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6134发布日期:2023-04-05 13:4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用于电连接技术领域的连接器一般采用插头和插座组成,部分产品为了插拔方便,通常在插头上设置用于施力的提手。这种提手无法承受过大拉力,且占用过多空间,影响用户安装使用。

2、cn210838231u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的插头及连接器,它的目的是解决反复插拔插头,提手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该技术方案:提手,包括握持部和形成在握持部两端上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为连接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其中另一为连接头;连接孔包括第一子孔,连接头包括颈部和与颈部连接的限位部,限位部能够从第一子孔的一侧穿过第一子孔至第一子孔的另一侧,以使颈部位于第一子孔内,限位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子孔的直径。亦即,连接器的插头,其颈部位于第一子孔内使得壳体与提手形成有效连接,限位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子孔的直径,如此,利用限位部避免颈部从第一子孔脱出,从而避免提手从壳体上脱落。其不足之处在于:

3、连接器的插头通常是塑胶外壳,拉手直接枢接外壳上,枢接轴与插头接触面积小,且要经常转动,塑料外壳强度低,容易导致连接器上的枢接孔容易变形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增加了加固件,拉手枢接于加固件,不再直接枢接于插头本体,从而可有效降低拉手对插头本体的损坏。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连接器插头,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插头本体、拉手和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安装在所述插头本体上,所述拉手至少枢接于所述加固件。

3、本申请增加了加固件,拉手枢接于加固件,不再直接枢接于插头本体,从而可有效降低拉手对插头本体的损坏。

4、可选的,所述拉手可以仅枢接在所述加固件上;也可以一部分枢接在所述加固件上,剩余部分枢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上。这两种方式都可在提拉插头时通过加固件分担提拉产生的力,从而降低拉手对插头本体的损坏。

5、可选的,所述加固件的强度大于所述插头本体的强度。

6、可选的,所述加固件具体为金属加固件,所述插头本体具体为塑胶插头本体。

7、可选的,所述插头本体具有朝下的承接面,所述加固件具有朝上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抵接在所述承接面上。

8、可选的,所述插头本体的侧面具有第一部分,及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外凸出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下表面为所述承接面,所述第二部分至少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

9、可选的,第二部分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环绕所述插头本体分布,第二部分还可以是两个以上离散分布结构,例如,第二部分设置两个,插头本体两个相对的侧面对称分布各一个;第二部分也可设置四个,插头本体两个相对的侧面对称分布各两个;第二部分也可以设置六个,插头本体两个相对的侧面对称分布各三个,等等,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在一一列举,第二部分的数量、排布位置在此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10、可选的,第二部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小凸起、凸块等。

11、可选的,为了实现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向外凸出的效果,可以在插头本体形成向内凹陷,此时凹陷进去的部分为所述第一部分,没有凹陷进去的部分为所述第二部分;

12、可选的,为了实现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向外凸出的效果,可以在插头本体形成向外凸出,此时凸出的部分为所述第二部分,没有凸出的部分为所述第一部分。

13、可选的,所述加固件包括u形架,及设置于所述u形架下方的卡条;所述卡条的上表面为所述抵接面,所述u形架两侧设置有第一枢接孔;

14、所述插头本体设置有第二枢接孔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侧面的阻挡部,所述u形架卡在所述阻挡部上,所述第二枢接孔与所述第一枢接孔相连通;

15、所述拉手的枢接轴插接于所述第一枢接孔和所述第二枢接孔内。

16、所述插头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

17、所述插头本体还设置有用于卡装所述拉手的卡槽。位于包胶模底部与尾部电缆的结合部设有用于固定拉手u形架底部的卡槽;不使用拉手时,所述拉手u形架尾端则扣入所述卡槽内,使拉手在产品震动时不会产生异响,同时不占用其他空间。

18、所述金属加固件具体为两个金属片,分别塑封在所述插头本体两侧;所述金属加固件开设有通向外部的孔,用于枢接所述拉手。

1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连接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插头,及与所述连接器插头可插装的插座。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⑴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高强度加固件固定,增强产品整体强度,保证产品在承受较大拉力时不易变形,不易产生开裂现象。

22、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受力方向是沿对配面中心线,在产品拔出时拉力和阻力是相互作用力,保证垂直拔出。端子在对插界面中心方向无受力点,插拔不受侧向力影响从而造成使用寿命降低。

23、⑶本实用新型的加固件采用轴对称结构,在插拔时能确保产品整体受力均匀,加强抗拉强度,提供产品可靠性。

24、⑷本实用新型接器尾部增加拉手卡槽,拉手在使用时从尾部拉手卡槽处取出,不用时用放回卡槽,保证拉手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连接器插头的震动产生异响,同时不占用其他空间。

25、⑸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塑胶料拉手替换成高强度金属拉手,不仅增强整体抗拉强度,而且降低了产品占用空间,使产品在现有市场环境下更具优势。

26、⑹本实用新型连接器顶部增加开槽,在加固件与连接器装配时,适当的开槽能减小组装加固件时、插头本体与加固件之间的摩擦力。

27、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头顶部两侧的阻挡部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加强产品在受到超出设计范围外的力时,加固件产生轻微变形仍可以提供部分受力面。本实用新型将连接器从固定的母座上拔出时,对于产品拔插结构受力处的强度有严格要求,加固件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加固件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以及轴对称结构,让其能均匀受力,不易产生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本体、拉手和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安装在所述插头本体上,所述拉手至少枢接于所述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的强度大于所述插头本体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具体为金属加固件,所述插头本体具体为塑胶插头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具有朝下的承接面,所述加固件具有朝上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抵接在所述承接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的侧面具有第一部分,及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外凸出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下表面为所述承接面,所述第二部分至少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包括u形架,及设置于所述u形架下方的卡条;所述卡条的上表面为所述抵接面,所述u形架两侧设置有第一枢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还设置有用于卡装所述拉手的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加固件具体为两个金属片,分别塑封在所述插头本体两侧;所述金属加固件开设有通向外部的孔,用于枢接所述拉手。

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及与所述连接器插头可插装的插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拉手和加固件,加固件安装在插头本体上,拉手枢接于加固件。本技术增加了加固件,拉手枢接于加固件,不再直接枢接于插头本体,从而可有效降低拉手对插头本体的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吴远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乔合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