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头搭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49651发布日期:2023-05-05 15:2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头搭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缆头搭接,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头搭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柜在和地下的电缆进行连接时,现有的接线方式是,先在电柜的电缆口和地面的电缆井之间放入一个辅助工装,然后手动通过地面上的电缆井将地下的电缆拉上来并和辅助工装连接,人员在电缆的上端制作电缆头,制作完成后,辅助工装向上驱动电缆,电缆经过电缆口进入电柜,最终人员将电缆头和电柜内的电器元件连接。

2、现有的辅助工装功能单一,只能简单实现电缆的升降和夹持的功能,而不能帮助电缆头的制作,具体的,不能切割电缆的绝缘层,人员在制作电缆头时需要用割刀切割电缆的绝缘层,由于电柜下侧的空间狭小,割刀操作十分不便,容易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辅助工装不能切割绝缘层的缺点,提出一种电缆头搭接辅助装置,可切割电缆的绝缘层,方便电缆头的制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缆头搭接辅助装置,包括上底座,所述上底座上设置有穿线口,所述穿线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线口,所述穿线口内设置有第一夹线辊以及第二夹线辊,所述第一夹线辊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夹线辊的轴线平行,所述上底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线辊的驱动装置,所述穿线口内滑动连接有支架,所述第二夹线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上底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架沿所述穿线口滑动的滑动装置。

4、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电缆的升降,具体的,将本技术移动至电柜和电缆井之间,然后手动将电缆井下的电缆向上拉,并经过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之间,在滑动装置的作用下,支架沿穿线口向第一夹线辊运动,支架带动第二夹线辊向第一夹线辊运动,最终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将电缆夹紧,此时电缆被固定在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之间,可将电缆上的手松开,在电缆的上端制作电缆头,然后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夹线辊绕第一夹线辊的轴线转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电缆向上运动,而第二夹线辊绕第二夹线辊的轴线发生相应的转动,电缆向上穿过电柜的下侧的电缆口并靠近电柜内部的电器元件,然后人员将电缆头和电器元件连接。连接完成后,在滑动装置的作用下,支架和第二夹线辊远离第一夹线辊,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将电缆分开,然后电缆从第一出线口离开上底座,从而电缆和本技术分开,最终将本技术从电柜和电缆井之间取出。

5、进一步的,所述上底座的上侧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座,所述穿线口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之间,所述滑动座靠近所述穿线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刀片,所述上底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滑动座靠近或远离所述穿线口的控制装置。

6、通过上述设置,可对电缆进行剥皮,便于制作电缆头,具体的,当电缆被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夹住后,此时电缆的上端位于两个刀片之间,电缆包括导线和包覆在导线的外侧的绝缘层,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两个滑动座相互靠近,带动两个刀片相互靠近并切入切割层,刀片所在平面和第一夹线辊的轴线垂直,然后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夹线辊转动并带动电缆向上运动,随着电缆向上运动,电缆的绝缘层从上至下被刀片切割,当切割的长度达到一定值时,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两个滑动座远离,带动刀片分开,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夹线辊继续带动电缆向上运动并穿过电缆口,此时由于电缆的上端的相对两侧的绝缘层被切割,所以可以参考像剥香蕉一样将绝缘层剥开,然后将剥开的绝缘层用剪刀剪掉,从而将导线露出来,便于制作电缆头,当电缆头和电器元件连接后,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分开并将电缆松开,然后电缆从第一出线口离开本技术。

7、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座远离所述穿线口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上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套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

8、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滑动座沿上底座滑动更加稳定,具体的,第一导向套的轴线和第一夹线辊的轴线垂直,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导向套同轴,第一导向杆的轴线和上底座的上侧面平行。

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穿过所述滑动座并和所述滑动座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导向杆的轴线平行。

10、通过上述设置,当需要驱动滑动座时,转动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和滑动座之间相对转动,当第一螺杆和滑动座螺纹连接时,滑动座沿第一螺杆的轴线方向运动。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内转动连接有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和所述第一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和所述第二伞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伞齿轮固定连接有驱动螺钉,所述驱动螺钉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侧面。

