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能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2375发布日期:2024-03-28 18:35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使能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使能开关(enable switch)。[关联申请的参考]本技术主张2021年8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21-140083的优先权利益,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均引入本技术中。


背景技术:

1、以往,已知有如下使能开关,其构成为:随着将开关的按钮部按入,开关的状态从off转变到on,进而,从on转变到off。使能开关设置于操作部,该操作部为:对机器人、或机械进行操作时操作者进行输入的终端。操作者在进行输入的期间将开关维持在on状态。当开关变为off状态时,操作者的输入被阻断,也就无法传到机器人等操作对象。据此,操作者的手离开操作部的情形、或者因为受惊吓等而用力地握住操作部将按钮部按入的情形,对操作部的输入没有传到操作对象,操作者的安全得以确保。作为这样的使能开关的例子,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1-3530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42606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02/061779号以及日本特开2005-56635号公报中公开的使能开关。

2、不过,在使能开关中,用于将开关的状态切换为off-on-off的结构呈复杂化,零部件的数量也变多。因此,难以实现使能开关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涉及使能开关,其目的在于,将使能开关小型化。

2、本发明的方案1是一种使能开关,其中,具备:壳体;第一可动部件,该第一可动部件朝向所述壳体而被向下方按入;触点;以及触点机构,随着所述第一可动部件朝向所述壳体而被按入,该触点机构将所述触点的状态从开和闭之中的一方转变到另一方,进而再从所述另一方向所述一方转变。将所述第一可动部件未被按入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设为第一挡位。将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被按入于最下侧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设为第三挡位。将所述第一挡位与所述第三挡位之间的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规定的位置设为第二挡位。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被按入时,在所述第一挡位与所述第二挡位之间,所述触点的状态从所述一方转变到所述另一方,在所述第二挡位与所述第三挡位之间,所述触点的状态从所述另一方转变到所述一方。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三挡位向所述第一挡位返回时,所述触点的状态以所述一方的状态而被维持。所述触点机构具备:第二可动部件,该第二可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而被保持,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而进行相对移动;以及开关部件,该开关部件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直接接触,随着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的移动而位移,从而变更所述触点的状态。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具备:上凸轮部,该上凸轮部自上侧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触;以及下凸轮部,该下凸轮部自下侧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触。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一挡位向所述第二挡位被按入时,通过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一同向下方移动的所述第二可动部件而对所述开关部件赋予力,由此所述开关部件发生位移,所述触点的状态从所述一方转变到所述另一方。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二挡位向所述第三挡位被按入时,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下方的移动受到了限制的状态下,所述上凸轮部自上侧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触,随着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的下降,使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而沿着规定的第一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由此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赋予给所述开关部件的朝下的力会消失,所述开关部件就会向原来的位置返回,所述触点的状态从所述另一方转变到所述一方。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三挡位向所述第一挡位返回时,在所述开关部件的位置被维持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一同向上方移动,另外,在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方的移动受到了限制的状态下,所述下凸轮部自下侧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触,随着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的上升,使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而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朝向的第二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3、根据本发明,能够将使能开关小型化。

4、本发明的方案2在方案1的使能开关的基础上,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一挡位向所述第二挡位被按入时,所述第二可动部件自上侧与所述开关部件接触,所述开关部件通过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一同向下方移动的所述第二可动部件而被按下。

5、本发明的方案3在方案1或2的使能开关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还具备:上表面部,操作者将所述第一可动部件按入时接触该上表面部;以及筒状的第二可动部件保持部,该第二可动部件保持部自所述上表面部向下方延伸,并且将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保持于内侧。所述上凸轮部为:在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保持部的侧面沿着相对于上下方向而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沟部的上端面,所述下凸轮部为:所述沟部的下端面。

6、本发明的方案4在方案1或2的使能开关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还具备:上表面部,操作者将所述第一可动部件按入时接触该上表面部;以及筒状的第二可动部件保持部,该第二可动部件保持部自所述上表面部向下方延伸,并且,将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保持于内侧。所述上凸轮部设置于所述上表面部的下表面。所述下凸轮部为:在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保持部的侧面设置的凹部的下端面。

