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0789发布日期:2023-03-24 22:2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极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锂电池得到广泛的应用,极柱是锂电池中的接线端子,一端与锂电池内部的电芯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到锂电池的外部与用电设备电连接。
3.为保证极柱在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同时,还具有更低的重量以及更小的制造成本,当前部分锂电池的极柱使用复合极柱,复合极柱由不同材质的两个柱壳扣合拼接而成,两个柱壳分别作为极柱的两端。
4.当前的复合极柱存在强度低,容易沿拼合面断裂,以及扣合拼接工艺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克服上述缺陷,使复合极柱强度更高,并且能够更加简便地实现复合极柱的两个柱壳在扣合后的固定。
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包括互相扣合的第一柱壳和第二柱壳;
7.所述第一柱壳在靠近所述第二柱壳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在靠近所述第二柱壳侧内收形成有卡接槽开口;
8.所述第二柱壳在靠近所述第一柱壳侧外凸形成有膨胀卡接榫,所述膨胀卡接榫用于从所述卡接槽开口插入所述卡接槽,所述膨胀卡接榫包括交叉连接的至少两个支臂,用于在抵压所述卡接槽的槽底后变形外扩至宽度大于所述卡接槽开口,从而限位所述膨胀卡接榫退出所述卡接槽。
9.进一步,所述卡接槽为窄端朝向所述第二柱壳的燕尾槽,并在窄端开口形成所述卡接槽开口。
10.进一步,所述膨胀卡接榫的两个支臂变形外扩后呈燕尾榫。
11.进一步,所述卡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柱壳的侧边,所述膨胀卡接榫对应所述卡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柱壳的侧边。
12.进一步,所述第一柱壳在靠近所述第二柱壳侧形成第一接合面,所述第二柱壳在靠近所述第一柱壳侧形成第二接合面,在所述膨胀卡接榫被限位退出所述卡接槽后,所述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贴合。
13.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合面延伸出所述第一柱壳侧边形成第一焊接边,所述第二接合面延伸出所述第二柱壳侧边形成第二焊接边。
14.进一步,所述v形卡接槽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接榫对应每个所述卡接槽设置有一个。
15.进一步,所述第一柱壳为紫铜材质。
16.进一步,所述第二柱壳为铝材。
17.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柱壳在靠近第二柱壳侧开设卡接槽,卡接槽在靠近第二柱壳侧内收形成卡接槽开口;第二柱壳在靠近第一柱壳侧外凸形成膨胀卡接榫,膨胀卡接榫用于从卡接槽开口插入卡接槽,在第一柱壳与第二柱壳靠近扣合的过程中,膨胀卡接榫的各支臂在抵压卡接槽的槽底后变形外扩至宽度大于卡接槽开口,从而限位膨胀卡接榫退出卡接槽,进而在第一柱壳与第二柱壳扣合时,自动实现第一柱壳与第二柱壳的卡接固定,卡接固定后不易分离,具有更高的强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柱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柱壳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柱壳与第二柱壳拼合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柱壳与第二柱壳拼合前的分解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膨胀卡接榫抵压卡接槽槽底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膨胀卡接榫变形外扩至宽度大于卡接槽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24.标号说明:1-第一柱壳,2-第二柱壳,3-卡接槽,4-卡接槽开口,5-卡接榫,6-支臂,7-第一接合面,8-第二接合面,9-第一焊接边,10-第二焊接边,11-窄端,12-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互相扣合的第一柱壳1和第二柱壳2,所述第一柱壳1与第二柱壳2由两种不同的导电材质制成,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柱壳1为紫铜材质,所述第二柱壳2为铝材,所述第一柱壳1和第二柱壳2同样也可以分别由现有任意一种复合极柱的两种导电材质制成,不具体限定;
27.重点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一柱壳1在靠近所述第二柱壳2侧开设有卡接槽3,所述卡接槽3设置的数量以及位置不具体限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槽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接槽3设置在所述第一柱壳1的四周侧边,所述卡接槽3靠近所述第二柱壳2一端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二柱壳2一端的宽度,所述卡接槽3在靠近所述第二柱壳2侧内收形成有卡接槽开口4;
