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站天线美化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6630发布日期:2023-03-29 10:0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站天线美化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基站美化天线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站天线美化罩。


背景技术:

2.天线系统中,常常用天线罩来保护天线,以使其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不仅可延长天线的使用寿命,而且使天线更具隐蔽性,当前,由于人们担忧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对在居住环境附近安装天线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各地时有居民反对在自家附近安装天线的报道,造成天线的安装成本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现有的天线罩设计时未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影响自然景观和城市形象,因此,具有环境友好性的美化天线罩不断涌现。
3.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现有公开号cn213184589u公开一种5g基站美化天线罩,虽然具备可依据实际需要调整罩体高度和损坏部分的维护成本低的效果,但是在使用时高度调节较为不便,同时美化罩在进行安装时较为不便,需要在美化罩至少三个方位依次进行限位固定。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站天线美化罩,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美化罩,以解决现在的敢美化罩安装固定较为不便和高度调节不便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一种基站天线美化罩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基站天线美化罩,包括第一罩体,所述第一罩体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罩体,所述第二罩体顶部贯穿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第二罩体顶部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有挡雨板,所述第一罩体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外壁铰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罩体中部下方固定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一侧铰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固定有破壁杆,所述螺纹套外壁一侧中部开设有插孔。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呈对称状设置,所述挡雨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挡雨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
9.进一步的,所述挡雨板呈倾斜状,所述挡雨板的长度值大于第二罩体的直径值,所述散热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呈填充等距排布。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罩体顶部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罩体和螺纹套内壁均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套使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呈圆周等距排布,所述第二连接环外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支撑
杆一端与第一连接轴固定。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中部一侧贯穿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轴固定。
13.进一步的,所述破壁杆设置四组,四组所述破壁杆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每组所述破壁杆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破壁杆分别位于底板底部四角,所述破壁杆与底板靠近第一罩体一侧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破壁杆底端呈尖端。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螺纹套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转动,带动底部的第一连接环向上移动,将一个加长杆插入插孔中进行转动,杠杆原理使得螺纹套转动更加轻便,带动底部的第一连接环向上移动,第二支撑杆底部向第一罩体处靠拢,第二连接环向下移动,第一支撑杆也进行移动改变与第二连接环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破壁杆插入地面对底板和第二支撑杆进行限位即可,从而达到美化罩固定便捷宽度同时稳定的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第二罩体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转动,使得第二罩体可以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改变罩体的整体高度,挡雨板的长度值大于第二罩体的直径值,雨水沿着挡雨板向两侧流淌,不会流入散热孔中,散热孔设置有多个,热气从散热孔向外部扩散进行散热,从而达到高度调节便捷和散热同时进行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孔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2.1、第一罩体;2、外螺纹;3、第二罩体;4、连接杆;5、挡雨板;6、螺纹套;7、第一连接环;8、第二连接环;81、放置槽;82、第一连接轴;9、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01、矩形通孔;102、第二连接轴;11、散热孔;12、底板;13、破壁杆;14、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
27.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美化罩,包括第一罩体1,第一罩体1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罩体3,第二罩体3顶部贯穿开设有散热孔11,第二罩体3顶部固定有连接杆4,连接杆4顶部固定有挡雨板5,第一罩体1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6,螺纹套6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环7,第一连接环7外壁铰接有第二支撑杆10,第一罩体1中部下方活动套接有第二连接环8,第二连接环8一侧铰接有第一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10底部固定有底板12,底板12底部固定有破壁杆13,螺纹套6外壁一侧中部开设有插孔14,将一个加长杆插入插孔14中进行转动,杠杆原理使得螺纹套6转动更加轻便。
29.其中,连接杆4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杆4呈对称状设置,挡雨板5设置有两个,两个挡雨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4顶部固定,通过挡雨板5对顶部的雨水进行遮挡。
30.其中,挡雨板5呈倾斜状,挡雨板5的长度值大于第二罩体3的直径值,雨水沿着挡雨板5向两侧流淌,不会流入散热孔11中,散热孔11设置有多个,多个散热孔11呈填充等距排布,热气从散热孔11向外部扩散。
31.其中,第一罩体1顶部外壁开设有外螺纹2,第二罩体3和螺纹套6内壁均开设有内螺纹,外螺纹2与内螺纹配套使用,转动第二罩体3内螺纹与外螺纹2相互转动,使得第二罩体3可以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改变罩体的整体高度,转动螺纹套6内螺纹与外螺纹2相互转动,带动底部的第一连接环7向下或向上移动。
32.其中,第二支撑杆10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支撑杆10呈圆周等距排布,第二连接环8外壁开设有放置槽81,放置槽81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82,第一支撑杆9一端与第一连接轴82固定,使得第二支撑杆10底部可以进行移动,在第一罩体1放置在待安装位置时,将一个加长杆插入插孔14中进行转动,杠杆原理使得螺纹套6转动更加轻便,转动螺纹套6内螺纹与外螺纹2相互转动,带动底部的第一连接环7向上移动,第二支撑杆10底部向第一罩体1处靠拢。
33.其中,第二支撑杆10中部一侧贯穿开设有矩形通孔101,矩形通孔101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102,第一支撑杆9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轴102固定,在第二支撑杆10底部向第一罩体1处靠拢,第二连接环8向下移动,第一支撑杆9也进行移动改变与第二连接环8和第二支撑杆10之间的夹角。
34.其中,破壁杆13设置四组,四组破壁杆13分别位于四个第二支撑杆10底部,每组破壁杆13设置有四个,四个破壁杆13分别位于底板12底部四角,破壁杆13与底板12靠近第一罩体1一侧的夹角为锐角,在第二支撑杆10底部向第一罩体1处靠拢时破壁杆13触碰地面,破壁杆13插入地面对底板12和第二支撑杆10进行限位,破壁杆13底端呈尖端,使得破壁杆13更好的插入土壤中。
35.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6.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第一罩体1放置在待固定的位置,需要调节罩体整体高度时,转动第二罩体3内螺纹与外螺纹2相互转动,使得第二罩体3可以向上或向下移动,挡雨板5呈倾斜状,挡雨板5的长度值大于第二罩体3的直径值,雨水沿着挡雨板5向两侧流淌,不会流入散热孔11中,散热孔11设置有多个,多个散热孔11呈填充等距排布,热气从散热孔11
向外部扩散,在对第一罩体1进行固定,转动螺纹套6内螺纹与外螺纹2相互转动,带动底部的第一连接环7向上移动,将一个加长杆插入插孔14中进行转动,杠杆原理使得螺纹套6转动更加轻便,转动螺纹套6内螺纹与外螺纹2相互转动,带动底部的第一连接环7向上移动,第二支撑杆10底部向第一罩体1处靠拢,第二连接环8向下移动,第一支撑杆9也进行移动改变与第二连接环8和第二支撑杆10之间的夹角,此时破壁杆13触碰地面,破壁杆13底端呈尖端,使得破壁杆13更好的插入土壤中,破壁杆13插入地面对底板12和第二支撑杆10进行限位即可。
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