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89745发布日期:2023-12-15 06:3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及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与连接于电路基板的插座连接器嵌合的插塞连接器。插塞连接器具有接地棒、以及接地外壳。接地棒与配置成一列的多条同轴缆线的外部导体的终端部分电连接。接地外壳收容多条同轴缆线的终端部分及接地棒,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时接地于电路基板。

2、[背景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9-37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信号传送特性的提高、与对于缆线的安装作业性的提高的兼顾上有效的连接器。

3、[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4、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连接器连接于具有第1信号导体的第1缆线、以及具有第2信号导体的第2缆线,且包含:基座单元、导电性的第1外壳、以及导电性的第2外壳,所述基座单元包含:连接器基座,具有与第1缆线的外周及第2缆线的外周对向的对向面;绝缘性的第1壳体及第2壳体,保持于连接器基座,沿着与对向面平行的排列方向排列,且沿着与排列方向垂直的嵌合方向从连接器基座彼此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第1信号触点,保持于第1壳体,且连接于第1信号导体;以及第2信号触点,保持于第2壳体,且连接于第2信号导体;所述导电性的第1外壳以绕沿着嵌合方向的轴线包围第1壳体的方式,固定于连接器基座;所述导电性的第2外壳以绕沿着嵌合方向的轴线包围第2壳体的方式,固定于连接器基座。

5、为了提高传送特性,有效的是将与第1缆线对应的第1信号触点、和与第2缆线对应的第2信号触点个别地屏蔽。然而,包围第1信号触点的第1外壳会成为将第1信号导体连接于第1信号触点的作业的妨碍。包围第2信号触点的第2外壳会成为将第2信号导体连接于第2信号触点的作业的妨碍。对此,在本连接器中,因连接器基座、第1壳体、第2壳体、第1信号触点、以及第2信号触点作为基座单元而一体化,因此可利用在将第1缆线及第2缆线连接于基座单元之后、将第1外壳及第2外壳安装于基座单元的简单的作业,将连接器安装于缆线。因此,在信号传送特性、与对于缆线的安装作业性的提高的兼顾上有效。

6、连接器可进一步包含绝缘性的外层壳体,所述外层壳体收容固定有第1外壳及第2外壳的连接器基座。这种情况下,通过可后续安装外层壳体,而可进一步提高对于缆线的安装作业性。

7、可行的是,外层壳体具有与嵌合方向垂直的前壁部,前壁部具有沿排列方向排列的第1开口及第2开口,第1壳体在被第1外壳包围的状态下,通过第1开口从外层壳体突出,第2壳体在被第2外壳包围的状态下,通过第2开口从外层壳体突出。这种情况下,可将第1外壳及第2外壳个别地连接于对方连接器的外壳,且可提高壳体的强度。

8、可行的是,连接器进一步包含绝缘性的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固定于外层壳体而规制第1缆线与第2缆线的间隔,连接器基座配置于前壁部与间隔件之间。这种情况下,通过适当地保持缆线间的距离,而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送特性。

9、可行的是,第1外壳具有:第1基座部,包围第1缆线且固定于连接器基座;以及第1末端部,沿着嵌合方向从第1基座部延伸且包围第1壳体;第2外壳具有:第2基座部,包围第2缆线且固定于连接器基座;以及第2末端部,沿着嵌合方向从第2基座部延伸且包围第2壳体。这种情况下,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送特性。

10、可行的是,连接器基座具有:沿着对向面的导电性的底板、以及保持底板、第1壳体、及第2壳体的绝缘性的基座壳体,底板将第1基座部与第2基座部电连接。这种情况下,通过抑制第1基座部与第2基座部的电位差,而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送特性。

11、可行的是,第1基座部具有: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沿着排列方向相互对向;以及第1基座连结壁部,连结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通过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第1基座连结壁部、及底板包围第1缆线;第2基座部具有: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沿着排列方向相互对向;以及第2基座连结壁部,连结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通过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第2基座连结壁部、及底板包围第2缆线。这种情况下,第1基座部对第1缆线的屏蔽性、与第2基座部对第2缆线的屏蔽性都提高。因此,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送特性。