12、通过上述设置,可方便转动第一螺杆,具体的,驱动螺钉远离第二伞齿轮的一端位于上底座的同一侧,方便上底座一侧的人员分别控制两个滑动座的运动,具体的,人员用电动螺丝刀转动驱动螺钉,驱动螺钉通过第二伞齿轮和第一伞齿轮带动第一螺杆转动。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线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底座的一侧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的半径小于所述从动齿轮的半径。

14、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一夹线辊的稳定转动,具体的,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带动第一夹线辊转动,当驱动齿轮的半径小于从动齿轮的半径时,可减小驱动电机的功率,另外,驱动电机可设置为带有自锁功能的电机从而可防止电缆的倒溜。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线辊的半径从所述第一夹线辊的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夹线辊的半径从所述第二夹线辊的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

16、通过上述设置,可防止电缆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横向偏移,具体的,当电缆被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夹住时,电缆基本位于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的中部,由于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之间的间隙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所以电缆不会向两端偏移。

1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呈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夹线辊的u字形,所述第二夹线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的两端之间,所述上底座设置有螺纹槽,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和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夹线辊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螺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内并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驱动杆上套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设置有和所述驱动杆适配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驱动槽并和所述驱动槽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在所述上底座的一侧,所述驱动轮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上底座抵接。

18、通过上述设置,当需要驱动支架时,转动驱动轮,驱动轮通过驱动杆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和螺纹槽相对转动时,第二螺杆沿第二螺杆的轴线方向运动,由于第二螺杆和支架转动连接,所以第二螺杆带动支架靠近或远离第一夹线辊,第二螺杆和驱动杆一体成型,驱动杆的横截面为方形,从而实现驱动杆和驱动轮之间的传动,而驱动杆和驱动槽之间滑动连接,从而当第二螺杆沿第二螺杆的轴线方向运动时,驱动杆也沿第二螺杆的轴线方向运动,驱动杆和驱动槽之间相对滑动,当固定螺栓拧紧时,固定螺栓和上底座抵接,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防止驱动轮转动,从而防止第二螺杆转动,进而防止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的间距发生改变,当拧松固定螺栓后,则可自由转动驱动轮。

19、进一步的,所述上底座的下方设置有滚轮。

20、通过上述设置,方便本技术的移动。

21、进一步的,所述上底座的下方设置有下底座,所述下底座和所述上底座之间通过沿竖向延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驱动所述上底座的升降。

22、通过上述设置,可调节本技术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方便本技术的移动。具体的,初始时,上底座和下底座的距离较小,从而使得本技术的高度较小,便于将本技术放至电柜的电缆口和电缆井之间,当本技术放置到位后,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上底座向上运动并靠近电缆口,当上底座向上运动后,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的间隙变大,方便人员通过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的间隙将电缆井内的电缆拉上来,驱动装置还用于驱动所述上底座的升降,从而增加了本技术的结构的紧凑性。

23、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包括下端和所述下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套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上端和所述上底座固定连接。

24、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上底座升降更加的稳定。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套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连接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26、通过上述设置,可防止第二导向杆向上从第二导向套中拔出。

27、进一步的,所述下底座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夹线辊的轴线垂直,所述支撑梁之间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平行,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梁设置有第二出线口,所述第二出线口将对应的支撑梁分成两个分梁,所述第一转轴套设置有第一转动套,所述第一转动套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转动套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二转轴套设置有第二转动套,所述第二转动套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转动套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转动套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套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转动套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转动套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并转动连接有所述滚轮,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套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转动套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并转动连接有所述滚轮。

28、通过上述设置,可将滚轮设置在下底座的下侧,从而方便本技术的移动。

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和所述第一转动套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和所述第二转动套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螺纹孔。