7、本发明的方案5在方案1或2(也可以为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的使能开关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具备:第二可动部件主体,该第二可动部件主体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可动部件突出部,该第二可动部件突出部自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主体向侧方突出。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一挡位向所述第二挡位被按入时,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突出部自上侧与所述开关部件接触而赋予力。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二挡位向所述第三挡位被按入时,所述上凸轮部自上侧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突出部接触。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三挡位向所述第一挡位返回时,所述下凸轮部自下侧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突出部接触。

8、本发明的方案6在方案1或2(也可以为方案1至5中的任一项。)的使能开关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为: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筒状或柱状。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而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移动为:朝向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一侧进行的旋转。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而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对移动为:朝向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周向上的另一侧进行的旋转。

9、本发明的方案7在方案1或2(也可以为方案1至6中的任一项。)的使能开关的基础上,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二挡位向所述第三挡位被按入时,通过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的下端面与所述壳体接触,来实现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下方移动的限制。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的所述下端面为:以中央部向下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的凸面。

10、本发明的方案8在方案1或2(也可以为方案1至7中的任一项。)的使能开关的基础上,所述触点配置于:以将按钮朝向侧方的方式配置的轻触开关的所述按钮的内部。所述开关部件具备:第一开关部件,该第一开关部件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直接接触;以及第二开关部件,该第二开关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关部件与所述轻触开关的所述按钮之间。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一挡位向所述第二挡位被按入时,通过利用由所述第二可动部件赋予的力而发生位移的所述第一开关部件,所述第二开关部件朝向所述轻触开关的所述按钮而被施力,所述触点的状态从所述一方转变到所述另一方。

11、本发明的方案9在方案8的使能开关的基础上,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一挡位向所述第二挡位被按入时,所述第二开关部件朝向所述按钮而被施力后,所述第一开关部件利用由所述第二可动部件赋予的力而继续位移,所述第二开关部件在所述第一开关部件与所述按钮之间发生弹性变形。

12、本发明的方案10在方案1或2(也可以为方案1至7中的任一项。)的使能开关的基础上,所述触点具备:固定端子;以及导电性弹性部件,该导电性弹性部件安装于所述开关部件且随着所述开关部件的位移发生弹性变形。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一挡位向所述第二挡位被按入时,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并且,所述固定端子与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接触状态被切换,所述触点的状态从所述一方转变到所述另一方。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二挡位向所述第三挡位被按入时,所述开关部件与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一同向原来的位置返回,所述固定端子与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的接触状态被切换,所述触点的状态从所述另一方转变到所述一方。

13、本发明的方案11在方案1或2(也可以为方案1至10中的任一项。)的使能开关的基础上,所述使能开关还具备操作弹性部件,该操作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之间,且该操作弹性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而相对地向下方移动,从而沿着上下方向被压缩。当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一挡位向所述第二挡位被按入时,在所述触点的状态从所述一方转变到所述另一方之前,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临时固定部接触,从而限制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下方移动。在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下方的移动受到了限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下方移动,由此所述操作弹性部件沿着上下方向被压缩,所述上凸轮部自上侧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触,随着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的下降,使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据此,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临时固定部而错开,利用所述操作弹性部件的复原力,使得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下方移动,对所述开关部件赋予力,由此所述开关部件发生位移,所述触点的状态从所述一方转变到所述另一方。

14、本发明的方案12在方案1或2(也可以为方案1至11中的任一项。)的使能开关的基础上,所述使能开关还具备:夹着所述第二可动部件而配置于所述触点的相反侧的其他触点。所述其他触点的状态利用所述触点机构而与所述触点的状态同步地被转变。所述触点机构还具备:夹着所述第二可动部件而配置于所述开关部件的相反侧且通过所述壳体而被保持的其他开关部件。所述其他开关部件与所述开关部件同样地,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直接接触,随着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的移动而与所述开关部件的位移同步地位移,由此变更所述其他触点的状态。

15、上述的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方案以及优点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进行的该发明的详细说明,被加以明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