12、可行的是,第1末端部具有:一对第1末端侧壁部,与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相连;以及第1末端连结壁部,与第1基座连结壁部相连,连结一对第1末端侧壁部;第2末端部具有:一对第2末端侧壁部,与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相连;以及第2末端连结壁部,与第2基座连结壁部相连,连结一对第2末端侧壁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与第1末端连结壁部对向的屏蔽委托给对方连接器、将与第2末端连结壁部对向的屏蔽委托给对方连接器,而可谋求信号传送特性的提高、与连接器的薄型化的兼顾。

13、可行的是,第1信号触点具有沿着第1壳体相对于连接器基座的突出方向依序排列的第1连接部与第1接触部,第2信号触点具有沿着第1壳体的突出方向依序排列的第2连接部与第2接触部,第1壳体以使第1连接部向第1末端连结壁部露出、使第1接触部向朝第1末端连结壁部的方向的反向露出的方式保持第1信号触点,第2壳体以使第2连接部向第2末端连结壁部露出、使第2接触部向朝第2末端连结壁部的方向的反向露出的方式保持第2信号触点。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分别露出于第1外壳及第2外壳的外部,且利用第1外壳及第2外壳分别包围第1连接部及第2连接部,而可谋求信号传送特性的提高、与连接器的薄型化的兼顾。

14、可行的是,与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的间隔相比,一对第1末端侧壁部的间隔更小,与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的间隔相比,一对第2末端侧壁部的间隔更小。这种情况下,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送特性。

15、可行的是,一对第1末端侧壁部分别具有通过外力的赋予而靠近第1壳体、通过外力的去除而远离第1壳体的第1弹性接触部,一对第2末端侧壁部分别具有通过外力的赋予而靠近第2壳体、通过外力的去除而远离第2壳体的第2弹性接触部。这种情况下,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送特性。

16、可行的是,第1缆线进一步具有包围第1信号导体的第1外部导体,第2缆线进一步具有包围第2信号导体的第2外部导体,底板具有:与第1外部导体对应的第1固定孔、以及与第2外部导体对应的第2固定孔。这种情况下,可谋求信号传送特性的进一步的提高、与安装作业性的进一步的提高。

17、可行的是,底板具有:一对第1外壳固定孔,与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分别对应;以及一对第2外壳固定孔,与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分别对应;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分别具有插入于对应的第1外壳固定孔的第1固定片,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分别具有插入于对应的第2外壳固定孔的第2固定片,第1固定孔位于一对第1外壳固定孔之间,第2固定孔位于一对第2外壳固定孔之间。这种情况下,可谋求信号传送特性的进一步的提高、与安装作业性的进一步的提高。

18、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组装方法包含如下步骤:使第1缆线的外周与基座单元的对向面对向,将第1缆线的第1信号导体连接于第1信号触点,所述基座单元具有:连接器基座,具有对向面;绝缘性的第1壳体及第2壳体,沿着与对向面平行的排列方向排列,分别沿着与对向面平行且与排列方向垂直的第1方向从连接器基座突出;第1信号触点,保持于第1壳体;以及第2信号触点,保持于第2壳体;;使第2缆线的外周与对向面对向,将第2缆线的第2信号导体连接于第2信号触点;在第1信号导体连接于第1信号触点的状态下,以绕与对向面平行且与排列方向垂直的轴线包围第1壳体的方式配置导电性的第1外壳;将第1外壳固定于连接器基座;在第2信号导体连接于第2信号触点的状态下,以绕与对向面平行且与排列方向垂直的轴线包围第2壳体的方式配置导电性的第2外壳;以及将第2外壳固定于连接器基座。

19、组装方法可进一步包含将固定有第1外壳及第2外壳的连接器基座收容于绝缘性的外层壳体的步骤。

20、可行的是,连接器基座具有:沿着对向面的导电性的底板、以及保持底板、第1壳体、及第2壳体的绝缘性的基座壳体,底板具有:沿着排列方向排列的第1外壳固定孔、第1固定孔、沿着排列方向排列的第2外壳固定孔、以及第2固定孔,将第1外壳固定于连接器基座包含:通过第1外壳固定孔将第1外壳焊接于底板,以及通过第1固定孔将第1缆线的第1外部导体焊接于底板,将第2外壳固定于连接器基座包含:通过第2外壳固定孔将第2外壳焊接于底板,以及通过第2固定孔将第2缆线的第2外部导体焊接于底板。

21、[发明的效果]

22、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在信号传送特性的提高、与对于缆线的安装作业性的提高的兼顾上有效的连接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