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簧片及使用该簧片的片式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5745发布日期:2023-02-01 02:5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簧片及使用该簧片的片式端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簧片及连接器端子,尤其是一种簧片及使用该簧片的片式端子。


背景技术:

2.连接器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必备硬件之一,随着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对连接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了性能、成本、占用体积等多维度层面,端子作为连接器的最核心的部件,连接器的相关要求也转嫁到了端子上。
3.现有的端子包括了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簧片,常见的片式端子的簧片形式为普通的扁平铜片形式,存在载流不足的缺陷,大电流通过会出现过热的情况,针对片式端子的整体,传统端子的连接处形式为点焊,存在脱焊的缺陷,在一些恶劣工况下不稳定,如高频震动工况,容易脱焊。
4.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5.1、如何提升簧片以及端子的载流能力?
6.2、如何解决簧片和端子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至少一种问题的簧片及使用该簧片的片式端子。
8.一种簧片,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内相互平行并交替设置的若干条连接筋和断开筋;
9.所述连接筋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架连接;
10.所述断开筋只有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
11.所述连接筋和所述断开筋均呈波浪状,包括了凸起部和下凹部;
12.所述连接筋的凸起部和下凹部的位置与所述断开筋的下凹部和凸起部分别对应。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呈方框状,所述连接筋和所述断开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架的两个对边相同;
14.所述连接筋和所述断开筋的分布方向为连接器端子的插入方向。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支架上设置有若干卯眼,所述卯眼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筋和所述断开筋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边上。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支架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两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筋和所述断开筋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上。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片式端子,包括上述的簧片,还包括外壳;
18.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榫头,所述榫头的位置与所述簧片上的卯眼对应,所述簧片与所述外壳通过所述榫头和所述卯眼装配;
19.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簧片有两片,且两片所述簧片相互平行。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壳包括接线部和插接部,所述接线部与插接部一体成型,所述接线部位于所述插接部的末端;
21.所述插接部整体呈中空的立方形,上下部分为用于安装所述簧片的片式结构,四周有支撑柱连接上下部分;
22.两个所述簧片分别固定于所述插接部内上下面;
23.所述簧片的连接筋和断开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接部的开口同向。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断开筋的凸起部靠近所述插接部的开口;
25.所述连接筋的凸起部远离所述插接部的开口。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插接部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卡片;
27.所述定位卡片与所述插接部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固定。
28.上述簧片由于采用了带有凸起部且交替设置的断开筋和连接筋,实现了载流好、连接稳定的特性,片式端子由于采用了榫卯装配结构,具备了高稳定、大载流的优点。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簧片的正视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簧片的侧视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片式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片式端子的分解图;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片式端子的侧视图;
3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簧片及使用该簧片的片式端子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请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簧片200,包括支架210,在所述支架210内相互平行并交替设置的若干条连接筋220和断开筋230;
41.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筋220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架210连接;所述断开筋230只有一端与所述支架210连接;
42.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筋220和所述断开筋230均呈波浪状,包括了凸起部260和下凹部270;所述连接筋220的凸起部260和下凹部270的位置与所述断开筋230的下凹部270和凸起部260分别对应。
43.在使用时,簧片200是安装在外壳100内的,具体的,平贴于外壳100的内表面,在端子的公头插入时,先与断开筋230的凸起部260接触,随着插入,会继续与连接筋220的凸起部260接触,因此插入端子时的力值会有一个递增的变化,拔出时则相反;
44.由于和端子接触的部分主要是连接筋220和断开筋230,由于簧片200设置的方式是多条连接筋220和断开筋230交替设置,因此簧片200与端子公头的接触点有多个,在端子公头与簧片200的凸起部260接触时,连接筋220和断开筋230会发生形变,由于断开筋230的一端断开为自由端,在受力后,自由端会移动并使整个断开筋230与端子的外壳100接触并导通,增加了接触面积,大幅度提升了载流能力,而连接筋220由于两端都固定,它的变形远没有断开筋230的大,因此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筋220的作用是提供较大的弹力,用于夹紧端子公头。
45.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簧片200由于采用了断开筋230,增大与壳体100的接触面积,缩短传输距离,减小电阻,从而提升提升载流能力,同时,由于采用了连接筋220,提供较大的弹力用于夹持住插入的端子公头,使连接器拥有较稳定的连接性能。
46.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架210呈方框状,所述连接筋220和所述断开筋23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架210的两个对边相同;
47.所述连接筋220和所述断开筋230的分布方向为连接器端子的插入方向。
48.更进一步地,支210架上设置有若干卯眼250,所述卯眼250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筋220和所述断开筋23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边上。卯眼250是用于将簧片200固定于外壳100上,采用榫卯结构的优势在于提升装配稳定性,具备不易松脱、载流好等特点。
49.更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210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240,两个所述限位凸起240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筋220和所述断开筋23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上。限位凸起240的作用在于限制端子公头插入后的左右位置,使端子公头在本技术所公开的端子中,无法左右晃动,具体的限位凸起240为长条状的凸起,两个限位凸起24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支架210的边长,应与端子公头的宽度相等。
5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片式端子,请参照图4-图8,包括上述的簧片200,还包括外壳100;
51.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榫头112,所述榫头112的位置与所述簧片200上的卯眼250对应,所述簧片200与所述外壳100通过所述榫头112和所述卯眼250装配;
52.在所述外壳110内,所述簧片200有两片,且两片所述簧片200相互平行。
53.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片式端子,由于使用了上述的簧片200,因此也继承了该簧片200的载流好、连接稳定的特性,并且榫卯结构的装配方式使端子整体具备抵抗高频震动的能力,提升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54.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100包括接线部120和插接部110,所述接线部120与插接部110一体成型,所述接线部120位于所述插接部110的末端;
55.所述插接部110整体呈中空的立方形,上下部分为用于安装所述簧200片的片式结构,四周有支撑柱111连接上下部分,支撑柱111的设置使外壳100具备防压合张开的能力,产品的稳定性更好,更耐用;
56.两个所述簧片200分别固定于所述插接部110内上下表面;
57.所述簧片200的连接筋220和断开筋23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接部110的开口同向。
58.更进一步地,所述断开筋230的凸起部260靠近所述插接部110的开口;
59.所述连接筋220的凸起部260远离所述插接部110的开口。
60.如图6所示,更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110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卡片300;定位卡片300从端子的侧面来看呈张开状,定位卡片300的一端固定在插接部110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向上翘起,且自由端的朝向为接线部120,由于其一端固定一端活动,且整体为金属薄片,因此具备一定的弹性,用于在端子外安装塑胶壳体的时候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将插接部110直接塞入塑胶壳体,定位卡片300会像倒刺一样被带入塑胶壳体中后,借助自身的弹性势能张开,将端子卡在塑胶壳体的内部,实现装配。
61.所述定位卡片300与所述插接部110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固定,整体稳定性更强。
6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