30、通过上述设置,实现第一转动套和第一转轴的固定,以及第二转动套和第二转轴的固定,当拧松第一螺栓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一螺纹孔脱开时,第一转动套和第一转轴之间可相对转动,当拧松第二螺栓使得第二螺栓和第二螺纹孔脱开时,第二转动套和第二转轴之间可相对转动。

3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一转动套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套转动,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二转动套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动套转动;

32、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向上转动并推动所述上底座向上运动。

33、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向上转动并推动上底座向上运动,具体的,第一转动杆的长度小于第一转动套至第二转动套之间的最短距离,从而当第一转动杆向上转动时,第一转动杆和对应的滚轮不会和第二转动套产生干涉,第二转动杆的长度小于第一转动套至第二转动套之间的最短距离,从而当第二转动杆向上转动时,第二转动杆和对应的滚轮不会和第一转动套产生干涉。

34、当本技术运动至电缆口和电缆井之间后,拧松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然后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向上转动并抬高上底座,当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向上抬高上底座后,限位凸起靠近限位槽的上端,滚轮和上底座的下侧抵接,下底座的下侧抵接在地面上,从而防止本技术发生偏移。然后电缆从电缆井伸出并从第二转动杆之间穿过,此时电缆的上端位于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之间,在滑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靠近并将电缆夹住,当电缆被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夹住后,此时电缆的上端位于两个刀片之间,电缆包括导线和包覆在导线的外侧的绝缘层,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两个滑动座相互靠近,带动两个刀片相互靠近并切入切割层,刀片所在平面和第一夹线辊的轴线垂直,然后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夹线辊转动并带动电缆向上运动,随着电缆向上运动,电缆的绝缘层从上至下被刀片切割,当切割的长度达到一定值时,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两个滑动座远离,带动刀片分开,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夹线辊继续带动电缆向上运动并穿过电缆口,此时由于电缆的上端的相对两侧的绝缘层被切割,所以可以参考像剥香蕉一样将绝缘层剥开,然后将剥开的绝缘层用剪刀剪掉,从而将导线露出来,便于制作电缆头,当电缆头和电器元件连接后,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分开并将电缆松开。

35、当需要将电缆和本技术脱开时,本技术回到初始状态,即,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转动套和第二转动套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向下转动并抬高下底座,当第一螺栓和第一螺纹孔对准时拧紧第一螺栓从而固定第一转动套和第一转轴,当第二螺栓和第二螺纹孔对准时拧紧第二螺栓从而固定第二转动套和第二转轴,其中,可以在第一转动套远离第二转动套的一侧设置第一定位块41,第一定位块41和支撑梁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42,当第二定位块42的上侧和第一定位块41抵接时,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螺栓对准,可以在第二转动套远离第一转动套的一侧设置第三定位块43,第三定位块43和支撑梁固定连接,第二转动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定位块44,当第三定位块43和第四定位块44的上侧抵接时,第二螺栓和第二螺纹孔对准。当下底座被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抬高时,下底座和地面脱开,滚轮和地面抵接,伸缩杆缩短,限位凸起沿限位槽向下滑动并靠近限位槽的下端,此时,第二转动杆和第一转动套之间形成第一避让口,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之间形成第一避让空间,第二转动套和第一转动杆之间形成第二避让口,第一转动杆和分梁之间形成第二避让空间,电缆从第一出线口和上底座脱开,电缆先后经过第一避让口、第二避让空间、第二避让口、第二避让空间、第二出线口和下底座脱开,至此完成电缆和本技术的分离。

36、进一步的,所述上底座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线辊远离所述第二夹线辊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线辊远离所述第一夹线辊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有第一止挡面和用于将所述第二转动杆上的滚轮导向至所述第一止挡面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止挡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靠近所述穿线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导向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止挡面远离所述穿线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面靠近所述第一止挡面的一端向下倾斜并和所述第一止挡面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有第二止挡面和用于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的滚轮导向至所述第二止挡面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止挡面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块靠近所述穿线口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面设置在所述第二止挡面远离所述穿线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向面靠近所述穿线口的一端向下倾斜并和所述第二止挡面的下端连接;

