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件和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7434发布日期:2023-05-25 01:5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弹性件和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继电器的弹性件,包括所述弹性件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继电器中的螺旋弹簧通常位于动端子的中间部位并在动端子的中间部位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但是,动端子的两个动触点分别位于动端子的两端,而不是位于动端子的中间部位,这会导致在动端子与静端子接通和断开的过程中会出现动触点回弹现象。

2、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在动触点和静触点出现熔接时,不能及时分开熔接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导致不能及时断开主回路,这降低了继电器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3、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当继电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并承载短路电流时,动、静触点间的霍姆斥力会随着短路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线圈系统产生的电磁吸力不能克服霍姆斥力,就会造成动触点弹跳,并导致动触点和静触点被熔接在一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弹性件,用于在继电器的动端子上施加接触压力。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部,用于被固定到继电器的移动座上;和一对弹性臂,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部的两侧。所述一对弹性臂分别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朝前倾斜延伸预定长度,使得所述弹性件呈人字形,所述一对弹性臂的端部用于分别抵靠在继电器的动端子的两端上,以在所述动端子的两端上分别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弹性臂的端部适于分别可滑动地抵靠在所述动端子的两端的表面上,使得所述弹性臂的端部在所述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时能够在所述动端子的表面上滑动。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与所述移动座上的凸起接合。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的弹性件还包括:卡扣弹片,连接到所述固定部。所述卡扣弹片用于卡扣到所述移动座上的卡槽。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固定部呈板状,所述一对弹性臂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弹性件包括一对卡扣弹片,所述一对卡扣弹片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部的上、下两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前述弹性件、端子组件、固定座和移动座。端子组件包括一个动端子和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动端子的两端的一对静端子。所述静端子被固定到所述固定座上。移动座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在第一方向上前后移动。所述动端子和所述弹性件被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且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在所述移动座和所述动端子之间,使得所述动端子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浮动。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静端子包括:静端子本体、静触点和电连接部。静端子本体呈“n”字形,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间隔相对;和第三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侧边之间。静触点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电连接部从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朝下延伸,用于电连接至主回路。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动端子包括:动端子本体和两个动触点。两个动触点分别固定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两端上,所述静端子本体限定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动端子的两个动触点分别位于所述两个静端子的容纳空间中并分别面对所述两个静端子的静触点。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移动座用于推动所述动端子在与所述静端子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所述静端子电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动端子被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电接触,且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动端子上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以使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可靠电接触;当所述动端子被推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电分离。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动端子被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主回路电流会沿“n”字形的静端子本体流动并产生磁场,且该磁场施加在所述动端子上的电动力的方向与所述弹性件施加在所述动端子上的接触压力的方向相同,以一起克服所述静触点和所述动触点之间的霍姆斥力。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移动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主体,在所述移动座的主体上形成有横向贯穿的容纳腔;所述弹性件的固定部和所述动端子本体的安装部被容纳在所述移动座的容纳腔中;所述弹性件的固定部被固定到所述容纳腔的后壁上,所述动端子本体的安装部与所述容纳腔的顶壁和底壁滑动配合。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弹性臂分别从所述固定部的左、右两侧朝前倾斜延伸到所述容纳腔的外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安装部的左、右两侧延伸到所述容纳腔的外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移动座的容纳腔的后壁上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弹性件上的固定孔接合;并且

15、在所述移动座的容纳腔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弹性件上的卡扣弹片接合。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引导凹槽,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上、下两侧的引导凹槽分别与所述容纳腔的顶壁和底壁滑动配合,以引导所述动端子本体相对于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浮动。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移动座的容纳腔的前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凸起的支撑部;当所述动端子被推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端部抵靠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背面上,所述支撑部抵靠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正面上;当所述动端子被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端部抵靠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背面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动端子本体不接触。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动端子的一端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出现熔接时,在所述动端子朝向所述断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动端子本体以所述移动座的一侧的一个支撑部为支点发生转动;所述动端子的所述一端的动触点到所述一个支撑部的距离l2小于所述动端子的另一端的动触点到所述一个支撑部的距离l1;当所述弹性件施加在所述动端子的另一端上的弹性力f1与所述距离l1的乘积f1*l1大于被熔接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熔接力f2与所述距离l2的乘积f2*l2时,被熔接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会被拉开。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移动座上形成有多个容纳腔,所述多个容纳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间隔开;所述继电器包括多个端子组件和与所述多个端子组件中的动端子分别对应的多个弹性件;在所述移动座的每个容纳腔中安装有一个动端子和一个弹性件。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上;和线圈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上,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前后移动。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圈驱动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外部;磁芯,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内部;磁轭,固定到所述磁芯的端部并位于所述线圈的外部;衔铁,与所述磁轭活动连接,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磁轭转动;和弹簧,设置在所述磁轭和所述衔铁之间,用于在所述衔铁上施加弹性复位力。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衔铁与所述移动座活动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衔铁驱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前后移动;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衔铁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驱动所述移动座向前移动到使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当所述线圈失电时,所述衔铁在所述弹簧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驱动所述移动座向后移动到使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电分离的断开位置。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移动座的主体的顶部上形成有一个插槽,在所述衔铁上形成有一个腿部,所述腿部可移动地插入所述插槽中,使得所述衔铁与所述移动座活动连接。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辅助触头。辅助触头包括:辅助静触头,固定到所述固定座上;和辅助动触头,固定到所述固定座上并具有接触弹片。在所述移动座的主体的顶部上形成有凸起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用于将所述接触弹片推动到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接触的电接触位置或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分离的电分离位置。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移动座将所述动端子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移动座的推动部将所述辅助动触头的接触弹片推动到所述电分离位置;当所述移动座将所述动端子推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推动部与所述接触弹片不接触,以允许所述接触弹片自动复位到所述电接触位置。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移动座将所述动端子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移动座的推动部将所述辅助动触头的接触弹片推动到所述电接触位置;当所述移动座将所述动端子推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推动部与所述接触弹片不接触,以允许所述接触弹片自动复位到所述电分离位置。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外壳,外壳用于容纳所述继电器的端子组件、移动座、线圈驱动组件、辅助触头、固定座和安装支架;所述静端子的电连接部、所述线圈驱动组件的线圈端子的电连接脚和所述辅助触头的引脚从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伸出。

2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弹性件的两个弹性臂的端部分别抵靠在动端子的两端上并在动端子的两端上分别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使得位于动端子两端的动触点不会出现回弹和被熔接的问题。

29、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不增加线圈组件施加的电磁吸力的情况下就能够及时分开熔接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提高了继电器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30、此外,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流经静端子的主回路电流会产生预定方向的磁场,且该磁场施加在动端子上的电动力的方向与弹性件施加在动端子上的接触压力的方向相同,以一起克服动、静触点之间的霍姆斥力,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动触点弹跳和被熔接的问题。

31、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