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1475发布日期:2023-04-20 00:0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盒,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


背景技术:

1、电池盒作为电源与电器之间的电连接部件,已经被广泛用于表计、智能设备、小家电等需要进行电气和信号连接的设备中,但是现有的电池盒存在较大问题,电池的正负极与正负极端子之间通常直接使用弹簧连接,弹簧与电池接触部位为不规则形状、不平整,且为电接触,导致阻抗较高,电连接可靠性差,尤其是在受到运输振动或其他外力影响时,有断路风险,直接引起设备失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于电表上、且能缓解电连接稳定性差问题的电池盒组件。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包括电池仓主体、电池仓盖主体、供电电池、正极导电件、以及负极导电件,所述电池仓主体和所述电池仓盖主体相组装、且两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用于安装所述供电电池,所述下腔体用于安装外部插接座,所述供电电池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一体设有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所述正极导电件包括正极导电片、以及正极插脚,所述正极导电片的接触段与所述正极电极片相配合,所述正极插脚设于所述正极导电片的连接段上并伸至所述下腔体内,所述负极导电件包括负极导电片、以及负极插脚,所述负极导电片的接触段与所述负极电极片相配合,所述负极插脚设于所述负极导电片的连接段上并伸至所述下腔体内。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电池盒组件采用上腔体和下腔体的结构,实现了对供电电池和插接座的有效固定,采用组件组装方式,使得供电电池、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的安装也更为方便,安装效率更高,采用供电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设置正负极电极片的结构、以及正负极电极片与相应正负极导电片配合的结构,能够有效保证供电电池与正负极插脚的导通,从而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供电电池能够持续不断的向外提供电能,保证了供电稳定性,且此结构的电池盒组件的正负极插脚与插接座的配合位置不会暴露于外界,通电也更安全。

4、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插脚与所述正极导电片的连接段之间设为铆接连接,所述负极插脚与所述负极导电片的连接段之间设为铆接连接。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采用铆接连接的方式,使得正极导电片和正极插脚、以及负极导电片和负极插脚的连接稳定性加,强度高,不易分离和断开。

6、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仓主体或电池仓盖主体对应所述上腔体的内壁面上设有隔离挡板,所述正极导电片的连接段和负极电极片通过所述隔离挡板隔开。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隔离挡板的设置,防止了正极导电片的连接段和负极电极片之间发生爬电现象,使用更安全,结构更合理。

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仓主体上端内壁面上固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前端面上和下端面上成组设有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所述上夹持块和所述下夹持块配合固定所述正极导电片的接触段。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的配合实现对正极导电片的接触段的有效固定,使得导电更稳定,且延伸板的设置,保证了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的强度,整体结构合理。

10、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仓盖主体的顶端壁面上设有第一抵紧结构,所述第一抵紧结构部分位于所述供电电池正极的正上方,所述延伸板的前端面或所述正极导电片的接触段上设有第二抵紧结构,所述第二抵紧结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抵紧结构和所述供电电池正极之间。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第一抵紧结构和第二抵紧结构的设置,使得正极电极片与供电电池上的连接位置处于抵紧接触状态,不易发生脱焊现象,电连接稳定性高。

12、进一步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电池仓主体和所述电池仓盖主体拼合处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电池仓主体的一侧还设有平放腔,所述平放腔与所述上腔体对应连通,所述正极导电片的固定段呈叠层结构且平放配合于所述平放腔内。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固定座的设置,增加正极导电片安装的稳定性,且正极导电片的固定段采用叠层结构,使得正极导电片的固定段强度高,不易发生扭曲变形,同时采用正极导电片的固定段平放于所述平放腔内的配合方式,达到便于安装正极导电片的目的,安装稳定性也更佳。

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电池仓盖主体的部分上还设有镂空腔,所述镂空腔对应所述平放腔设置且内部凸设有一组抵压块,所述抵压块抵紧所述正极导电片的固定段。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镂空腔对应平放腔设置,固定座结构合理,抵压块的形成,从而与上夹持块、下夹持块更好配合并将正极导电片稳固。

