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9860发布日期:2023-01-12 20:0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全钒液流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


背景技术:

2.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氧化还原电池,该电池能使储存溶液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全钒液流电池需要在液流框内实现电解液的循环流动,但现在的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3.如公开号为cn206134824u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电解液通过泵从储液罐输送到正极液流框上的进液口,流经进液端主流道,经过主流道与进液端第一级分流道之间的间隙进入三维多孔结构的进液端第一级分流道,在流经进液端第一级分流道后,进入进液端第一级分流道与进液端第二级分流道之间的间隙,接着再进入进液端第二级分流道,经过挡板结构的进液端第二级分流道之后,电解液汇聚于中空部分(即多孔电极反应区)发生反应,而后从出液端第二级分流道分道流出,经过出液端第二级分流道与出液端第一级分流道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液端第一级分流道,然后从出液端第一级分流道流出,进入出液端第一级分流道与出液端主流道之间的间隙,再从出液端主流道流出,最终从正极出液口流出,回到储液罐,完成一个循环;
4.在上述装置实际的使用的过程中,电解液通过泵从储液罐输送到正极液流框上的进液口,流经进液端主流道,再由多级分流道汇聚在中空部分,进行反应,在重复操作从正极出液口流出,回到储液罐,完成一个循环,使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均匀一致性,但该方式进通过多级分流道进行分流汇聚,但随着电解液的流动,靠近出液端处的出液量要大于远离出液端处的出液量,导致电解液的出液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电解液通过泵从储液罐输送到正极液流框上的进液口,流经进液端主流道,再由多级分流道汇聚在中空部分,进行反应,在重复操作从正极出液口流出,回到储液罐,完成一个循环,使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均匀一致性,但该方式进通过多级分流道进行分流汇聚,但随着电解液的流动,靠近出液端处的出液量要大于远离出液端处的出液量,导致电解液的出液不够均匀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通孔,所述框体的旁侧设有两个汇流管,且每个所述汇流管均与框体一侧壁上的三个通孔相连通;
7.还包括:
8.滑动件,设置在框体上,且所述滑动件与六个通孔相对接;
9.注流件,设有两个,两个注流件对称位于框体的旁侧,且每个所述注流件均与一个汇流管相连通;
10.控制件,呈t型结构设置,且所述控制件套设在两个注流件的出液端上,所述控制件分别与两个注流件相抵触。
11.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移动螺杆,所述移动螺杆设有两个,两个移动螺杆间隔位于框体内,且每个所述移动螺杆均位于框体一侧上三个通孔的旁侧,每个所述移动螺杆上均套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堵塞块,且每个所述堵塞块的侧壁均可与一个通孔抵触插接,每个堵塞块的外侧壁均与框体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每个所述堵塞块的侧壁均为半圆状结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移动螺杆转动,使套设在其上的堵塞块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因堵塞块的半圆状机构,使堵塞块在移动的过程因框体的抵触而在框体内滑动,将通孔打开。
13.优选的,每个所述移动螺杆的两端均设有滑动块,且每个所述滑动块均与框体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滑动块均与框体弹簧连接,所述框体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一个滑动块与一个移动螺杆固定连接,两个同侧的滑动块上均转动设有转动盘,且每个所述转动盘均与一个移动螺杆固定连接,所述框体的旁侧水平设有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盘的侧壁转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移动螺杆转动,并随着堵塞块移动的过程中,堵塞块抵触移动螺杆,使移动螺杆产生位移,从而带动其两端的滑动块在框体内滑动,同时一个转动盘转动,通过伸缩杆的连接,使另一个转动盘同步转动,两个移动螺杆可以同时转动,将两侧的通孔打开。
