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05053发布日期:2023-09-09 19:2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池。


背景技术:

1、目前的储能电池,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电池组,电池组一般固定在壳体的内腔的底部,且电池组的顶部一般与壳体顶部存在空隙,这样导致储能电池的抗压能力全靠壳体本身的材料强度进行支撑,导致储能电池的抗压能力较差。

2、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储能电池,以提升储能电池的抗压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池,以提升储能电池的抗压能力。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储能电池,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固定支架和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中的电池组;

4、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顶壳,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与所述顶壳相抵。

5、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用于承载电池组的第一支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若干个门形支撑架,且所述门形支撑架的顶面与所述顶壳的底面相抵以支撑所述顶壳。

6、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输入输出控制线路板,所述输入输出控制线路板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7、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控制线路板分别与所述输入接口和所述输出接口电连接。

8、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左壳、右壳、前壳和后壳;

9、所述底壳、所述顶壳、所述左壳、所述右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组合形成用于容置电池组的内腔,且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内腔中。

10、可选地,所述左壳和所述右壳均设置有通风孔;

11、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和所述输入输出控制线路板之间形成气流流道,且所述气流流道之间设置有导流风扇,所述导流风扇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气流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左壳上的通风孔和所述右壳上的通风孔。

12、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太阳能充电控制线路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太阳能充电板的充电接口;

13、所述太阳能充电控制线路板分别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池组。

14、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bms线路板,所述bms线路板分别电连接所述太阳能充电控制线路板、所述输入输出控制线路板和所述电池组;

15、所述太阳能充电控制线路板和所述bms线路板分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相对的两侧,所述太阳能充电控制线路板的板面朝向所述左壳,所述bms线路板的板面朝向所述右壳。

16、可选地,所述左壳的一端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壳固定连接;

17、所述右壳的一端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壳固定连接;

18、所述前壳的一端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壳固定连接;

19、所述后壳的一端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壳固定连接。

20、可选地,所述顶壳上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

21、可选地,所述左壳设置有第一提手分部,所述顶壳上对应所述第一提手分部设置第二提手分部,所述第一提手分部和所述第二提手分部组合形成第一提手;

22、所述右壳设置有第三提手分部,所述顶壳对应所述第三提手分部设置有第四提手分部,所述第三提手分部和所述第四提手分部组合形成第二提手;

23、所述第一提手和所述第二提手的底部均设置有软胶垫。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抵触底壳和顶壳,从而使顶壳所承受的压力能通过固定支架传递至底壳,且电池组不会受到过大的压力,固定支架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储能电池的抗压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固定支架(2)和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2)中的电池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2)上的输入输出控制线路板(4),所述输入输出控制线路板(4)与所述电池组(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左壳(13)、右壳(14)、前壳(15)和后壳(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13)和所述右壳(14)均设置有通风孔(10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上还设置有太阳能充电控制线路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太阳能充电板的充电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上还设置有bms线路板(8),所述bms线路板(8)分别电连接所述太阳能充电控制线路板、所述输入输出控制线路板(4)和所述电池组(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13)的一端与所述底壳(1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壳(1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12)上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模块(6),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6)与所述电池组(3)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13)设置有第一提手(91)分部,所述顶壳(12)上对应所述第一提手(91)分部设置第二提手(92)分部,所述第一提手(91)分部和所述第二提手(92)分部组合形成第一提手(91);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根连接螺杆(100),所述连接螺杆(100)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壳(11),另一端连接所述顶壳(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储能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固定支架和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中的电池组;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顶壳,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与所述顶壳相抵;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用于承载电池组的第一支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若干个门形支撑架,且所述门形支撑架的顶面与所述顶壳的底面相抵以支撑所述顶壳。本实施例的储能电池的抗压能力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大然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