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8097发布日期:2023-02-14 15:2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软母线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2.在铁路变电所的施工中,软母线制作是一道关键工序,其制作标准要求高,制作质量直接关乎送电运行后的安全性、稳定性。
3.软母线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所需长度进行切割,然后将切割后的软母线两端进行环切,在软母线环切后再将接线端子套接在软母线环切部位进行压接,然后再通过软母线两端的接线端子与需要连接的发电机、变压器与各种电器进行连接。
4.在软母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施工过程中,目前一般采用现场加工的方式进行,工人在现场进行搬运、切割、环切和压接,这种软母线施工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广和制作效率慢,但是现在也没有可以对软母线进行一体化加工的设备,导致软母线和接线端子压接施工过程中制作效率慢的问题。
5.比如申请号为cn201610366688.4的专利提出一种软母线制作一体机,该专利中提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面为平台,传动装置置于机架的平台上面并固连;送料装置置于传动装置的上面并固连;托料装置置于机架的左端并固连,承料装置置于机架的右端并滑动连接;计量装置置于机架的平台上面、右端并固连;夹紧装置和压接装置依次置于机架的平台上面、右侧并固连;切断装置置于夹紧装置和压接装置之间并固连,剥除铝线层装置置于切断装置的前面并固连;电动机和减速器、第一液压站和第二液压站置于机架内并固连,第一液压站与切断装置、第二液压站与压接装置密封连接;plc控制器与传动装置、计量装置、切断装置、压接装置、电动机和减速器、第一液压站和第二液压站信号连接。但是该文件中耐张线夹(在本技术中为接线端子)仍需人工进行放置,且需要人员进行不断进行操作,压接、加工过程繁琐,制作效率低。
6.又比如申请号为cn201921867805.0的专利提出一种变电所软母线工装集成设备,该专利中提出包括放线架、自动送线机、计长器、剪切装置、压线装置、复绕装置、导向装置和电气柜,所述放线架位于自动送线机的一侧。该变电所软母线工装集成设备,通过电气柜对计长器、剪切装置、压线装置和复绕装置的控制,配合放线架、导向装置和电气柜的使用。但是在该申请中同样存在上述专利中接线端子或耐张线夹仍需人工进行放置,且需要人员进行不断进行操作,压接、加工过程繁琐,制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来解决目前软母线和接线端子压接施工过程中制作效率慢的问题。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包括机架,沿机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调直组件、第一给料组件、切断机和液压组件,液压组件包括第二给料组件和设置在第二给料组件两侧的液压
部,两个液压部和第二给料组件沿机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液压部包括端子输送机构和压接机构,端子输送机构设置在压接机构一侧。
10.进一步的,压接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和压接部,固定部和压接部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相适配的压接槽,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端,压接部设置在机架下方,机架上开设有与压接部相适配的通孔,压接槽长度方向与机架长度方向相平行,端子输送机构垂直于压接部一侧设置。
11.进一步的,端子输送机构包括基座、推进件和端子送料件,推进件和端子送料件均设置在基座上,端子送料件包括端子放置槽,端子放置槽长度方向平行于机架长度方向,端子放置槽上设有开口,端子放置槽内竖直设有升降件,端子放置槽设置在压接部一侧,端子放置槽上端与压接部上端相平齐,推进件设置在端子放置槽远离压接部的一侧,推进件的推进端朝向压接部设置,推进件的推进端与端子放置槽上端相适配。
12.进一步的,调直机构包括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的水平调节组件和竖向调节组件,水平调节组件和竖向调节组件均包括两行交错设置的滚轮,滚轮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滚轮的外周面均为弧形,水平调节组件中的滚轮转动轴垂直于机架上端设置,竖向调节组件还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上端的板体,竖向调节组件中的滚轮转动轴垂直于板体侧面设置。
13.进一步的,第一给料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固定板竖直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第一传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传动组件均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一侧且相平行,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固定板远离第一传动组件的一侧,第一驱动电机和任一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14.