15.优选的,每个所述注流件均包括盛液箱,所述盛液箱竖直设置,且所述盛液箱的下段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内滑动设有抵触辊,所述抵触辊的一端延伸至盛液箱内并与盛液箱的内侧壁相贴合,抵触辊的另一端延伸至出液管内,所述抵触辊的中段与盛液箱的外侧壁弹簧连接,每个所述出液管均与一个汇流管相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需要向框体内进行注液时,移动控制件并按压抵触辊,使抵触辊的一端不与盛液箱的内侧壁相贴合,使盛液箱内的液体能够流至出液管内,并通过出液管流至汇流管内,进行注液。
17.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t型管,所述t型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出液管上,且所述t型管内水平设有正反螺纹杆,所述正反螺纹杆与t型管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正反螺纹杆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抵触盘,每个所述抵触盘均与一个抵触辊相抵触,所述正反螺纹杆的中段设有从动伞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移动手动移动t型管,通过t型管内的抵触盘抵触抵触辊,使盛液箱内的液体能够流出,对液体的流出进行控制,实现单向液体的流出。
19.优选的,所述t型管内竖直转动设有转动杆,且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t型管并延伸出去,转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从动伞齿的旁侧,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上设有与从动伞齿啮合的主动伞齿,转动杆的一端设有转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转动转柄,带动转动杆转动,使主动伞齿带动从动伞齿转动,使套设在正反螺纹杆上的两个抵触盘相两侧移动,可同时抵触两边的抵触辊,实现双向的液体流出。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能够实现对液流的控制,实现单向或者双向的同时出液,并且通过滑动件的设置,能够使液体均匀分流之后,统一出液,使液体充分分散,具体内容如下:
22.1、设置有滑动件,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移动螺杆转动,使套设在其上的堵塞块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因堵塞块的半圆状机构,使堵塞块在移动的过程因框体的抵触而在框体内滑动,将通孔打开,驱动电机带动移动螺杆转动,并随着堵塞块移动的过程中,堵塞块抵触移动螺杆,使移动螺杆产生位移,从而带动其两端的滑动块在框体内滑动,同时一个转动盘转动,通过伸缩杆的连接,使另一个转动盘同步转动,两个移动螺杆可以同时转动,将两侧的通孔打开;
23.2、设置有注流件,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需要向框体内进行注液时,移动控制件并按压抵触辊,使抵触辊的一端不与盛液箱的内侧壁相贴合,使盛液箱内的液体能够流至出液管内,并通过出液管流至汇流管内,进行注液;
24.2、设置有控制件,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移动手动移动t型管,通过t型管内的抵触盘抵触抵触辊,使盛液箱内的液体能够流出,对液体的流出进行控制,实现单向液体的流出,转动转柄,带动转动杆转动,使主动伞齿带动从动伞齿转动,使套设在正反螺纹杆上的两个抵触盘相两侧移动,可同时抵触两边的抵触辊,实现双向的液体流出。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框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注流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图6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框体;2、汇流管;3、滑动件;31、移动螺杆;32、堵塞块;33、滑动块;34、驱动电机;35、转动盘;36、伸缩杆;4、注流件;41、盛液箱;42、出液管;43、抵触辊;5、控制件;51、t型管;52、正反螺纹杆;53、抵触盘;54、从动伞齿;55、转动杆;56、主动伞齿;57、转柄。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包括框体1,框体1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通孔,框体1的旁侧设有两个汇流管2,且每个汇流管2均与框体1一侧壁上的三个通孔相连通;
