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气助冷的内化成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7981发布日期:2023-03-10 21:1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气助冷的内化成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喷气助冷的内化成槽。


背景技术:

2.内化成工艺是蓄电池生产的一道关键工序,主要将蓄电池加酸后放在内化成槽中利用冷却水进行降温处理。注入内化成槽内的冷却水通常处于静置状态,在实际内化成过程中,槽内各处的水温并不相同,根据实际测温统计,槽底的水温最低,自槽底至水面温度逐渐升高。正因为槽内的水温不均,导致水槽内不同位置的蓄电池冷却效果不一致,从而影响蓄电池的质量。
3.公告号为cn103943889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化成蓄电池冷却装置及冷却操作方法,其采用在槽底开设若干脉冲吹气孔,将连接液氮的脉冲吹气管安装在内化成槽的底部,利用向槽内吹送液氮来增加对冷却水的降温。该专利中采用的吹气方向是自下而上,槽内底部的水温又低于水面,并不能起到均匀各处水温的效果,并且吹气孔朝上,喷出的气体直达水面,冷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会涉及到冷却水倒灌入吹气孔的问题。
4.公告号为cn20501661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调控水温的电化成槽,其采用在槽底上悬架空心管结构的托架,空心管上开设多个朝向槽底或水平方向出气的曝气孔,该专利中空心管固定在槽底,需要承担蓄电池的重量,对于空心管的强度有一定的要求,成本上会略有增加,且会占用槽内的空间高度,曝气孔的吹气方向固定,也无法达到不同高度水温的冷却搅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喷气助冷的内化成槽,可以利用喷气方式令冷却水在槽内循环流动,达到均匀各处水温的效果。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喷气助冷的内化成槽,包括槽体以及吹气管,所述吹气管包括位于槽体内且贴合槽体内壁设置的第一横向管路、第一横向管路两端各自连接有竖向管路、与竖向管路连接且悬挂于槽体顶壁处的第二横向管路,其中一端的第二横向管路连接外部气源,另一端的第二横向管路封闭;第一横向管路在槽内至少设置一段,多段第一横向管路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管连通,第一横向管路与竖向管路通过可拆卸弯管连通,竖向管路在槽内至少设置一段,多段竖向管路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管连通,每段第一横向管路上开设多个喷气孔。
8.进一步,所述第二横向管路通过固定卡块固定于槽体顶部。
9.进一步,所述固定卡块设置两个,两个固定卡块分设于槽体内壁和外壁处,两个固定卡块的一端各自套设在第二横向管路上,两个固定卡块的另一端固定在槽体上。
10.进一步,所述槽体内的第一横向管路设置多段,多段第一横向管路彼此通过可拆卸连接管连通于同一高度,至少两段第一横向管路上的喷气孔出气方向不同,喷气孔的方
向至少包括沿槽体底部水平方向出气和相对于槽体底部斜向上出气。
11.进一步,所述槽体内至少设置两条距离槽体底部高度不同的第一横向管路,两条第一横向管路均设置于槽体同一侧内壁处,靠近槽体底部的第一横向管路上的喷气孔沿槽体底部水平方向出气,远离槽体底部的第一横向管路上的喷气孔朝向槽体底部方向出气,两条第一横向管路上的喷气孔上下交错设置。
12.进一步,两条第一横向管路的同一端共同接入同一竖向管路上,同一侧的竖向管路至少设置两段,位于上部的第一横向管路通过具有三通结构的可拆卸连接管与竖向管路连通。
13.进一步,两条第一横向管路分别与各自的竖向管路连通,两条第一横向管路上各自设有气阀。
14.进一步,所述槽体内至少设置两条距离槽体底部高度不同的第一横向管路,两条第一横向管路分设于槽体内相对的两个内壁上,两条第一横向管路上的喷气孔相对出气且出气方向均沿槽体底部水平方向出气。
15.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内化成槽采用喷气方式来达到调节水温均匀性的目的,其中所采用的吹气管可自由拼接组合,根据槽体的体积灵活布局安装,不仅不会影响蓄电池的放置空间,还可以自由调整喷气孔的出气方向,结合不同高度的水温差异,可以实现槽体内冷却水的循环流动,达到对冷却水的搅拌效果,从而减少不同位置水温的差异。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中带喷气助冷的内化成槽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9.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喷气助冷的内化成槽,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槽体1以及用于向槽体1内冷却水喷气的吹气管。本实施例中的吹气管采用可自由组合的拼接式结构,吹气管整体呈现u型结构,其中,与槽体1的底部平行设置的为第一横向管路2,第一横向管路2的两端各自连接有竖向管路5,第一横向管路2与竖向管路5通过可拆卸弯管连通(图中未标号),竖向管路5的顶部连接第二横向管路7,第二横向管路7悬挂固定于槽体1顶壁处。吹气管在槽体1内布设时,第一横向管路2和竖向管路5需贴合于槽体1的内壁设置,避免占用蓄电池的放置空间。u型吹气管其中一端的第二横向管路7连接外部气源,可以采用压缩空气,降低气源的使用成本,u型吹气管另一端进行封堵使之封闭,由此形成的吹气管可避免冷却水的倒灌。
