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和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50846发布日期:2022-12-14 02:5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和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和预热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和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会有自身失效发热、装机受损发热、短路发热等现象,进而引发自燃或者燃烧。严重威胁了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3.另外,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发热自燃环境中没有很好的阻燃材料进行阻燃,也会让新能源汽车电池在燃烧的时候无法在短时间内阻燃以减少人身安全。
4.新能源汽车在纬度偏高的地区很难推广,主要是冬季电池苏醒比较慢,不容易开启汽车,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和预热装置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和预热装置,它可以实现电池燃烧预警和阻燃功能,同时解决了电池低温不工作的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和预热装置,包括电池本体;
10.所述电池本体外壁四周设置有多个冷却管,多个所述冷却管顶端与底端分别导通连接有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与冷却管结合处做焊接密封处理,所述第一冷却板顶部安装有冷却传感器;
11.所述第二冷却板一侧设置有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外部包裹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侧壁转动连接有手摇曲柄;
12.所述冷却液箱与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且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同一端分别与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上安装有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管设置有两段,且两段所述第一循环管分别与循环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导通连接;
13.所述冷却液箱内腔顶部与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外壁处均环设有线槽,所述线槽内侧安装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上等距安装有多个胶塞,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且第一连通管与传动皮带相穿接,所述第一连通管外壁顶端处导通连接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与冷却液箱对应处开设有出液口,且出液口下方开设有进液口;
14.所述冷却液箱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15.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冷却管均呈弧扁平结构设置,且多个所述冷却管与电池本体结合处均涂覆有导热硅脂。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均呈中空结构设置,所述冷却传感器的探测端延伸至第一冷却板内腔,且冷却传感器的所述探测端与第一冷却板结合处安装有第一密封件。
17.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两侧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手摇曲柄贯穿冷却液箱,且手摇曲柄的贯穿端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轮处设置的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冷却液箱与手摇曲柄结合处安装有第二密封件。
18.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设置的转轴均通过轴承与相对应的所述安装架相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胶塞呈圆形结构设置,且呈圆形结构设置的所述胶塞外径与第一连通管内径相适配。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通管外部设置有支撑组件;
21.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焊接在第二连通管外壁处的套管,对称焊接在所述套管外壁处的连接杆,焊接在所述连接杆尾端处的安装座,且安装座通过螺钉与冷却液箱内壁固定连接。
22.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与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另外一端导通连接。
23.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处设置有导线,且所述导线贯穿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与温度传感器处设置的所述导线结合处安装有第三密封件。
24.3.有益效果
2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6.本方案,当电池本体温度过高时,通过循环泵接入新能源汽车的电路系统,并通过新能源的控制系统对循环泵进行操作,通过第一循环管将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防冻液)输送到第一冷却板中,然后通过第一冷却板将冷却液分流至各个冷却管中,通过冷却管与电池本体相贴合,从而利用热传递的原理带走电池本体上的热量,然后使冷却液(防冻液)汇集在第二冷却板中,然后再通过第二循环管回流至冷却液箱中,并以此循环,解决了电池燃烧预警和阻燃功能;
27.当电池本体温度过低时,冷却液(防冻液)在低温地区可以通过冷却液箱来存储一定的能量,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启手动压力循环的形式,通过人工驱动手摇曲柄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轮转动,并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使传动皮带上安装的多个胶塞依次进入到第一连通管的内侧,在气压的作用下,冷却液箱会被吸入到第一连通管中,然后通过第二连通管将冷却液(防冻液)送入到第一循环管中,通过第一循环管将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防冻液)输送到第一冷却板中,然后通过第一冷却板将冷却液分流至各个冷却管中,通过冷却管与电池本体相贴合,从而利用热传递的原理将热量传递到电池本体上,然后使冷却液(防冻液)汇集在第二冷却板中,然后再通过第二循环管回流至冷却液箱中,并以此循环,让电池温度上升到可以正常开启的温度范围(0-40℃),解决了电池低温不工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液箱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轮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33.图中标号说明:
