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反馈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0553发布日期:2023-03-15 00:4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路反馈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反馈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2.直流接触器一般由线圈及外部磁路、灭弧室、静触头、动触头、活动轴组件、永磁体和塑料外壳等组成,随着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桩、电池切换以及高压直流电压开关控制等节能高效的直流电设备的广泛使用,尤其是电动汽车大量开发和使用,使得直流接触器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升。
3.但是目前的直流接触器通常只有一路常开辅助反馈电路,使用者在应用中只能单点接收反馈信号;因此对使用者来说,无法进行多场景对接触器和终端设备进行监控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路反馈直流接触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通过将触点腔盖的内侧面合理的划分出个能够容纳灭弧栅的空间,使位于动触头同一侧的两个灭弧栅之间具有一个能够容纳反馈开关的空间,从而可通过动触头两侧的接触板分别与多个反馈开关相配合,以实现多信号反馈的效果。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多路反馈直流接触器,包括线圈端盖和线圈装配体,所述线圈装配体中间活动安装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上端设置有小轴,所述线圈端盖上表面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中间设置有中空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过线圈端盖且与线圈端盖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柱的中空腔内设置有环型台阶,所述移动轴上端面与环型台阶相抵触,所述小轴穿过导向柱且固定安装有动触头;所述小轴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位于动触头下表面与环型台阶上表面之间;
7.所述导向板上方安装有触点腔盖,所述触点腔盖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内均固定安装有静触头,所述静触头的下端与动触头的上表面活动接触;
8.所述触点腔盖内侧面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长方形安装槽,所述动触头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长方形安装槽的中间位置,每个所述长方形安装槽的两端位置均分别安装有灭弧栅;位于动触头同一侧的两个灭弧栅之间均设置有反馈开关安装框架,所述反馈开关安装框架设置在触点腔盖的内侧面;所述反馈开关安装框架上表面开设有反馈线通孔,所述反馈开关安装框架内均安装有若干反馈开关,所述反馈开关的反馈信号端与动触头活动接触,所述反馈开关的信号反馈线穿过反馈线通孔且与电器控制器相连。
9.优选地,所述灭弧栅包括灭弧罩和若干个灭弧排,所述灭弧罩为u型开口结构,且所述灭弧罩的开口端均朝向动触头,所述灭弧罩侧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插接孔,所述灭弧排侧面均设置有卡接块,所述灭弧排通过卡接块插接在插接孔内。
10.优选地,所述触点腔盖内侧面靠近边缘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磁铁安装槽,两个所
述磁铁安装槽分别位于动触头的两端位置处;所述磁铁安装槽内安装有磁铁。
11.优选地,所述移动轴外表面套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线圈装配体内腔底部相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移动轴外表面相连接。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路反馈直流接触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触点腔盖的内侧面在满足动触头上下移动的基础上,合理的划分出个能够容纳灭弧栅的空间,使位于动触头同一侧的两个灭弧栅之间具有一个能够容纳反馈开关的空间,从而可通过动触头两侧的接触板分别与两个反馈开关相配合,以实现多信号反馈的效果。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4.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本实用新型触点腔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本实用新型中触点腔盖结构示意图;
18.图5本实用新型中灭弧栅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说明:
20.1、线圈端盖;2、线圈装配体;3、移动轴;4、小轴;5、导向板;6、导向柱;7、动触头;8、第一压簧;9、触点腔盖;10、静触头;11、长方形安装槽;12、灭弧栅;13、反馈开关安装框架;14、反馈线通孔;15、反馈开关;16、磁铁安装槽;17、磁铁;18、拉簧;121、灭弧罩;122、灭弧排;124、插接孔;125、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2.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一种多路反馈直流接触器,包括线圈端盖1和线圈装配体2,线圈装配体2中间活动安装有移动轴3,移动轴3上端设置有小轴4,线圈端盖1上表面设置有导向板5,导向板5中间设置有中空的导向柱6,导向柱6穿过线圈端盖1且与线圈端盖1活动连接,导向柱6的中空腔内设置有环型台阶,移动轴3上端面与环型台阶相抵触,小轴4穿过导向柱6且固定安装有动触头7;小轴4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压簧8,第一压簧8位于动触头7下表面与环型台阶上表面之间;
23.导向板5上方安装有触点腔盖9,触点腔盖9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内均固定安装有静触头10,静触头10的下端与动触头7的上表面活动接触;
24.触点腔盖9内侧面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长方形安装槽11,动触头7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长方形安装槽11的中间位置,每个长方形安装槽11的两端位置均分别安装有灭弧栅12;位于动触头7同一侧的两个灭弧栅12之间均设置有反馈开关安装框架13,反馈开关安装框架13设置在触点腔盖9的内侧面;反馈开关安装框架13上表面开设有反馈线通孔14,反馈开关安装框架13内均安装有若干反馈开关15,反馈开关15的反馈信号端与动触头7活动接触,反馈开关15的信号反馈线穿过反馈线通孔14且与电器控制器相连。
25.工作原理:
26.在常规状态时,动触头7会通过其下方第一压簧8的弹性作用,向上处于支撑状态,使动触头7和静触头10的下方一直处于接触状态,此时所有的反馈开关15的反馈信号端会与动触头7相接触;而当对线圈装配体2上电时,移动轴3会电磁力的作用向下移动,继而通过小轴4带动动触头7向下移动,使动触头7与静触头10分离,并通过动触头8向下压缩第一压簧8;此时,所有的反馈开关15的反馈信号端会与动触头7断开,再通过线路板14向外部控制系统输出信号,使各个不同需求的工作人员能够分别根据各个反馈开关15及时作出反馈。
27.在本实施例中,反馈开关15可采用接触开关,通过在动触头7的侧面分别设置若干接触板,当动触头7上下移动时,可通过各个接触板分别与各个反馈开关15相对应的作用,以进行多路反馈。
28.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触点腔盖9的内侧面在满足动触头7上下移动的基础上,合理的划分出4个能够容纳灭弧栅12的空间,使位于动触头7同一侧的两个灭弧栅12之间具有一个能够容纳反馈开关15的空间,从而可通过动触头7两侧的接触板分别与两个反馈开关15相配合,以实现多信号反馈的效果。
29.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灭弧栅12包括灭弧罩121和若干个灭弧排122,灭弧罩121为u型开口结构,且灭弧罩121的开口端均朝向动触头7,灭弧罩121侧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插接孔124,灭弧排122侧面均设置有卡接块125,灭弧排122通过卡接块125插接在插接孔124内。因此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安装不同数量的灭弧排122,并能够对灭弧排122的梳密度进行调整。
30.实施例三,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触点腔盖9内侧面靠近边缘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磁铁安装槽16,两个磁铁安装槽16分别位于动触头7的两端位置处;磁铁安装槽16内安装有磁铁17。通过将触点腔盖9内侧面合理的设置出磁铁安装槽16的位置,从而当工作产生电弧时,可通过磁铁17的磁力拉动下,使得电弧向触点腔盖9的侧面运动,从而加速了电弧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使电弧快速熄灭。
31.实施例四,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移动轴3外表面套接有拉簧18,拉簧18的一端与线圈装配体2内腔底部相连接,拉簧18的另一端与移动轴3外表面相连接。从而当线圈装配体2接电后,移动轴3向下移动时,可通过拉簧18的弹性作用进行缓冲,以防止移动轴5向下移动的力过大造成设备损坏。
3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