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8271发布日期:2023-03-29 13:4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2.断路器是一种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情形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
3.在公知的断路器结构体系中,其功能模块如磁通脱扣器模块、通信模块、热过载报警器、电能脉冲输出模块、拓展的线路板模块和辅助模块等等与控制模块之间的电气连接是通过功能模块插头与控制模块接插口的插配来实现的,倘若功能模块内置于断路器,则其与控制模块的电气连接通常需要穿过断路器主盖,然而由于控制模块接插口通常朝向断路器的附件腔一侧开设,因而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功能模块与控制模块的插接口的插配是并不方便的。基于前述,探索得以使功能模块与控制模块插接口方便拆装的断路器结构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合理改进插接口在控制模块上的位置而得以使功能模块方便地与控制模块拆装的断路器。
5.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断路器,包括一基座;一主盖,该主盖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前方,并且在主盖的前侧面构成有用于供功能模块容纳的功能模块容纳腔;一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该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在对应于所述功能模块容纳腔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主盖上;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设置在由所述主盖与基座配合后共同构成的腔体内,特点是,在所述控制模块上并且朝向所述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的一侧构成有用于供功能模块插配的插接口,在所述主盖上位于所述功能模块容纳腔的下方并且朝向容纳腔蔽护盖的一侧位置开设有将所述插接口露出的开口,所述功能模块与插接口正面插配而构成电气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在对应于所述功能模块容纳腔的位置枢转设置在所述主盖上,并且在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向上朝着功能模块容纳腔的方向合上时,所述开口处于由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蔽护的状态。
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有控制模块底座,该控制模块底座位于控制模块的后方。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底座朝向所述控制模块的前侧并且围绕控制模块的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一凸出于控制模块的前侧表面而将控制模块围合并固定的底座栈边。
9.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断路器还包括有一罩壳,在不安装所述控制模块以及功能模块时,由该罩壳与所述主盖嵌配并且将所述开口封堵。
10.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开口的上下两端各构成有卡
扣,所述罩壳与该卡扣嵌固。
11.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罩壳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卡扣的位置构成有卡槽,该卡槽与卡扣嵌固。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控制模块上并且朝向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的一侧构成有用于供功能模块插配的插接口,又由于在主盖上位于功能模块容纳腔的下方并且朝向容纳腔蔽护盖的一侧位置开设了将插接口露出的开口,因而能使功能模块与插接口正面插配而构成电气连接,十分有利于将功能模块快速地与控制模块的拆装。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示意图。
14.图2为控制模块设置于由主盖与基座配合后共同构成的腔体内的示意图。
15.图3为由图1和图2所示的控制模块的结构图。
16.图4为图1所示的主盖的示意图。
17.图5为断路器的罩壳与构成于主盖的开口的上下两端的卡扣相嵌配的示意图。
18.图6为图5的a部放大图。
19.图7为构成于罩壳上的卡槽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出的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皆应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21.申请人尚需强调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之类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除另有说明的外均是依据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2.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前述的断路器为塑料外壳式断路器(可简称为“塑壳断路器”),具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操作机构、触头灭弧系统、脱扣器5以及控制模块4,前述壳体包括一基座1和一主盖2,主盖2固定在前述基座1的前方,即主盖2与基座1固定连接,并且在主盖2的前侧面构成有用于供功能模块容纳的功能模块容纳腔21;示出了习惯可称为上盖的用于覆盖功能模块的一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3,该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3在对应于前述功能模块容纳腔21的位置枢转设置在前述主盖2上;示出了上面已提及的一控制模块4,该控制模块4设置在由前述主盖2与基座1配合后共同构成的腔体内;所述控制模块4可以设置额定电流、过载长延时保护、短路短延时保护、短路瞬时保护、预报警等参数,同时可以接收由互感器传输来的主电路电流信号并进行分析,当分析电流信号超过设定的保护值范围时,对功能模块发出指令或者从功能模块接受信号。
2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控制模块4上并且朝向前述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3的一侧构成有用于供功能模块插配的插接口41,在前述主盖2上并且位于前述功能模块容纳腔21的下方并且朝向容纳腔蔽护盖3的一侧位置开设有将前述插接口41露出的开口22(图1和图4标示),前述功能模块与插接口41正面插配而构成电气连接。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功能模块上设有与控制模块4插接口41连接的连接插头(图中未示出),所述的连接插头耦合在所述的功能模块上,当连接插头通过连接线(图中未示出)耦合在功能模块上时,所述的功能模块可以先通过连接插头与控制模块4插接口41正面插接再安装在所述的功能模块容纳腔21内;当然,所述的连接插头也可以是一种连接线部件,在连接线的两端各设置插头(图中未示出),其一端与功能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模块4插接口41插接。本实施例例举的设置在功能模块容纳腔21内的并且由前述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3对功能模块容纳腔21覆盖即蔽护的前述功能模块为磁通脱扣器,但并非唯一地指磁通脱扣器的设置模式,申请人在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属于功能模块范畴的其它部件如通信模块、热过载报警器、电能脉冲输出模块、辅助模块等等都可以按前述雷同方式并依需合理改良后进行插配而实现与控制模块4形成电气连接。
25.前述的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3在对应于前述功能模块容纳腔21的位置通过销轴或其它类似于销轴的部件枢转设置在主盖2上,以保证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3依需开启或关闭,并且在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3向上翻转即朝着功能模块容纳腔21的方向合上(即“闭合”)时,前述开口22处于由功能模块容纳腔蔽护盖3蔽护的状态。
26.请重点见图3,前述控制模块4包括一在主盖2的下方用于将脱扣器5与控制模块4隔开的控制模块底座42,该控制模块底座42位于控制模块4的后方,也就是说控制模块4设置在控制模块底座42的前方。在控制模块底座42朝向控制模块4的前侧并且围绕控制模块4的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一凸出于控制模块4的前侧表面而将控制模块4围合并且固定的底座栈边421。
27.由图3所示并且以图3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在前述控制模块4的右端上部构成有一延伸段43,前述的插接口4构成于该延伸段43上。
28.请参见图5至图7并且结合图1至图4,前述断路器还有一罩壳6,该罩壳6与前述主盖2嵌配并且将前述开口22封堵。
29.在前述开口22的上下两端即上下端各构成有卡扣221,前述罩壳6与该卡扣221嵌固。具体是:在罩壳6朝向开口2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卡扣221的位置构成有卡槽61(图7示),该卡槽61与卡扣221嵌固。
30.当断路器不安装电子线路板4和功能模块时,前述卡扣221与卡槽61卡接配合而将罩壳6固定并且将开口22封堵。
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