进一步的,第二给料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传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固定板竖直设置在机架上,第二固定板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下板和上板,下板上端设置有凹槽,上板下端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凹槽底端和凸起底端之间设置有弹簧,第二传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传动组件分别设置在下板和上板的同一侧,两个第二传动组件相平行设置,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下板远离第二传动组件的一侧,第二驱动电机和下板上的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15.进一步的,水平调节组件远离竖向调节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转盘支架,转盘支架包括底座和竖向滑槽,竖向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竖向滑槽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杆,两个竖杆之间设有挡板,挡板上端设有千斤顶,千斤顶上端设有在两个竖杆之间滑动的放置板。
16.进一步的,转盘之间和水平调节组件之间设置有调节辊,调节辊包括立柱和两个滚筒,两个滚筒从下至上依次转动连接在立柱上端。
17.进一步的,机架上设置有控制器,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推进件、升降件、切断机、和压接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18.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显著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包括机架,沿机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调直组件、第一给料组件、切断机和液压组件,液压组件包括第二给料组件和设置在第二给料组件两侧的液压部,两个液压部和第二给料组件沿机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液压部包括端子输送机构和压接机构,端子输送机构设置在压接机构一侧。本技术通过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调直组件、第一给料组件、切断机和液压组件来完成对软母线和接线端子的机械化加工,
通过采用流水线加工的方式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软母线和接线端子压接施工过程中制作效率慢的问题。
20.2.两个第二传动组件之间距离可调的设置可以方便压接后的软母线通过第二给料组件,降低对第二给料组件造成的影响。
21.3.转盘支架和调节辊的设置可以方便软母线从转盘支架上进入水平调直组件,方便对软母线进行输送。
附图说明
2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主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中第一给料组件左视结构示意图;
24.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中液压组件右侧结构示意图;
25.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中第二给料组件左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在附图中,1-机架、2-第一给料组件、201-第一固定板、202-第一传动组件、203-第一驱动电机、3-切断机、5-第二给料组件、6-固定部、7-压接部、701-第二固定板、702-第二传动组件、703-第二驱动电机、704-弹簧、8-压接槽、9-基座、10-推进件、11-端子放置槽、12-升降件、13-水平调节组件、14-竖向调节组件、16-底座、17-竖向滑槽、18-千斤顶、19-立柱、20-滚筒、21-控制器、22-传送带、23-传动轮、24-从动轮、25-软母线、26-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1
29.如图1、图和图3所示,软母线预制成套设备,包括机架1,沿机架1长度方向依次安装有用于将软母线调直的调直组件、用于对软母线输送的第一给料组件2、用于将软母线切断的切断机3、用于将接线端子和软母线进行压接的液压组件,其中液压组件包括第二给料组件5和安装在第二给料组件5两侧液压部,两个液压部和第二给料组件5沿机架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二给料组件5用于带动软母线在两个液压部之间进行往返传动来方便将接线端子和软母线进行压接,液压部包括端子输送机构和压接机构,端子输送机构设置在压接机构一侧,端子输送机构用于将接线端子输送到压接机构上,压接机构用于对软母线和接线端子进行压接;
30.具体的,调直组件包括沿机架1长度方向依次安装的水平调节组件13和竖向调节组件14,水平调节组件13包括三个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滚轮,三个滚轮的转动轴垂直固定在机架1上端,三个机架1呈两行且交错设置;竖向调节组件14包括板体和转动连接在板体一侧的七个滚轮,板体竖直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端,七个滚轮的转动轴垂直固定连接在板体一侧,七个滚轮呈相平行的两行且交错设置在板体上;上述滚轮均围绕转动轴进行转动,上述滚轮外周面均为弧形来方便对圆形的软母线进行夹持;在对软母线进行加工时将软母线依次通过水平调节组件13和竖向调节组件14来从两个方向对弯曲的软母线进行调直,方便后续的加工;