28.重点结合图4-6所示,所述第二柱壳2在靠近所述第一柱壳1侧外凸形成有膨胀卡接榫5,所述膨胀卡接榫5对应每个所述卡接槽3设置有一个,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膨胀卡接榫5对应所述卡接槽3设置在所述第二柱壳2的四周侧边,所述膨胀卡接榫5用于从所述卡接槽开口4插入所述卡接槽3,所述膨胀卡接榫5包括交叉连接的多个支臂6,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重点结合图5所示,在产生变形前,所述膨胀卡接榫5长度大于所述卡接槽3的槽深,在所述第一柱壳1与第二柱壳2扣合的过程中,膨胀卡接榫5的两个支臂6抵压所述卡接槽3的槽底后,受压变形外扩至宽度大于所述卡接槽开口4的宽度,再重点结合图6所示,从而限位所述膨胀卡接榫5退出所述卡接槽3,使得第一柱壳1与第二柱壳2互相卡接固定,所述第一柱壳1在靠近所述第二柱壳2侧形成第一接合面7,所述第二柱壳2在靠近所述第一柱壳1侧形成第二接合面8,在所述膨胀卡接榫5完全变形被限位退出所述卡接槽3后,所述第一接合面7与第二接合面8密封贴合,进而形成一个复合极柱,复合极柱可以用作
锂电池的正极或负极;
29.重点结合图4-6所示,为使第一柱壳1与第二柱壳2间的连接更加可靠,所述第一接合面7延伸出所述第一柱壳1四周侧边形成第一焊接边9,所述第二接合面8延伸出所述第二柱壳2四周侧边形成第二焊接边10,在通过卡接槽3与膨胀卡接榫5将第一柱壳1与第二柱壳2卡接固定后,还可以通过超声波或激光焊接将第一焊接边9与第二焊接边10进行焊接。
30.重点结合图4-6所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槽3为窄端11朝向所述第二柱壳2的燕尾槽,并在窄端11开口形成所述卡接槽开口4,所述膨胀卡接榫5的两个支臂6变形外扩后呈燕尾榫,所述膨胀卡接榫5在变形前各处宽度均与所述卡接槽开口4宽度相等,在膨胀卡接榫5两个支臂6变形外扩后,两个支臂6间的夹角12张开呈180度,使膨胀卡接榫5底部填满所述卡接槽3。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扣合的第一柱壳(1)和第二柱壳(2);所述第一柱壳(1)在靠近所述第二柱壳(2)侧开设有卡接槽(3),所述卡接槽(3)在靠近所述第二柱壳(2)侧内收形成有卡接槽开口(4);所述第二柱壳(2)在靠近所述第一柱壳(1)侧外凸形成有膨胀卡接榫(5),所述膨胀卡接榫(5)用于从所述卡接槽开口(4)插入所述卡接槽(3),所述膨胀卡接榫(5)包括交叉连接的至少两个支臂(6),用于在抵压所述卡接槽(3)的槽底后变形外扩至宽度大于所述卡接槽开口(4),从而限位所述膨胀卡接榫(5)退出所述卡接槽(3)。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3)为窄端(11)朝向所述第二柱壳(2)的燕尾槽,并在窄端(11)开口形成所述卡接槽开口(4)。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膨胀卡接榫(5)具有两个支臂(6),所述膨胀卡接榫(5)的两个支臂(6)变形外扩后呈燕尾榫。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3)设置在所述第一柱壳(1)的侧边,所述膨胀卡接榫(5)对应所述卡接槽(3)设置在所述第二柱壳(2)的侧边。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壳(1)在靠近所述第二柱壳(2)侧形成第一接合面(7),所述第二柱壳(2)在靠近所述第一柱壳(1)侧形成第二接合面(8),在所述膨胀卡接榫(5)被限位退出所述卡接槽(3)后,所述第一接合面(7)与第二接合面(8)密封贴合。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面(7)延伸出所述第一柱壳(1)侧边形成第一焊接边(9),所述第二接合面(8)延伸出所述第二柱壳(2)侧边形成第二焊接边(10)。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3)设置有多个,所述膨胀卡接榫(5)对应每个所述卡接槽(3)设置有一个。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壳(1)为紫铜材质。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壳(2)为铝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锂电池复合极柱压合结构,包括互相扣合的第一柱壳和第二柱壳;所述第一柱壳在靠近所述第二柱壳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在靠近所述第二柱壳侧内收形成有卡接槽开口;所述第二柱壳在靠近所述第一柱壳侧外凸形成有膨胀卡接榫,所述膨胀卡接榫用于从所述卡接槽开口插入所述卡接槽,所述膨胀卡接榫包括交叉连接的至少两个支臂,用于在抵压所述卡接槽的槽底后变形外扩至宽度大于所述卡接槽开口,从而限位所述膨胀卡接榫退出所述卡接槽。本实用新型使复合极柱强度更高,并且能够更加简便地实现复合极柱的两个柱壳扣合后的固定。合后的固定。合后的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方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佳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8
技术公布日:2023/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