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输电导线CT取能装置

文档序号:33074773发布日期:2023-01-25 11:2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输电导线CT取能装置
一种高压输电导线ct取能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压输电导线ct取能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力系统,ct即current transformer的简称,即电流互感器,也称为ct取能装置,一般与高压输电导线配合使用,用于测量交流电流的大小,人们有时也利用其二次输出电流进行变换,达到电流感应电源的目的,所以在很多场合,电流感应电源被称为ct取电。
3.电流互感器是供给测量仪表和继电保护装置等启动用电流的电源。随着智能电网的开展,在架空输电线、电缆、环网柜等等上加装智能电子设备的需求增大,使得ct取能装置的应用日趋广泛。比如,在高压输电线路中,会设置相应的监控系统,高压输电线无法直接通过低压侧导线直接对监测设备、测量设备供电。所以一般多采用光伏取电。近年来出现的在高压一次母线上装设电流互感器,利用获取母线电流在互感器二次侧的感应电压再转换为上述工作电源,即 ct 取电的方法。一次母线可以为铜片、线缆。ct取能装置的安装方式有,通过螺栓安装在金属构架上(如母线架上)、直接固定在墙壁上、固定在预先制作的矩形框架上、安装在配电柜内。在高压输电导线中安装ct取能装置时,一般将ct取能装置固定在母线架上,对ct取能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只能整体转动ct取能装置,为了使得ct取能装置的角度与导线的角度相匹配,需要预先在母线架上焊接角度匹配的支撑架,然后进行安装,高空焊接作业十分危险。
4.但是现有的高压输电导线ct取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灵活的调节角度,导致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输电导线ct取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输电导线ct取能装置,包括底座、安装耳和ct取能本体,所述ct取能本体底端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耳设置有四个,所述底座内壁设有定位腔和调节腔,所述定位腔和所述调节腔连通,所述定位腔内壁转动设有齿轮,所述调节腔内壁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外壁通过弹簧一与所述调节腔内壁连接,所述调节筒内壁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内壁设有通孔,通过所述隔板将所述调节筒内壁分为外腔和内腔,所述内腔内壁滑动设有动力块,所述动力块底端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齿轮相匹配,所述动力块与所述齿轮滑动连接,所述外腔内壁滑动设有手柄,所述手柄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动力块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通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外侧于所述内腔内部套设有弹簧二。
7.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二一端与所述动力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另一端与所述内腔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设于所述底座内壁,所述连接槽
位于所述定位腔与所述ct取能本体之间,所述齿轮内壁固定套设有连接轴。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槽内壁转动设有相匹配的连接座,所述连接轴底端与所述定位腔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顶端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顶端与所述ct取能本体底端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限位槽对称设于所述调节腔内壁两侧,所述限位块对称设于所述调节筒外壁两侧,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转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齿轮、安装耳、调节筒、隔板、内腔、连接杆和弹簧二,可使动力块脱离齿轮的凹陷处,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的需要调节ct取能本体到合适的角度,无需提前焊接不同角度的支撑架,简化在高空进行安装的流程,扩大本装置的使用范围。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块、限位槽、定位腔、调节筒、连接轴和连接座,对连接座、调节筒进行支撑,避免连接座、调节筒的的位置出现偏移。