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6182发布日期:2023-04-05 13:4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高比能量、大比功率、长寿命的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芯被大量应用于纯电动汽车(b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圆柱体电芯作为最早兴起的一种动力电芯形式,目前仍被大量应用于商业电动汽车中。对于圆柱体电芯,传统的成组方式中两列电芯间会穿插一张液冷板用于带走电芯产生的热量。这样的布局可以有效地防止电芯因高温导致的性能劣化,但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电芯组空间。较多较大的电芯间隙导致了整体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降低,能量密度降低。这与电动汽车上电池包的高利用率高能量密度的发展目标相悖。

2、而取消电芯间的液冷板,应用底部液冷技术,虽然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但是冷却效率不高,电芯温度分布不均匀,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明显的性能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兼顾电池包空间利用率与散热效率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

3、外壳,设有一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

4、多个单体电池,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彼此并联连接,所述单体电池包括顶壁、底壁和连接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容置空间内除去所述单体电池的空间为第一间隙,所述顶壁靠近所述开口,所述单体电池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顶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者形成预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外壳电连接;

5、导热部,至少填充于部分所述第一间隙中,且所述导热部贴合所述外壳及所述侧壁。

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自所述单体电池至所述开口的方向,所述导热部与所述第一电极相间隔,且所述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靠近所述底壁的一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电池单元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单体电池的投影总面积为a1,外壳的投影总面积为a2,满足以下关系:0.65≤a1/a2<1。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的端板,所述导热部与所述端板相接触;

9、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液冷装置,所述液冷装置连接于所述端板背离所述导热部的一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元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开口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所述盖板设有通孔;

11、汇流盘,所述汇流盘位于所述单体电池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汇流盘设有朝背离所述单体电池方向延伸凸出的输出端子,所述输出端子插设于所述通孔中。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元还包括:

13、绝缘部,所述绝缘部环绕所述输出端子设置,且至少部分所述绝缘部设于所述通孔中并位于所述输出端子和所述盖板之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电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元设有多个,多个电池单元堆叠设置且彼此电连接;

16、所述外壳为棱柱形,相邻单体电池的所述外壳相互紧密贴合。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元设有多个,所述多个电池单元通过所述输出端子串联,相邻的所述外壳之间相互绝缘设置。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体电池为圆柱形结构,相邻的单体电池之间相切接触,邻近外壳的单体电池与外壳相切接触。

19、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一方面通过在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空隙中填充导热部,可利用导热部将单体电池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外壳以达到散热的目的,使单体电池各部位的热量分布均匀,从而有效利用单体电池间空隙并减缓单体电池的性能劣化;另一方面,电池单元内的各个单体电池是并联的,整个电池单元可当做一体,可忽略导热部与各单体电池接触带来的短路问题,且电池单元的外壳与第二电极电连接,即外壳作为整个电池单元的电极,可方便将电池包中的各个电池单元电连接起来。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单元(1),所述电池单元(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沿自所述单体电池(20)至所述开口(101)的方向,所述导热部(30)与所述第一电极(200)相间隔,且所述导热部(30)位于所述第一电极(200)靠近所述底壁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单元(1)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单体电池(20)的投影总面积为a1,外壳(10)的投影总面积为a2,满足以下关系:0.65≤a1/a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与所述开口(101)相对设置的端板(120),所述导热部(30)与所述端板(120)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1)还包括:盖板(40),所述盖板(40)盖合所述开口(101)并与所述外壳(10)相连接,所述盖板(40)设有通孔(4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1)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0)与所述外壳(10)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电池单元(1)堆叠设置且彼此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1)设有多个,所述多个电池单元(1)通过所述输出端子(500)串联,相邻的所述外壳(10)之间相互绝缘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20)为圆柱形结构,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20)之间相切接触,邻近外壳(10)的单体电池(20)与外壳(10)相切接触。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外壳,设有一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多个单体电池,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彼此并联连接,容置空间除去单体电池的空间为第一间隙,单体电池设有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位于单体电池靠近开口的一侧壁,单体电池的外壁形成与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外壳电连接;导热部,至少填充于部分第一间隙中,导热部贴合外壳及单体电池。本申请通过导热部将单体电池的热量带走,并且不会造成各单体电池之间的短路。

技术研发人员:徐伦,何永武,曾琨,高宇心,王宝玉,陈辉,张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