16、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仓主体的边缘周壁上设有焊接槽,所述电池仓盖主体设有插入所述焊接槽的焊接筋,所述焊接筋、所述焊接槽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一起。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可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产生的高频振动波使焊接筋与焊接槽的接触面分子层熔合为一体,使得电池仓主体和电池仓盖主体组装后的防水效果佳,结构合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包括电池仓主体(1)、电池仓盖主体(2)、供电电池(3)、正极导电件(4)、以及负极导电件(5),所述电池仓主体(1)和所述电池仓盖主体(2)相组装、且形成上腔体(6)和下腔体(7),所述上腔体(6)用于安装所述供电电池(3),所述下腔体(7)用于安装外部插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池(3)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一体设有正极电极片(8)和负极电极片(9),所述正极导电件(4)包括正极导电片(10)、以及正极插脚(11),所述正极导电片(10)的接触段与所述正极电极片(8)相配合,所述正极插脚(11)设于所述正极导电片(10)的连接段上并伸至所述下腔体(7)内,所述负极导电件(5)包括负极导电片(12)、以及负极插脚(13),所述负极导电片(12)的接触段与所述负极电极片(9)相配合,所述负极插脚(13)设于所述负极导电片(12)的连接段上并伸至所述下腔体(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插脚(11)与所述正极导电片(10)的连接段之间设为铆接连接,所述负极插脚(13)与所述负极导电片(12)的连接段之间设为铆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主体(1)或电池仓盖主体(2)对应所述上腔体(6)的内壁面上设有隔离挡板(14),所述正极导电片(10)的连接段和负极电极片(9)通过所述隔离挡板(14)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主体(1)上端内壁面上固设有延伸板(15),所述延伸板(15)的前端面上和下端面上成组设有上夹持块(16)和下夹持块(17),所述上夹持块(16)和所述下夹持块(17)配合固定所述正极导电片(10)的接触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盖主体(2)的顶端壁面上设有第一抵紧结构(18),所述第一抵紧结构(18)部分位于所述供电电池(3)正极的正上方,所述延伸板(15)的前端面或所述正极导电片(10)的接触段上设有第二抵紧结构(19),所述第二抵紧结构(19)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抵紧结构(18)和所述供电电池(3)正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电池仓主体(1)和所述电池仓盖主体(2)拼合处的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位于所述电池仓主体(1)的一侧还设有平放腔(21),所述平放腔(21)与所述上腔体(6)对应连通,所述正极导电片(10)的固定段呈叠层结构且平放配合于所述平放腔(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所述固定座(20)位于所述电池仓盖主体(2)的部分上还设有镂空腔(22),所述镂空腔(22)对应所述平放腔(21)设置且内部凸设有一组抵压块(23),所述抵压块(23)抵紧所述正极导电片(10)的固定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主体(1)的边缘周壁上设有焊接槽(24),所述电池仓盖主体(2)设有插入所述焊接槽(24)的焊接筋(25),所述焊接筋(25)、所述焊接槽(24)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一起。


技术总结
一种安装于电表上的电池盒组件,包括电池仓主体、电池仓盖主体、供电电池、正极导电件、以及负极导电件,电池仓主体和电池仓盖主体相组装、且两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供电电池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一体设有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正极导电件包括正极导电片、以及正极插脚,正极导电片的接触段与正极电极片相配合,正极插脚设于正极导电片的连接段上并伸至下腔体内,负极导电件包括负极导电片、以及负极插脚,负极导电片的接触段与负极电极片相配合,负极插脚设于负极导电片的连接段上并伸至下腔体内。本技术能缓解电连接稳定性差问题,安装效率也更高,且通电配合位置不会暴露于外界,通电也更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奔,罗志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欧麦特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