31.第一给料组件2包括竖直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端的第一固定板201、第一传动组件202和与第一传动组件202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203,第一传动组件2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传动组件202位于在第一固定板201同一侧且相平行设置,第一传动组件202包括两个沿机架1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传动轮23,两个传动轮23外设有传送带22,两个传动轮23之间设有两个用于对传送带22进行支撑的从动轮24,第一驱动电机203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201远离第一传动组件202的一侧,第一驱动电机203的转动轴与位于第一固定板201下方的第一传动组件202传动中任一传动轮23传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03带动第一传动组件202中传动轮23进行转动,传送带22随传动轮23转动而进行移动,在软母线端部进入两个第一传动组件202之间后,在两个传送带22的夹持下会沿机架1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方便后续加工;
32.切断机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采用钢筋切断机来对软母线进行切断,钢筋切断机上切口平时处于打开状态,在需要对软母线进行切断时,操作钢筋切断机切口闭合即可完成对软母线的切段;也可以采用人工手持液压剪来对软母线进行切断;
33.压接机构设置在远离切断机3的一侧,压接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部6和压接部7,固定部6和压接部7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压接槽8,固定部6上和压接部7上的压接槽8相适配,固定部6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端,压接部7放置在机架1下方,机架1位于压接部7和固定部6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用于方便压接部7和固定部6对接的通孔,压接部7包括伸缩端向上的油缸(油缸如何通过电控的方式来驱动属于现有常规技术,再次就不再阐述),油缸上端固定连接有设有压接槽8的夹块,压接槽8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开设,端子输送机构位于压接部7一侧;
34.端子输送机构包括基座9、推进件10和端子送料件,推进件10和端子送料件均固定连接在基座9上端,端子送料件包括端子放置槽11,端子放置槽11竖直固定连接在基座9上且长度方向与机架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端子放置槽11包括两个竖直且相对称的板材,端子放置槽11内用于放置待压接的接线端子,端子放置槽11内竖直设置有升降件12,在本实施例中升降件12为电缸,升降件12上端与位于端子放置槽11内的接线端子抵接,通过升降件12升降来将接线端子逐个顶出端子放置槽11,推进件10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在端子放置槽11远离压接部7的一侧,推进件10在本实施例中为电缸,推进件10的推进端朝向压接部7设置,推进端底侧略高于端子放置槽11上端来方便对高出端子放置槽11上端的接线端子进行推动,为了方便接线端子在推进件10的推动下移动至压接部7上的压接槽8内,为了方便接线端子移动至压接槽8内,在端子放置槽11靠近压接部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搭板,通过搭板的设置来避免接线端子在被推进件10推动过程中掉落,确保接线端子在推进件10的推动下进入压接部7上的压接槽8内;
35.第二给料组件5位于两个压接部7中间,第二给料组件5安装在机架1上,具体来说第二给料组件5安装在两个固定部6之间,第二给料组件5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给料组件2结构相同,第二给料组件5用于带动软母线在两个压接部7之间进行往返移动,来方便两个压接部7对软母线的两端进行压接;
36.同时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增加本技术的自动化,在机架1上安装有控制器21,控制器21与第一驱动电机203、第二驱动电机703、推进件10、升降件12、切断机3和压接部7均电连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器21来对软母线的加工进程
进行控制。
37.使用方法,在对软母线加工时,工人首先将软母线前端依次通过水平调节组件13和竖向调节组件14并可卡接在第一给料组件2中两个传送带22之间,操作第一驱动电机203带动第一给料组件2中的传送带22朝向切断机3进行转动,第一给料组件2中传送带22在移动时会带动软母线同时移动并使软母线沿传送带22移动方向进行移动,在软母线移动至处第二给料组件5前时,根据接线端子所需人工手持切割机对软母线前端进行环切来将软母线前端外面的铝线进行剥除,在对软母线环切后,第一给料组件2继续带动软母线朝向第二给料组件5进行移动,在软母线移动至第二给料组件5处时,操作第二给料组件5中的驱动电机来与第一驱动电机203保持同样的转速来对移动至第二给料组件5出的软母线进行接力输送;
38.在所需长度的软母线经过切断机3时,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切断机3来对软母线进行切断来得到所需长度的软母线,在软母线被切断后软母线后端在经过时,同样根据接线端子所需来通过人工手持切割机对软母线后端进行环切来方便与接线端子连接;
39.此时,软母线会在第二给料组件5的带动下继续移动,与此同时,需要操作位于第二给料组件5右侧的升降件12来将端子放置槽11内的多个接线端子顶出一个,操作推进件10将顶出的接线端子推动至压接部7上的压接槽8内,操作位于第二给料组件5右侧的压接部7进行升起来将接线端子卡接在压接部7和固定部6之间的压接槽8内(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压接部7和固定部6对接线端子进行压接不会施加太大的力,仅是对接线端子进行临时卡接),软母线前端在第二给料组件5的带动下前端会直接进入接线端子内,在软母线前端环切部位进入接线端子后,操作压接部7继续升起来与固定部6配合完成对接线端子和软母线的压接固定,此时软母线前端与接线端子压接完成,操作压接部7降下放松对软母线的卡接;
