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座装置及其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6901发布日期:2023-03-22 10:03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座装置及其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电子产品配件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机座装置及其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其相应的配件也日益增多。目前,耳机线与耳机座等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构成电子产品的元件之间接线器或备用接口。
3.难以避免的是,耳机线公头在耳机座上会频繁出现插拔操作。而市面上常规的耳机座,在单板或整机设备开机状态下,耳机线公头在高频率的插拔后,会容易产生刺耳的电流声,导致破音发生,从而严重影响用户听觉体验。另外,经常的插拔耳机会导致耳机座的端子与耳机公头之间出现磨损,可能会使得耳机座的端子的保持力偏低或耳机座的端子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座装置及其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座装置,包括座体、以及安装在座体上的主端子和多个侧端子;所述座体开设有用于外接耳机线的插孔,所述主端子设置在座体的上方侧用于与耳机线的公头相接触;所述侧端子包含设置在座体的下方侧的第一左端子和第二左端子、以及右端子;所述第一左端子和第二左端子对置在右端子的不同侧,用于分别接触至耳机线公头的不同部位;其中,所述右端子配置成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设有一引脚件,且所述引脚件与耳机线公头始终不接触。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侦测端子其主体以模内注塑的方式在引脚件上形成有塑胶件,该塑胶件配置在引脚件靠近耳机线的公头一侧,以隔开引脚件与插入至插孔内的耳机线公头。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引脚件一体形成在侦测端子的主体底部,所述塑胶件以绝缘的方式配置在引脚件与耳机线公头的头部。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件朝向侦测端子的内侧呈一弧状凸起,对应接触于耳机线的公头;所述引脚件朝向侦测端子的外侧延伸形成一焊脚。
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侦测端子的主体呈一异形结构,其沿耳机线公头的插入方向延伸形成有多个弧形板,以及沿外侧形成有至少两个焊脚。
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左端子和第二左端子对应配置成左声道端子和右声道端子,且两个左端子在座体左侧的总长度与侦测端子在座体右侧的长度相同。
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端子呈一匚型框架,其框架内部至少以合围的方式来接触耳机线公头的其中一端面,其框架沿两侧延伸形成有焊脚。
13.本技术另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耳机线以及上述的耳机座装置;其中,所述耳机线的公头具有多个台阶部,用于分别与各端子相接触,且形成在公头末端的头部与引脚件始终不接触。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5.本技术的耳机座装置,通过改变侦测端子的结构,使得侦测端子上的引脚件始终不与耳机线公头相互接触,从而在任意插拔的过程中引脚件与耳机线处于不直接接触的状态,确保了侦测端子在引脚件上检测不到电压,电流声自然大幅度消除。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在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1中耳机线公头插入至耳机座内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耳机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展示隐藏座体;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耳机座装置的主端子和各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21.图标:1-座体;2-主端子;3-第一左端子;4-第二左端子;5-右端子;6-引脚件;7-塑胶件;a-公头;b-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结合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座装置,包括座体1、以及安装在座体1上的主端子2和多个侧端子。座体1开设有用于外接耳机线的插孔,主端子2设置在座体1的上方侧用于与耳机线的公头a相接触。侧端子包含设置在座体1的下方侧的第一左端子3和第二左端子4、以及右端子5。第一左端子3和第二左端子4对置在右端子5的不同侧,用于分别接触至耳机线公头a的不同部位。其中,右端子5配置成侦测端子,侦测端子设有一引脚件6,且引脚件6与耳机线公头a始终不接触。
25.上述中的耳机座装置,通过改变侦测端子的结构,使得侦测端子上的引脚件6始终不与耳机线公头a相互接触,从而在任意插拔的过程中引脚件6与耳机线处于不直接接触的状态,确保了侦测端子在引脚件6上检测不到电压,电流声自然大幅度消除。
26.需要说明的是,座体1沿其长度方向被划分为上方侧和下方侧,分别用于安装所配属的各端子,且主端子2仅占用部分座体1的长度,而侧端子占用了大部分的座体1的长度。
另外,侦测端子的目的是为了监测耳机线是否在耳机座插接到位。在现有技术中,侦测端子的引脚件6与耳机线的公头a频繁性的直接接触,不仅容易导致端子弹力发生磨损、失效,还会因两者之间的直接接触导致额外的电压和电流的损失,由此产生刺耳的电流声、发生破音。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取消了引脚件6与耳机线公头a的直接接触,从根源上解决了插拔过程的电流声及杂音的问题。
27.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仅限定了侦测端子的引脚件6不与耳机线的公头a相接触,即可实现本技术的发明目的,其并不限制侦测端子的主体与耳机线公头a的配合关系。在其他实施例中,侦测端子可以根据需求,设计成其主体与耳机线公头a相接触或是互不接触都可,在不接触时也能通过其他端子与耳机线公头a相接触,而显然是不会影响插拔连接的效用问题。
28.在本实施例中,侦测端子其主体以模内注塑的方式在引脚件6上形成有塑胶件7,该塑胶件7配置在引脚件6靠近耳机线的公头a一侧,以隔开引脚件6与插入至插孔内的耳机线公头a。从而,通过具备绝缘功能的塑胶件7,使得引脚件6在靠近耳机线的公头a一侧相互绝缘配合。
29.其中,引脚件6一体形成在侦测端子的主体底部,塑胶件7以绝缘的方式配置在引脚件6与耳机线公头a的头部b。通过取消在耳机线公头a的头部b与侦测端子的引脚件6之间的直接接触,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插接配合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30.其中,塑胶件7朝向侦测端子的内侧呈一弧状凸起,对应接触于耳机线的公头a。引脚件6朝向侦测端子的外侧延伸形成一焊脚。在本实施例中,侦测端子的主体呈一异形结构,其沿耳机线公头a的插入方向延伸形成有多个弧形板,以及沿外侧形成有至少两个焊脚。从而,侦测端子是多次折弯的异形端子,其整体结构呈类似弓字形,以此实现接线端子的电连接、以及弹力连接等功能。
31.应当提到的是,第一左端子3和第二左端子4对应配置成左声道端子和右声道端子,且两个左端子在座体1左侧的总长度与侦测端子在座体1右侧的长度相同。其中,由左端子与右端子5相互协作组合成的侧端子,配合主端子2共同形成用于座体1的端子结构,其具备有稳固内部的作用。
32.在本实施例中,主端子2呈一匚型框架,其框架内部至少以合围的方式来接触耳机线公头a的其中一端面,其框架沿两侧延伸形成有焊脚。其中,主端子2起到电连接的核心作用,确保耳机座装置与耳机线的快速连接适配。从而,将主端子2配置成至少围合接触耳机线的公头a的端面,两者之间形成大面积的连接接触。
33.结合图2和图4,本实施例另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耳机线以及上述的耳机座装置。其中,耳机线的公头a具有多个台阶部,用于分别与各端子相接触,且形成在公头a末端的头部b与引脚件6始终不接触,以此来实现座体1与耳机线公头a任意插拔的过程中不与公头a的头部b金属直接接触,确保侦测检测在引脚件6上检测不到电压,电流声自然消除,显著提升用户听觉体验感以及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