优选的,结合图2和图3,所述柔性易拉物40的所述其中一端41插入所述密封圈30内并与所述密封圈40一起注塑成型,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当然,所述柔性易拉物40的所述其中一端41也可以与所述密封圈30通过粘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但是,所述柔性易拉物40的所述其中一端41插入所述密封圈30内并与所述密封圈40一起注塑成型,其粘接的更为牢固、可靠。进一步的,结合图2和图3,所述柔性易拉物40的所述其中一端41向所述密封圈40内部延伸并与与所述密封圈30相贴合的一段所述第二极壳20固定连接。当然,所述柔性易拉物40的所述其中一端41也可以位于所述密封圈40内部而不与所述第二极壳20连接,但是,所述柔性易拉物40与所述第二极壳20固定连接时,所述柔性易拉物40与电池外壳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较细的所述柔性易拉物40在受到较大拉力时从密封圈内脱出。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二极壳20为一端敞开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极壳20位于所述第一极壳10内并与所述第一极壳10对扣设置,所述第二极壳20的边沿部向外弯折形成一环形的外翻边200,所述外翻边200完全包覆于所述密封圈40内。进一步优选的,结合图2和图3,所述外翻边200上开设有通孔21,所述柔性易拉物40的所述其中一端41穿过所述通孔21并绑紧固定在所述外翻边200上。一般来说,所述密封圈30是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与所述第二极壳20固定在一起的,通过先将所述柔性易拉物40与所述第二极壳20绑紧固定在一起,再注塑形成密封圈,进而制得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结合图2和图3,所述第二极壳20包括底壁22和周壁2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通孔21不限于开设在所述外翻边200上,其开设在与所述密封圈30
相贴合的一段所述第二极壳20的任意位置,例如:所述通孔21可以开设在所述周壁23上,此时,所述柔性易拉物40的所述其中一端41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极壳20的所述周壁23固定连接。
17.优选的,如图1~图3所示,所述柔性易拉物40的外露悬空一端的端部设有绳结43,对所述柔性易拉物40的端部进行限位,也便于抓取所述柔性易拉物40的端部。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柔性易拉物40也可以不设置所述绳结43。
18.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池结构不仅适用于扣式电池,其也适用于碱性干电池等所有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池外壳的电池。
19.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包括仅一端敞开的、筒状的第一极壳,所述第一极壳的端口处安装有第二极壳和密封圈,所述第一极壳与所述第二极壳之间形成有环形缝隙,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缝隙内并将所述第一极壳与所述第二极壳分隔开来,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上外接设置有柔性易拉物,所述柔性易拉物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密封圈固定连接、另一端外露悬空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易拉物的所述其中一端插入所述密封圈内并与所述密封圈一起注塑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易拉物的所述其中一端向所述密封圈内部延伸并和与所述密封圈相贴合的一段所述第二极壳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壳为一端敞开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极壳位于所述第一极壳内并与所述第一极壳对扣设置,所述第二极壳的边沿部向外弯折形成一环形的外翻边,所述外翻边完全包覆于所述密封圈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柔性易拉物的所述其中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绑紧固定在所述外翻边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易拉物的外露悬空一端的端部设有绳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扣式电池,或碱性干电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包括仅一端敞开的、筒状的第一极壳,所述第一极壳的端口处安装有第二极壳和密封圈,所述第一极壳与所述第二极壳之间形成有环形缝隙,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缝隙内并将所述第一极壳与所述第二极壳分隔开来,所述密封圈上外接设置有柔性易拉物,所述柔性易拉物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密封圈固定连接、另一端外露悬空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取出方便,并且,所述柔性易拉物与所述密封圈固定连接,不占用第一极壳和第二极壳表面的任何区域,电池装入电池盒更随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池盒;此外,所述柔性易拉物与密封圈更易实现牢固连接,拉出电池时连接处不易断裂。电池时连接处不易断裂。电池时连接处不易断裂。


技术研发人员:伊良熺 余佑锋 谢道生 林玉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南平瑞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5
技术公布日:202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