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引弧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1122发布日期:2022-12-07 07:2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交流接触器引弧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交流接触器引弧片。


背景技术:

2.交流接触器内部设置有动触头和静触头,其中,在静触头上安装有引弧片,引弧片作为引弧件将电弧引入灭弧装置。
3.例如公开号cn204424178u,名称为“交流接触器”的中国专利,其中,引弧片套设在接线板上,引弧片包括折弯部和竖直部,引弧片与接线板、静触头接触充分,折弯部的尾端穿过竖直部上的方形孔,而连接板上加工有螺纹孔,引弧片底部需要通过螺钉与接线板连接。
4.一般在交流接触器内至少设置有6个静触头,那么需要组装6个引弧片至静触头上,同时还需要在静触头上加工螺纹孔,不仅安装效率不高,而且加工工序也相应增多。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交流接触器引弧片。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交流接触器引弧片,安装在静触头上,所述引弧片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上下侧分别弯折有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前端设置有卡板一,上支撑部末端末端设置有引弧部;所述下支撑部前端设置有卡板二;所述静触头包括接线板,接线板前端弯折有触头部;所述触头部上开设有卡槽一;所述接线板上开设有卡槽二;所述卡板一和卡板二分别卡在卡槽一和卡槽二内将引弧片固定。
8.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一和卡槽二前后设置;所述卡板一嵌入至卡槽一内1mm;所述卡板二凸出卡槽二2~3mm。
9.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外部高度与接线板和触头部的内部高度相同。
10.进一步的,所述引弧部上端均布有引弧齿。
11.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板的末端加工有铆接孔。
12.进一步的,所述引弧片和静触头采用2mm铜片。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交流接触器引弧片,通过引弧片上的上下两个卡板卡在静触头上,安装方便,同时,接线板上无需加工螺纹孔,减少加工工序,节约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静触头与引弧片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引弧片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1、静触头,2、引弧片,111、接线板,112、铆接孔,113、触头部,114、卡槽一,115、卡槽二,211、连接部,212、上支撑部,213、下支撑部,214、卡板一,215、卡板二,216、侧支撑部,217、释放槽一,218、释放槽二,219、引弧部,220、引弧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9.如图1~图3所示,一种交流接触器引弧片,安装在静触头1上,所述引弧片2包括连接部211,连接部211上下侧分别弯折有上支撑部212和下支撑部213,上支撑部212前端设置有卡板一214,下支撑部213前端设置有卡板二215,其中,在上支撑部212前端弯折有侧支撑部216;所述上支撑部212上开设有释放槽一217;所述侧支撑部216上端在释放槽一217区域处延伸设置有卡板一214;所述卡板二215弯折在下支撑部213前端;所述静触头1包括接线板111,接线板111的末端加工有铆接孔112用于连接压铆螺母,接线板111前端经过两次弯折形成触头部113;所述触头部113上开设有卡槽一114;所述接线板111上开设有卡槽二115;所述卡板一214和卡板二215分别卡在卡槽一114和卡槽二115内将引弧片2固定。
20.所述上支撑212部和下支撑部213的外部高度a与接线板和触头部的内部高度b相同,当引弧片2与静触头1卡接头后,上支撑部212和下支撑部213卡在接线板111和触头部113之间,使引弧片2起到支撑触头部113的作用。
21.在本实施例中,引弧片2和静触头1采用2mm铜片,而卡槽一114和卡槽二115前后设置,其中,卡板一214嵌入至卡槽一内1mm,安装拆卸时,将接线板111与触头部113略微撑开,卡板一214即可卡入至卡槽一114内或者脱离卡槽一114,而卡板二215凸出卡槽二2~3mm,一方面便于弯折卡板二215,另一方面卡板二215凸出部分使引弧片2安装后不会轻易脱离静触头1。
22.所述引弧片2的连接部211上开设有释放槽二218,上支撑部212末端在释放槽二218区域处向上弯折有引弧部219,引弧部219上端均布有引弧齿220,通过引弧齿220起到尖端放电的效果,能够快速灭弧。
23.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交流接触器引弧片,安装在静触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片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上下侧分别弯折有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前端设置有卡板一,上支撑部末端设置有引弧部;所述下支撑部前端设置有卡板二;所述静触头包括接线板,接线板前端弯折有触头部;所述触头部上开设有卡槽一;所述接线板上开设有卡槽二;所述卡板一和卡板二分别卡在卡槽一和卡槽二内将引弧片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引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一和卡槽二前后设置;所述卡板一嵌入至卡槽一内1mm;所述卡板二凸出卡槽二2~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引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外部高度与接线板和触头部的内部高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引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部上端均布有引弧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引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板的末端加工有铆接孔。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引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片和静触头采用2mm铜片。

技术总结
一种交流接触器引弧片,安装在静触头上,所述引弧片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上下侧分别弯折有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前端设置有卡板一,上支撑部末端末端设置有引弧部;所述下支撑部前端设置有卡板二;所述静触头包括接线板,接线板前端弯折有触头部;所述触头部上开设有卡槽一;所述接线板上开设有卡槽二;所述卡板一和卡板二分别卡在卡槽一和卡槽二内将引弧片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交流接触器引弧片,通过引弧片上的上下两个卡板卡在静触头上,安装方便,同时,接线板上无需加工螺纹孔,减少加工工序,节约了制造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超 马雨 徐新富 魏长魁 唐晓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工店宝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8
技术公布日:2022/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