35.还包括:滑动件3,设置在框体1上,且滑动件3与六个通孔相对接;注流件4,设有两个,两个注流件4对称位于框体1的旁侧,且每个注流件4均与一个汇流管2相连通;控制件5,
呈t型结构设置,且控制件5套设在两个注流件4的出液端上,控制件5分别与两个注流件4相抵触。
36.滑动件3包括移动螺杆31,移动螺杆31设有两个,两个移动螺杆31间隔位于框体1内,且每个移动螺杆31均位于框体1一侧上三个通孔的旁侧,每个移动螺杆31上均套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堵塞块32,且每个堵塞块32的侧壁均可与一个通孔抵触插接,每个堵塞块32的外侧壁均与框体1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每个堵塞块32的侧壁均为半圆状结构,每个移动螺杆31的两端均设有滑动块33,且每个滑动块33均与框体1滑动连接,每个滑动块33均与框体1弹簧连接,框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34,且驱动电机34的输出端贯穿一个滑动块33与一个移动螺杆31固定连接,两个同侧的滑动块33上均转动设有转动盘35,且每个转动盘35均与一个移动螺杆31固定连接,框体1的旁侧水平设有伸缩杆36,且伸缩杆3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盘35的侧壁转动连接,如图1-4所示,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驱动电机34带动移动螺杆31转动,使套设在其上的堵塞块32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因堵塞块32的半圆状机构,使堵塞块32在移动的过程因框体1的抵触而在框体1内滑动,将通孔打开,驱动电机34带动移动螺杆31转动,并随着堵塞块32移动的过程中,堵塞块32抵触移动螺杆31,使移动螺杆31产生位移,从而带动其两端的滑动块33在框体1内滑动,同时一个转动盘35转动,通过伸缩杆36的连接,使另一个转动盘35同步转动,两个移动螺杆31可以同时转动,将两侧的通孔打开。
37.每个注流件4均包括盛液箱41,盛液箱41竖直设置,且盛液箱41的下段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液管42,出液管42内滑动设有抵触辊43,抵触辊43的一端延伸至盛液箱41内并与盛液箱41的内侧壁相贴合,抵触辊43的另一端延伸至出液管42内,抵触辊43的中段与盛液箱41的外侧壁弹簧连接,每个出液管42均与一个汇流管2相连通,控制件5包括t型管51,t型管5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出液管42上,且t型管51内水平设有正反螺纹杆52,正反螺纹杆52与t型管51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正反螺纹杆52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抵触盘53,每个抵触盘53均与一个抵触辊43相抵触,正反螺纹杆52的中段设有从动伞齿54,t型管51内竖直转动设有转动杆55,且转动杆55的一端贯穿t型管51并延伸出去,转动杆55的另一端延伸至从动伞齿54的旁侧,转动杆55的另一端上设有与从动伞齿54啮合的主动伞齿56,转动杆55的一端设有转柄57,如图1和图5-7所示,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移动手动移动t型管51,通过t型管51内的抵触盘53抵触抵触辊43,使盛液箱41内的液体能够流出,对液体的流出进行控制,实现单向液体的流出,转动转柄57,带动转动杆55转动,使主动伞齿56带动从动伞齿54转动,使套设在正反螺纹杆52上的两个抵触盘53相两侧移动,可同时抵触两边的抵触辊43,实现双向的液体流出,使盛液箱41内的液体能够流至出液管42内,并通过出液管42流至汇流管2内,进行注液。
38.工作原理: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移动手动移动t型管51,通过t型管51内的抵触盘53抵触抵触辊43,使盛液箱41内的液体能够流出,对液体的流出进行控制,实现单向液体的流出,转动转柄57,带动转动杆55转动,使主动伞齿56带动从动伞齿54转动,使套设在正反螺纹杆52上的两个抵触盘53相两侧移动,可同时抵触两边的抵触辊43,实现双向的液体流出,使盛液箱41内的液体能够流至出液管42内,并通过出液管42流至汇流管2内,进行注液,驱动电机34带动移动螺杆31转动,使套设在其上的堵塞块32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将通孔打开,驱动电机34带动移动螺杆31转动,并随着堵塞块32移动的过程中,堵塞块
32抵触移动螺杆31,使移动螺杆31产生位移,从而带动其两端的滑动块33在框体1内滑动,同时一个转动盘35转动,通过伸缩杆36的连接,使另一个转动盘35同步转动,两个移动螺杆31可以同时转动,将两侧的通孔打开。
39.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