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16676发布日期:2023-11-17 13:0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蓄电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卷绕有极板且具有极耳的多个电极体的蓄电元件。


背景技术:

1、以往,已知有具备多个电极体的蓄电元件,所述电极体是卷绕有极板的电极体且具有极耳。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形二次电池(蓄电元件),其具备卷绕有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且具有极耳的多个扁平状的卷绕组(电极体)。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41613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在将卷绕有极板的电极体容纳于容器的蓄电元件中,一般而言,如上述现有的蓄电元件那样具有极耳的电极体在容器内所占的比例大于不具有极耳的电极体在容器内所占的比例。因此,在如上述现有的蓄电元件那样具备具有极耳的电极体的结构中,一般而言,能够实现蓄电元件的小型化或高容量化。然而,即使在如上述现有的蓄电元件那样具备具有极耳的电极体的结构中,当配置多个电极体时,有时也会在该多个电极体之间产生无用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蓄电元件的大型化或容量降低,无法实现蓄电元件的小型化或高容量化。

3、本发明是本申请发明人重新着眼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或高容量化的蓄电元件。

4、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5、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具备卷绕第一极板而成的第一电极体和卷绕第二极板而成的第二电极体,所述第一电极体具有第一电极体主体部和作为正极侧及负极侧的极耳的第一正极极耳及第一负极极耳,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及所述第一负极极耳是从所述第一电极体主体部的一部分凸出的极耳,所述第二电极体具有第二电极体主体部和作为正极侧及负极侧的极耳的第二正极极耳及第二负极极耳,所述第二正极极耳及所述第二负极极耳是从所述第二电极体主体部的一部分凸出的极耳,所述第一电极体主体部在与所述第二电极体主体部相对的位置具有作为所述第一极板的卷绕结束部分的第一极板末端部,所述第二电极体主体部在与所述第一电极体主体部相对的位置具有作为所述第二极板的卷绕结束部分的第二极板末端部,从所述第一电极体及所述第二电极体的排列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极板末端部及所述第二极板末端部配置于不重叠的位置。

6、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这样的蓄电元件来实现,也能够作为第一电极体和第二电极体的组合来实现。

7、发明的效果

8、根据本发明的蓄电元件,能够实现小型化或高容量化。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电元件,具备卷绕第一极板而成的第一电极体和卷绕第二极板而成的第二电极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技术总结
一种蓄电元件,具备卷绕第一极板而成的第一电极体和卷绕第二极板而成的第二电极体,第一电极体具有从第一电极体主体部的一部分凸出的第一正极极耳及第一负极极耳,第二电极体具有从第二电极体主体部的一部分凸出的第二正极极耳及第二负极极耳,第一电极体主体部在与第二电极体主体部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一极板末端部,第二电极体主体部在与第一电极体主体部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二极板末端部,从第一电极体及第二电极体的排列方向观察,第一极板末端部及第二极板末端部配置在不重叠的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真澄,冈田尚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