37、所述第一止挡面呈圆弧面,当所述第二转动杆的滚轮和所述第一止挡面抵接时,所述第一止挡面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重合;

38、所述第二止挡面呈圆弧面,当所述第一转动杆的滚轮和所述第二止挡面抵接时,所述第二止挡面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重合。

39、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对上底座的稳定支撑,具体的,在第一转动杆向上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转动杆的滚轮和上底座抵接并抬高上底座,当第一转动杆继续向上转动,滚轮经过第二导向面并运动至第二止挡面,上底座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和滚轮抵接,此时第一转动杆的滚轮和第二止挡面抵接。同理,在第二转动杆向上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转动杆的滚轮和上底座抵接并抬高上底座,当第二转动杆继续向上转动,滚轮经过第一导向面并运动至第一止挡面,上底座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和滚轮抵接。此时,在上底座和电缆的重力的作用下,第一转动杆的滚轮被卡在第二止挡面和上底座之间,第二转动杆的滚轮被卡在第一止挡面和上底座之间,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对上底座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40、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伞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伞齿轮,所述第一转动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传动伞齿轮,所述第二转动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伞齿轮,所述第一传动伞齿轮和所述第三传动伞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伞齿轮和所述第四传动伞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轴套设置有阻尼套,所述阻尼套和所述第一传动轴之间设置有阻尼油,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环形凸起,所述阻尼套设置在所述环形凸起之间,所述阻尼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伞齿轮,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和所述支撑梁固定连接的衬套以及穿过所述衬套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和所述环形伞齿轮啮合的第五传动伞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从动齿轮远离所述第一夹线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六伞齿轮,所述上底座内转动连接有和所述第六伞齿轮啮合的第七伞齿轮,所述第七伞齿轮上设置有和所述第三传动轴适配的传动孔,所述第三传动轴穿过所述传动孔并和所述传动孔滑动连接。

41、通过上述设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同步转动,具体的,需要向上转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时,拧松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然后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齿轮、从动齿轮、第六伞齿轮带动第七伞齿轮转动,第七伞齿轮通过第三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五传动伞齿轮、环形伞齿轮带动阻尼套转动,阻尼套和第一传动轴之间设置有阻尼油,阻尼油可设置为硅油,在阻尼的作用下,阻尼套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伞齿轮、第三传动伞齿轮、第一转动套带动第一转动杆向上转动,另一方面,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伞齿轮、第四传动伞齿轮、第二转动套带动第二转动杆向上转动,在这个过程中,驱动电机也通过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带动第一夹线辊转动,当第一转动杆的滚轮和第二止挡面抵接时,第二转动杆的滚轮和第一止挡面抵接,此时关闭驱动电机,然后将电缆从电缆井内拉上来并被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夹住,其中,由于第三传动轴和第七伞齿轮之间滑动连接,所以在上底座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第七伞齿轮和第三传动轴之间始终可以传动,在电缆的重力的作用下,上底座对滚轮施加的向下的力变大,将刀片切入绝缘层后,然后驱动电机继续运行,驱动电机通过第一夹线辊带动电缆向上运动,而另一方面,由于上底座对滚轮向下的力变大,所以阻尼套对第一传动轴的阻尼无法继续驱动第一传动轴进一步转动,即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无法进一步向上转动,即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保持支撑上底座而不会进一步向上抬高上底座,当电缆头连接电器元件完毕后,第一夹线辊和第二夹线辊将电缆分开,此时上底座对滚轮向下的力减小,驱动电机反向运行后,驱动电机带动阻尼套反向转动,在阻尼的作用下,阻尼套带动第一传动轴反向转动,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伞齿轮、第三传动伞齿轮、第一转动套带动第一转动杆向下转动,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伞齿轮、第四传动伞齿轮、第二转动套带动第二转动杆向下转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重新抬高下底座,然后拧紧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以固定第一转动套和第二转动套,然后将本技术和电缆脱开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