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俯视刨面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3是本实用中底座的侧视刨面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安装耳;3、ct取能本体;4、定位腔;5、调节腔;401、齿轮;501、调节筒;502、弹簧一;503、隔板;504、内腔;505、动力块;506、凹槽;507、连接杆;508、弹簧二;509、手柄;601、连接槽;602、连接轴;603、连接座;701、限位槽;70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高压输电导线ct取能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耳2和ct取能本体3,所述ct取能本体3底端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耳2设置有四个,所述底座1内壁设有定位腔4和调节腔5,所述定位腔4和所述调节腔5连通,所述定位腔4内壁转动设有齿轮401,所述调节腔5内壁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有调节筒501,所述调节筒501外壁通过弹簧一502与所述调节腔5内壁连接,所述调节筒501内壁设有隔板503,所述隔板503内壁设有通孔,通过所述隔板503将所述调节筒501内壁分为外腔和内腔504,所述内腔504内壁滑动设有动力块505,所述动力块505底端侧壁设有凹槽506,所述凹槽506与所述齿轮401相匹配,所述动力块505与所述齿轮401滑动连接,所述外
腔内壁滑动设有手柄509,所述手柄509通过连接杆507与所述动力块505连接,所述连接杆507与所述通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07外侧于所述内腔504内部套设有弹簧二508,所述弹簧二508一端与所述动力块505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508另一端与所述内腔504固定连接。
2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时,将外接螺栓穿过安装耳2,将安装耳2、底座1、ct取能本体3固定在外接母线支架上,然后调节ct取能本体3到合适的角度,将ct取能本体3闭合安装在高压输电导线上,完成安装。调节ct取能本体3到合适的角度的具体步骤为,向内按动并推动手柄509,隔板503对手柄509进行支撑,使得手柄509通过限位组件沿着调节腔5滑动,手柄509围绕着齿轮401转动,手柄509带动调节筒501同步转动,调节筒501带动动力块505同步转动,动力块505通过底部侧壁的凹槽506带动齿轮401转动,弹簧一502被挤压,齿轮401通过连接组件带动底座1转动,底座1带动ct取能本体3转动,直到调节筒501移动至调节腔5的最左端,向外拉动手柄509,手柄509沿着外腔向外侧移动,手柄509带动连接杆507沿着通孔向上移动,连接杆507带动动力块505沿着调节筒501向上滑动,对隔板503和动力块505之间的弹簧二508进行挤压,直到调节筒501底部的凹槽506完全进入调节筒501,动力块505脱离齿轮401的凹陷处,弹簧一502通过自身的弹力张开,带动调节筒501沿着调节腔5反向移动,使得调节筒501复位,松开手柄509,弹簧二508张开带动动力块505沿着调节筒501向下滑动,动力块505移动至调节筒501外端复位,动力块505再次位于齿轮401的凹陷处。如果需要继续调节ct取能本体3的角度,则重复上述过程,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的需要调节ct取能本体3到合适的角度,无需提前焊接不同角度的支撑架,简化在高空进行安装的流程,扩大本装置的使用范围。
25.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高压输电导线ct取能装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槽601,所述连接槽601设于所述底座1内壁,所述连接槽601位于所述定位腔4与所述ct取能本体3之间,所述齿轮401内壁固定套设有连接轴602,所述连接槽601内转动设有相匹配的连接座603,所述连接轴602底端与所述定位腔4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602顶端与所述连接座60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603与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603顶端延伸至所述底座1外侧与所述ct取能本体3底端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701和限位块702,所述限位槽701对称设于所述调节腔5内壁两侧,所述限位块702对称设于所述调节筒501外壁两侧,所述限位块702与所述限位槽701转动连接。
2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时,手柄509带动调节筒501移动,通过调节筒501带动两侧的限位块702,限位块702对限位槽701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使得限位块702调节筒501沿着限位槽701滑动,齿轮401转动会带动其内壁的连接轴602转动,连接轴602带动连接座603沿着定位腔4转动,定位腔4对连接座603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对连接座603、调节筒501进行支撑,避免连接座603、调节筒501的的位置出现偏移。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8.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齿轮401、安装耳2、调节筒501、隔板503、内腔504、连接杆507和弹簧二508,可使动力块505脱离齿轮401的凹陷处,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的需要调节ct取能本体3到合适的角度,无需提前焊接不同角度的支撑架,简化在高空进行安装的流程,扩大本装置的使用范围。
29.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块702、限位槽701、
定位腔4、调节筒501、连接轴602和连接座603,对连接座603、调节筒501进行支撑,避免连接座603、调节筒501的的位置出现偏移。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