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耐高温的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97059发布日期:2023-07-26 01:4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压耐高温的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缆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压耐高温的电缆。


背景技术:

1、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随着电力的迅速发展,对电路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中,如公开号cn217933223u,名称为一种耐高温抗压型电缆,具体的,一种耐高温抗压型电缆,包括内包层,内包层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呈圆筒状的主体以及主体的表面等距分布的支撑筋,支撑架的外表面缠绕设置有编织层,编织层与两根相邻的支撑筋形成内置仓,内置仓的内部放置有导线本体,导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内置仓与绝缘层之间设置有填充料,内包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包层,内包层表面与外包层的内壁均开设有相对应且呈等距分布的缓冲槽,缓冲槽的内部填充有缓冲料。

2、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耐高温抗压型电缆是在导线本体上一体成型管状功能层以及功能结构来实现耐高温以及抗压的,所以该种电缆的耐高温以及抗压参数是无法改变的,则电力系统中处在不同环境下的电缆便需要对应选择不同结构,从而导致运用电缆的电力系统的制造成本较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运用电缆的电力系统的制造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压耐高温的电缆。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压耐高温的电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抗压耐高温的电缆,包括:

4、导线本体;

5、保护管,可拆式套设在所述导线本体上,所述保护管包括耐温层以及抗压层,所述耐温层位于所述导线本体与所述抗压层之间。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保护管可拆式套设在导线本体上,则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各部分电缆所运用的环境,对应将不同功能参数的保护管安装在各部分的导线本体上,以实现让电力系统的各部分电缆各自适配所在的环境,相比于在导线本体外一体成型有功能层以及功能结构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其一,只需让普通的导线本体与不同功能参数的保护管相搭配,便能够制作出不同功能参数的电缆,其中导线本体可以大批量生产,保护管也可以进行对应等级的批量生产,从而能降低电力系统的制造成本;其二,在回收电缆时,也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导线本体,所以也会降低导线本体的回收处理成本,从而也能够降低电力系统的制造成本;其三,导线本体在一个相似环境下各个部分的保护参数并不需要都是极限值,所以也能够降低导线本体上所添加的功能层以及功能结构的成本,从而也能够降低电力系统的制造成本。

7、优选的,所述耐温层分为两个耐温半环,两个所述耐温半环合拢套设在所述导线本体上;所述抗压层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抗压层的内侧与所述耐温半环固定连接,所述抗压层设置有装拆断裂口,用于让所述保护管以张开或合拢的方式装拆在所述导线本体上;所述抗压层在所述装拆断裂口处设置有紧固连接件,所述紧固连接件与所述抗压层在所述装拆断裂口处的两个部分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保护管整体是两个半环相连接来装拆在导线本体上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可以借助抗压层的材质,来让保护管以u形结构张开或者合拢的方式安装在导线本体上,所以既能提升保护管安装在导线本体的稳定性,也使得紧固连接件只需要安装在一个装拆断裂口处即可,以使电缆的结构更加简洁。

9、优选的,所述抗压层的内侧设置有形变通槽,所述形变通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耐温层的轴线方向,所述形变通槽位于两个所述耐温半环的其中一个拼接处;所述装拆断裂口位于两个所述耐温半环的另一个拼接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形变通槽,以及形变通槽以及装拆断裂口的位置设置,则使得保护管在张开以及合拢时能更加流畅,从而有助于提升保护管安装在导线本体上的便捷性。

11、优选的,所述保护管沿所述导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紧固连接件包括u形串连杆以及锁紧环,所述u形串连杆的其中一侧穿设在多个所述抗压层在所述装拆断裂口处的其中一个部分上,另一侧穿设在多个所述抗压层在所述装拆断裂口处的另一个部分上;多个所述锁紧环分别螺纹套接在所述u形串连杆开口处的两端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多个保护管的设置,使得在导线本体上的保护结构呈多个模块化结构拼接而成,所以能进一步降低电力系统的成本;另一方面,相比于多个保护管单独连接结构来各自安装在导线本体上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因紧固连接件包括u形串连杆以及锁紧环,在实现将抗压层的装拆断裂口合拢,而将一个保护管安装在导线本体上的同时,还能让多个保护管串连起来形成对导线本体上一个连续区域的保护,从而有助于简化整个电缆的结构样式。

13、优选的,所述导线本体连接有锁位环以及锁位螺栓,所述锁位环套设在所述导线本体上,所述锁位环供所述u形串连杆开口处的两端穿设,所述锁位环远离所述保护管的一侧与所述锁紧环抵接;所述锁位螺栓螺纹穿设在所述锁位环上,所述锁位螺栓的杆部与所述导线本体相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锁位环以及锁位螺栓的设置,则在紧固连接件与锁位环连接紧固后,可以通过锁位螺栓将锁位环锁死在导线本体的预定位置上,所以不易在外部环境下影响下而绕保护管的位置发生移动,相比于在保护管上单独设置沿导线本体轴线方向的限位结构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通过外置的限位结构,以及将多个保护管连接在一个限位结构上,能够让整个电缆的结构更加简洁,另外在锁位螺栓未拧紧时,还可以通过移动锁位环来整体移动多个保护管,从而有助于提升安装过程中进行调整工作的便捷性。