40.然后开始对软母线的后端进行压接,操作第二给料组件5带动软母线后端位于第二给料组件5和位于第二给料组件5左侧的固定部6之间,操作位于第二给料组件5左侧的升降件12、推进件10和压接部7重复上述操作,压接部7在对接线端子完成临时固定后,操作第二给料组件5带动软母线后端朝向左侧的固定部6移动,在软母线后端环切部位进入接线端子内后软母线停止移动,压接部7继续升起完成对软母线后端与接线端子的压接固定,在软母线后端与接线端子压接固定后,左侧的压接部7降落松开对接线端子的压接,第二给料组件5继续对软母线朝右进行输送使其完全离开第二给料组件5,然后工作人员将加工完成的软母线取离即可。
41.也可以通过操作控制器21来控制第一给料组件2、切断机3、和液压组件对软母线进行加工,在对软母线进行切断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的转速来计算软母线通过的长度,实现数控化操作。
42.需要注意的是,本领域人员在看到工作原理和结合附图后理应想到要将调直机构、第一给料组件2、切断机3、和液压组件进行合理安装来使软母线呈一条直线通过;第一给料组件2和第二给料组件5中下方的传送带22为主传送带22,在软母线进入上下两个传送带22之间后,在下方传送带22的移动下,软母线会随之移动并带动上方的传送带22进行从动,传送带22中的从动轮24用于对传送带22产生抵接作用。
43.综上,本技术通过依次设置在机架1上的调直机构、第一给料组件2、切断机3和液
压组件来完成对软母线和接线端子的压接工作,同时加上控制器21来作为控制机构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强度,相比目前人工对软母线进行搬运、切割、剥除和压接,本技术无疑是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了工作效率,在一台设备上即可完成对软母线和接线端子的压接工作,无需进行搬运工作,工人通过操作设备即可完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效解决了目前软母线和接线端子压接施工过程中制作效率慢的问题。
44.实施例2
45.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大致相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软母线后端与接线端子压接后,软母线后端直径会变粗,虽然传送带22为橡胶材质会产生一定的变形来使软母线后端通过,但是由于软母线直径的变粗会导致传送带22的寿命和对软母线的夹持力均降低,而软母线后端在压接后只会经过第二给料组件5,所以本实施例在第二给料组件5中做出了一些优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给料组件5包括第二固定板701、第二传动组件702和第二驱动电机703,第二固定板701竖直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第二固定板701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下板和上板,下板上端设置有凹槽,上板下端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凹槽底端和凸起底端之间留有空隙且固定连接有弹簧704,第二传动组件7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传动组件702分别设置在下板和上板的同一侧,两个第二传动组件702相平行设置,两个第二传动组件702和两个第一传动组件202结构相同,第二驱动电机703设置在下板远离第二传动组件702的一侧,第二驱动电机703和下板上的第二传动组件702传动连接;
46.在软母线后端与接线端子压接后经过第二给料组件5时,由于上板和下板之间弹簧704、凹槽和凸起的设置,上板会带动上方第二传动组件702上移来方便软母线后端经过,通过将第二固定板701分为下板和上板,且上板和下板之间弹性连接,来减轻软母线后端直径变粗后对第二传动组件702中传送带22的影响。
47.实施例3
48.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结构大致相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为了方便对软母线和接线端子进行持续性压接施工,在水平调直组件左侧设有转盘支架,转盘支架用于放置预先缠绕在卷盘上的软母线,转盘支架包括底座16和竖向滑槽17,竖向滑槽17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竖向滑槽17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杆,两个竖杆之间设有挡板,挡板上端设有千斤顶18,千斤顶18上端设有在两个竖杆之间滑动的放置板;
49.在使用时将卷盘两侧转动轴通过两个竖向滑槽17放置在放置板上,通过调节千斤顶18可以对卷盘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卷盘上软母线传递到水平调直组件上;
50.同时为了方便软母线进入水平调直组件、避免卷盘上软母线缠绕直径发生变化对进入水平调直组件造成影响,在转盘支架和水平调直组件之间设有调节辊,调节辊包括立柱19和两个滚筒20,两个滚筒20从下至上依次转动连接在立柱19上端,通过调节辊的设置来对软母线进入水平调节组件13的前期高度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方便软母线进入水平调直组件。
51.目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经进行了中试,即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实验;中试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用户使用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满意度较高;现在已开始着手准备产品正式投产进行产业化(包括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调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