20.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横向管路2设置成多段式拼装结构,其目的就是方便调整不同位置处喷气孔的出气方向,以达到对冷却水的流动搅拌效果。因此,布设在槽体1内的第一横向管路2需至少设置一段,如果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横向管路2采用多段式拼装组合时,相邻的第一横向管路2之间则采用可拆卸连接管3连通,此处的可拆卸连接管3需保证相连处不漏气,每一段第一横向管路2上均开设有多个喷气孔4,利用可拆卸连接管3在拼装时
调整相连的两段第一横向管路2的喷气孔4出气方向可以不同或者相同。同样地,为了满足可以在不同高度处设置第一横向管路2,上述竖向管路5也设置成多段式拼装组合结构,即槽体1内位于同一侧的竖向管路5至少设置一段,当采用多段竖向管路5进行拼装组合时,多段竖向管路5之间也通过可拆卸连接管连通。
21.为了稳定固定吹气管,上述方案中的第二横向管路7采用固定卡块8固定于槽体1的顶部。固定卡块8可以采用图2所示结构,在槽体1的内壁和外壁处各自设置一个固定卡块8,每个固定卡块8的上部设置成具有敞口的u型卡箍结构,将第二横向管路7穿设在u型卡箍结构中,u型卡箍结构敞口端通过紧固件锁紧,固定卡块8的下端通过另一紧固件(如螺钉)固定在槽体1上。
22.上述给出的方案中,对于吹气管的布设高度以及喷气孔4的出气方向设置,以下给出三个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所给出的示例:
23.实施例一:槽体1内部仅设置一条第一横向管路2(可参考图1所示沿槽体1长度方向进行设置的),该条第一横向管路2采用多段式拼装而成,图1中以三段为例进行展示,每段第一横向管路2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管3互相连通,拼装后的整条第一横向管路2位于槽体1的底部靠近槽体1的内壁处,为达到令冷却水的搅动效果,至少将其中两段的第一横向管路2上的喷气孔4出气方向设置成不同,如其中一段的喷气孔4的方向沿槽体1底部水平方向出气,另一段的喷气孔4相对于槽体1底部斜向上出气。
24.实施例二:槽体1内至少设置两条距离槽体1底部高度不同的第一横向管路2(本实施例未专门附图,可参考图1所示采用多段式结构和采用单段式横向管路6构成的两条高度不同的管路,为保证附图结构的清晰简洁,图1中将两条管路分设于槽体1的不同侧壁上进行展示,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灵活布设即可),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两条为例进行说明,两条第一横向管路2均设置于槽体1同一侧内壁处,其中一条靠近槽体1的底部进行设置,另一条则设置在靠近冷却水的水面处。两条第一横向管路2均可设置一段第一横向管路2,也可采用多段式拼装结构组合而成。将靠近槽体1底部的第一横向管路2上的喷气孔4调整至沿槽体1底部水平方向出气,将远离槽体1底部的第一横向管路2上的喷气孔4调整成朝向槽体1底部方向出气(即喷气孔4朝下),两条第一横向管路2上的喷气孔4上下交错设置,在气流的作用下促进冷却水自底部向上形成涡流,充分达到调节水温差异的理想效果。
25.上述实施例二中采用的方案,两条高度不同的第一横向管路2的同一端可以共同接入同一竖向管路5上,此时,同一侧的竖向管路5至少设置两段,位于上部的第一横向管路2则通过具有三通结构的可拆卸连接管与竖向管路5连通,位于下部的第一横向管路2则通过可拆卸弯管与竖直管路5连通。当然,两条第一横向管路2也可以与各自的竖向管路5进行连通,靠近底部的第一横向管路2相连的竖向管路5采用多段式拼装而成,靠近水面的第一横向管路2相连的竖向管路5设置一段即可,每条竖向管路5各自连接气源,两条第一横向管路2上各自设有气阀,便于单独控制。
26.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同实施例二近似,也设置两条距离槽体1底部高度不同的第一横向管路2,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这两条第一横向管路2分设于槽体1内相对的两个内壁上(本实施例省略附图),即:其中一条第一横向管路2沿槽体1长度方向的内壁靠近槽体1底部进行设置,另外一条第一横向管路2则设置在另一沿槽体1长度方向的内壁且靠近水面处,这两条第一横向管路2上的喷气孔4正好相对,且出气方向均沿槽体1底部水平方向
出气。靠近底部的第一横向管路2在气流下将槽体1底部的冷却水向另一侧推动,靠近水面的第一横向管路2在气流下将水面处的冷却水向相反一侧推动,整体形成滚动的涡流,有助于水面的高温水与槽底的低温水的快速传热,降低不同高度的水温差异。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