15、优选的,所述保护管还包括转动套设在所述抗压层上的抗搓层,所述抗搓层由弹簧钢材质制成,所述抗搓层设置有安装断裂口,用于以张开或合拢的方式装拆在所述抗压层上,所述抗搓层的外侧连接有多个转矩形成块,多个所述转矩形成块绕所述导线本体的中心线分布设置,所述转矩形成块绕所述导线本体中心线方向的两端分别分布设置有引导面以及阻挡驱动面,所述引导面呈倾斜设置,在外部元件与所述引导面相抵接后,外部元件向相邻所述转矩形成块上所述阻挡驱动面所在的位置运动;所述阻挡驱动面用于与外部元件相抵接来让所述抗搓层转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缆受到的外力方向不平行于导线本体的直径方向时,因抗搓层以及转矩形成块的设置,在外部元件与引导面相抵接后,外部元件会向靠近相邻转矩形成块上阻挡驱动面的方向运动,待外部元件与阻挡驱动面相抵接后,外部元件在借助阻挡驱动面让抗搓层转动,所以能卸除掉外力中不平行于导线本体直径方向的分力,从而能防止外力让导线本体扭转,有助于加强对导线本体的保护。

17、优选的,所述抗压层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环槽,所述连接环槽绕所述导线本体的中心线分布设置;所述抗搓层的内侧嵌制有多个滚珠,多个所述滚珠绕所述导线本体的中心线方向分布设置,所述滚珠嵌设在所述连接环槽中。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连接环槽以及滚珠之间的配合,所以既实现抗搓层与抗压层之间的转动连接,也能够防止抗搓层沿导线本体的中心线运动,从而实现抗搓层与抗压层之间的稳定连接。

19、优选的,所述保护管还包括有冷却层,所述冷却层分为两个冷却半环,所述冷却半环连接在所述耐温半环的内侧上;所述冷却半环与所述耐温半环交界处设置有冷却风道,不同所述保护管之间的所述冷却风道连通设置,多个所述冷却风道中显露在外的一端为进气端;所述保护管连接有连接气管以及散热风机,所述连接气管一端与所述进气端连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机相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因冷却层的设置,则能够耐温层相配合,其中冷却层用于吸收导线本体释放的热量,耐温层用于隔绝外部传递给导线本体的热量,所以能更稳定地让导线本体的温度处于合适范围内;另一方面,因外部热量以及导线本体的热量会在冷却层与耐温层的交界处汇集,故冷却风道、连接气管以及散热风机的设置,能够通过流动的空气将外部热量以及导线本体的热量给带走,从而有助于提升对导线本体的保护。

21、优选的,在多个所述保护管被所述紧固连接件串连在一起时,相邻两个所述抗搓层相互抵接,相邻两个所述保护管中的所述冷却层、所述耐温层以及所述抗压层之间存在间隙,一个所述保护管中的所述抗搓层与所述抗压层之间存在间隙;相邻两个所述抗搓层相互抵接的端面分别设置有排气通槽,所述排气通槽靠近所述导线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引风板,所述引风板一端与所述排气通槽的内壁相连接,另一端与相邻所述抗搓层的端面存在有供气体排出至所述保护管外部的间隙,所述引风板倾斜设置,用于将气体引入所述抗搓层与所述抗压层之间的间隙中。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入保护管的空气会分成三个部分,其一,沿着冷却风道运动,其二,在冷却层、耐温层以及抗压层之间的间隙离开冷却风道,接着再通过引风板进入抗搓层与抗压层之间的间隙;其三,在冷却层、耐温层以及抗压层之间的间隙离开冷却风道,接着再通过排气通槽离开保护管,综上保护管从外至内便会三个气流保护层,从而既能更好抵隔绝外热,也能够更好地导线本体进行散热,有助于加强对导线本体的保护。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因保护管可拆式套设在导线本体上,相比于在导线本体外一体成型有功能层以及功能结构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其一,只需让普通的导线本体与不同功能参数的保护管相搭配,便能够制作出不同功能参数的电缆,其中导线本体可以大批量生产,保护管也可以进行对应等级的批量生产,从而能降低电力系统的制造成本;其二,在回收电缆时,也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导线本体,所以也会降低导线本体的回收处理成本,从而也能够降低电力系统的制造成本;其三,导线本体在一个相似环境下各个部分的保护参数并不需要都是极限值,所以也能够降低导线本体上所添加的功能层以及功能结构的成本,从而也能够降低电力系统的制造成本;

25、2.因抗搓层以及转矩形成块的设置,在外部元件与引导面相抵接后,外部元件会向靠近相邻转矩形成块上阻挡驱动面的方向运动,待外部元件与阻挡驱动面相抵接后,外部元件在借助阻挡驱动面让抗搓层转动,所以能卸除掉外力中不平行于导线本体直径方向的分力,从而能防止外力让导线本体扭转,有助于加强对导线本体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