34.1、电池本体;2、冷却管;3、第一冷却板;4、第二冷却板;5、冷却传感器;6、冷却液箱;7、外壳体;8、手摇曲柄;9、第一循环管;10、第二循环管;11、循环泵;12、主动轮;13、从动轮;14、线槽;15、转轴;16、安装架;17、传动皮带;18、胶塞;19、第一连通管;20、第二连通管;21、套管;22、连接杆;23、安装座;24、出液口;25、进液口;26、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实施例:
37.请参阅图1-5,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和预热装置,包括电池本体1;
38.电池本体1外壁四周设置有多个冷却管2,多个冷却管2顶端与底端分别导通连接有第一冷却板3和第二冷却板4,第一冷却板3和第二冷却板4与冷却管2结合处做焊接密封处理,第一冷却板3顶部安装有冷却传感器5;
39.第二冷却板4一侧设置有冷却液箱6,冷却液箱6外部包裹有外壳体7,外壳体7侧壁转动连接有手摇曲柄8;
40.冷却液箱6与第一冷却板3和第二冷却板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循环管9和第二循环管10,且第一循环管9和第二循环管10同一端分别与第一冷却板3和第二冷却板4导通连接,第一循环管9上安装有循环泵11,第一循环管9设置有两段,且两段第一循环管9分别与循环泵11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导通连接;
41.冷却液箱6内腔顶部与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轮12和从动轮13,主动轮12和从动轮13外壁处均环设有线槽14,线槽14内侧安装有传动皮带17,传动皮带17上等距安装有多个胶塞18,主动轮12与从动轮1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19,且第一连通管19与传动皮带17相穿接,第一连通管19外壁顶端处导通连接有第二连通管20,第二连通管20与冷却液箱6对应处开设有出液口24,且出液口24下方开设有进液口25;
42.冷却液箱6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6;
43.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冷却液箱6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前备箱中,同时使冷却传感器5与温度传感器26接入新能源汽车的控制系统,通过新能源汽车的仪表盘来显示冷却液(防冻液)的温度指标;
44.当电池本体1温度过高时,通过循环泵11接入新能源汽车的电路系统,并通过新能源的控制系统对循环泵11进行操作,通过第一循环管9将冷却液箱6中的冷却液(防冻液)输送到第一冷却板3中,然后通过第一冷却板3将冷却液分流至各个冷却管2中,通过冷却管2与电池本体1相贴合,从而利用热传递的原理带走电池本体1上的热量,然后使冷却液(防冻
液)汇集在第二冷却板4中,然后再通过第二循环管10回流至冷却液箱6中,并以此循环,解决了电池燃烧预警和阻燃功能;
45.当电池本体1温度过低时,冷却液(防冻液)在低温地区可以通过冷却液箱6来存储一定的能量,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启手动压力循环的形式,通过人工驱动手摇曲柄8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轮12转动,并通过传动皮带17带动从动轮13转动,从而使传动皮带17上安装的多个胶塞18依次进入到第一连通管19的内侧,在气压的作用下,冷却液箱6会被吸入到第一连通管19中,然后通过第二连通管20将冷却液(防冻液)送入到第一循环管9中,通过第一循环管9将冷却液箱6中的冷却液(防冻液)输送到第一冷却板3中,然后通过第一冷却板3将冷却液分流至各个冷却管2中,通过冷却管2与电池本体1相贴合,从而利用热传递的原理将热量传递到电池本体1上,然后使冷却液(防冻液)汇集在第二冷却板4中,然后再通过第二循环管10回流至冷却液箱6中,并以此循环,让电池温度上升到可以正常开启的温度范围(0-40℃),解决了电池低温不工作的问题。
46.参阅图2,多个冷却管2均呈弧扁平结构设置,且多个冷却管2与电池本体1结合处均涂覆有导热硅脂;
47.需要说明的是,可提高冷却管2与电池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设置导致硅脂可提高热传递的效果。
48.参阅图1、图3,第一冷却板3和第二冷却板4均呈中空结构设置,冷却传感器5的探测端延伸至第一冷却板3内腔,且冷却传感器5的探测端与第一冷却板3结合处安装有第一密封件,温度传感器26处设置有导线,且导线贯穿冷却液箱6,冷却液箱6与温度传感器26处设置的导线结合处安装有第三密封件;
49.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冷却液(防冻液)监测的同时,保证密封效果,可防止冷却液(防冻液)渗漏。
50.参阅图1、图3、图4,主动轮12和从动轮13两侧表面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转轴15,手摇曲柄8贯穿冷却液箱6,且手摇曲柄8的贯穿端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轮12处设置的转轴15相连接,冷却液箱6与手摇曲柄8结合处安装有第二密封件,主动轮12和从动轮13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6,主动轮12和从动轮13上设置的转轴15均通过轴承与相对应的安装架16相连接;
51.需要说明的是,在保证手摇曲柄8上的动力正常传递到主动轮12上的同时,可防止手摇曲柄8与冷却液箱6的结合处发生渗漏。
52.参阅图3、图5,胶塞18呈圆形结构设置,且呈圆形结构设置的胶塞18外径与第一连通管19内径相适配;
53.需要说明的是,保证胶塞18与第一连通管19内壁结合处的密闭性,从而可使冷却液(防冻液)正常的抽送。
54.参阅图3、图5,第二连通管20外部设置有支撑组件;
55.支撑组件包括焊接在第二连通管20外壁处的套管21,对称焊接在套管21外壁处的连接杆22,焊接在连接杆22尾端处的安装座23,且安装座23通过螺钉与冷却液箱6内壁固定连接;
56.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二连通管20以及第一连通管19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57.参阅图1、图3,出液口24和进液口25分别与第一循环管9和第二循环管10另外一端
导通连接。
58.需要说明的是,可使冷却液(防冻液)循环流动,以达到对电池本体1的冷却和预热。
59.在使用时:当电池本体1温度过高时,通过循环泵11接入新能源汽车的电路系统,并通过新能源的控制系统对循环泵11进行操作,通过第一循环管9将冷却液箱6中的冷却液(防冻液)输送到第一冷却板3中,然后通过第一冷却板3将冷却液分流至各个冷却管2中,通过冷却管2与电池本体1相贴合,从而利用热传递的原理带走电池本体1上的热量,然后使冷却液(防冻液)汇集在第二冷却板4中,然后再通过第二循环管10回流至冷却液箱6中,并以此循环,解决了电池燃烧预警和阻燃功能;
60.当电池本体1温度过低时,冷却液(防冻液)在低温地区可以通过冷却液箱6来存储一定的能量,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启手动压力循环的形式,通过人工驱动手摇曲柄8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轮12转动,并通过传动皮带17带动从动轮13转动,从而使传动皮带17上安装的多个胶塞18依次进入到第一连通管19的内侧,在气压的作用下,冷却液箱6会被吸入到第一连通管19中,然后通过第二连通管20将冷却液(防冻液)送入到第一循环管9中,通过第一循环管9将冷却液箱6中的冷却液(防冻液)输送到第一冷却板3中,然后通过第一冷却板3将冷却液分流至各个冷却管2中,通过冷却管2与电池本体1相贴合,从而利用热传递的原理将热量传递到电池本体1上,然后使冷却液(防冻液)汇集在第二冷却板4中,然后再通过第二循环管10回流至冷却液箱6中,并以此循环,让电池温度上升到可以正常开启的温度范围(0-40℃),解决了电池低温不工作的问题。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