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1698发布日期:2023-01-04 06:5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cn212967482u中公开一种按键开关,其包括外壳、按键组件及具备导电性的触发件;触发件与外壳直线移动连接;外壳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具备导电性的接电件;俯视时每个接电件均与触发件重合;按键组件设置在外壳上、且与触发件连接,按键组件能够带动触发件直线移动、使触发件与各接电件同步断开或者相抵。此按键开关仅能在控制单条电路,只能控制电路通电或断电,功能单一,使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至少一条电路、使用范围更广的按键开关。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按键开关,包括外壳和活动设置在外壳上的按键组件,外壳上设有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第一接线端子在外壳内设有第一静触点,第二接线端子在外壳内设有第二静触点,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之间为绝缘间隙,第三接线端子的动触点在置于绝缘间隙内,按键组件能够带动动触点移动、使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或第二静触点相抵。第一接线端子或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连接在单条电路中,或者第一接线端子和及第三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及第三接线端子各连接一条电路,按键开关功能不再单一,扩大其使用范围。
6.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7.更具体的方案,第三接线端子包括延伸出外壳的固定部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活动部,活动部一端和固定部相抵,按键组件带动活动部另一端移动,活动部另一端移动设有所述动触点。固定部固定、活动部移动的分体设计,不影响固定部接线,避免第三接线端子因金属疲劳而折断。
8.更具体的方案,固定部顶部设有挡片,挡片上设有插孔,活动部一端设有插块,外壳内设有第一弹簧,插块插入插孔,第一弹簧使活动部和挡片底面保持相抵。活动部一端和固定部相对固定以保持相抵,方便活动部另一端移动。
9.更具体的方案,固定部顶部弯折出挡片,固定部和挡片呈
“”
字形,便于活动部和挡片保持相抵。
10.更具体的方案,活动部一端向挡片弯折有弧形部,弧形部顶部延伸出所述插块。活动部制作容易,活动部通过弧形部与挡片保持相抵。
11.更具体的方案,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在竖直方向上重合,第一静触点位于第二静触点上方,活动部和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使活动部的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相抵。第一接线端子保持与一接线端子连通。
12.更具体的方案,按键组件包括按钮、转子和第三弹簧,转子和外壳通过棘轮结构配
合,第三弹簧底部置于活动部上,第三弹簧通过转子支撑按钮,按钮按下,转子和第三弹簧下移并下压活动部,使活动部的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相抵,第三弹簧使按钮复位。第奇数次按压按钮,动触点和一静触点相抵,第偶数次按压按钮,动触点和另一静触点相抵。
13.更具体的方案,活动部设有定位孔和插入定位孔的套筒,套筒顶部封闭、底部敞开,套筒底部设有凸沿,第二弹簧顶部从套筒底部插入套筒内并与套筒顶部相抵,使凸沿和活动部底面相抵,第三弹簧底部套在套筒上并与活动部顶面相抵。套筒同时定位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防止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偏移导致按键开关失效,同时方便按键开关组装。
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5.(1)第一接线端子或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连接在单条电路中,或者第一接线端子和及第三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及第三接线端子各连接一条电路,按键开关功能不再单一,扩大其使用范围。
16.(2)其次,固定部固定、活动部移动的分体设计,不影响固定部接线,避免第三接线端子因金属疲劳而折断。活动部一端和固定部相对固定以保持相抵,方便活动部另一端移动。固定部和活动部分别一体成型,便于制造。
17.(3)再有,套筒同时定位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防止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偏移导致按键开关失效,同时方便按键开关组装。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实施例一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按键开关,包括外壳1和活动设置在外壳1上的按键组件9,外壳1上设有第一接线端子2、第二接线端子3和第三接线端子4,第一接线端子2在外壳1内设有第一静触点21,第二接线端子3在外壳1内设有第二静触点31,第一静触点21和第二静触点31之间为绝缘间隙10。
24.本实施例中,第三接线端子4包括延伸出外壳1的固定部5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活动部6,活动部6一端和固定部5相抵,按键组件9带动活动部6另一端移动,活动部6另一端移动设有动触点61,第三接线端子4的动触点61在置于绝缘间隙10内。具体地,固定部5顶部弯折出挡片51,固定部5和挡片51呈“7”字形,挡片51上设有插孔52。活动部6一端向挡片51弯折有弧形部62,弧形部62顶部延伸出插块63。插块63插入插孔52,活动部6的弧形部62和外壳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41,第一弹簧41使活动部6和挡片51底面保持相抵。
25.第一静触点21和第二静触点31在竖直方向上重合,第一静触点21位于第二静触点31上方。活动部6和外壳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7,第二弹簧7使活动部6的动触点61与第一静触点21相抵。具体地,活动部6设有定位孔60和插入定位孔60的套筒8,套筒8顶部封闭、底部敞开,套筒8底部设有凸沿81,第二弹簧7顶部从套筒8底部插入套筒8内并与套筒8顶部相抵,
使凸沿81和活动部6底面相抵。外壳1内可以对应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7底部设置相应的定位结构,如定位柱或定位槽,如图3所示,第一弹簧41底部位于定位槽内,第二弹簧7底部套在定位柱上。
26.按键组件9包括按钮91、转子92和第三弹簧93,转子92和外壳1通过棘轮结构配合,第三弹簧93底部套在套筒8上并与活动部6顶面相抵,第三弹簧93通过转子92支撑按钮91,按钮91按下,转子92和第三弹簧93下移并下压活动部6,使活动部6的动触点61与第二静触点31相抵,第三弹簧93使按钮91复位。其中,按钮91、转子92和外壳1之间的配合结构在申请人的cn212967482u专利中公开,此处不再详述。
27.第一接线端子2、第二接线端子3和第三接线端子4均连接在电路中,动触点61和第一静触点21相抵,第一接线端子2和第三接线端子4连通导电。按钮91按下,转子92下移、转动并压缩第三弹簧93、第二弹簧7,使动触点61和第一静触点21脱离接触、动触点61移动与第二静触点31相抵,松开按钮91,第三弹簧93推动按钮91复位、转子92和外壳1相抵,此时,动触点61移动仍与第二静触点31相抵,第二接线端子3和第三接线端子4连通导电。再次按下按钮91,转子92下移、转动,第三弹簧93推动按钮91复位、转子92和外壳1相抵,第二弹簧7推动活动部6上移,动触点61移动与第二静触脱离,动触点61和第一静触点21相抵。重复上述过程,利用棘轮结构,实现第奇数次按压按钮91,动触点61和一静触点相抵,第偶数次按压按钮91,动触点61和另一静触点相抵。
28.另一实施例,第三接线端子4均连接在电路,第一接线端子2或第二接线端子3连接在电路中,这样,按键开关通过按压按钮91实现电路的通电和断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